美军素以重视火力著称,朝鲜战争中美军各参战部队,配备了多种地炮火力是毋庸置疑的,但美军地炮火力究竟达到怎样一个程度呢?是不是真如某些影视剧中的那样,美军一个军就配备有1万多门火炮,真有这么猛吗?
上图_ 美军的榴弹炮阵地
上图_ 1950年7月15日,美军榴弹炮操作人员在检查设备
侵朝美军陆军的地炮配置情况
要解答上述问题,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侵朝美军地面部队的火力配置情况。
根据目前公认的较为权威的两部史料《美国陆军在朝鲜的军事行动》(美国陆军军事历史中心收录,1954年版)和《抗美援朝战争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2011年版)所述,侵朝美军各一线野战师是按照1948年的7N号编制装备表编成:
每师下辖一个师属炮兵团,编制有105毫米榴弹炮营3个、155毫米榴弹炮营1个,每营18门炮,合计72门;
一个师属高炮营,装备32辆双联装40毫米自行高射炮,合计64门;
每师下辖三个步兵团,每团有重迫击炮、反坦克炮连各一个,一般配炮12—16门;
每营下辖中迫击炮和75毫米无后坐力炮排各一个,一般配炮3-4门;
每连下辖轻迫击炮和57毫米无后坐力炮班各一个,一般配炮2-3门。
此外,1950年11月,美军开始为各师配属坦克部队。每师编有一个坦克营,每团编有一个坦克连,共计装备坦克149辆。
上图_ 朝鲜战争美军坦克
如此一来,如果按照满编状态计算,美军一个师共有榴弹炮72门,直射炮(含无后坐力炮)120门,迫击炮160门,高射炮64门,坦克炮149门。而美军第1、9、10三个军在各个时期的编制并不固定,通常是每军下辖2-3个师。如果都按下辖三个师计算,那么其每个军通常应该装备火炮1695门。
上图_ 朝鲜战场上的美军重炮
中美两军地炮火力对比
说完侵朝美军地炮火力的真实情况,我们再来说说美军这样的火力配置是什么水平。对比刚入朝时的志愿军,我们不妨以大家最为熟悉的“万岁军”第38军为例。
按1950年10月25日第一次战役发起时的装备情况,第38军共编有三个步兵师。
每师下辖一个直属炮兵营,配日式或美式山炮12门;一个重迫击炮营,配12门120毫米迫击炮。
每师下辖的三个步兵团,每团辖一个步兵炮连,配日制92式步兵炮4门;一个迫击炮连,配81/82毫米迫击炮4-6门。每营下辖一个迫击炮排,配3-4门81/82毫米迫击炮。
每连下辖一个迫击炮班,配2门60毫米迫击炮。另外军部直属一个榴弹炮团,配炮16门;一个火箭炮营,配六联装和单装火箭炮各9门。
上图_ 抗美援朝里美军在开炮
按满编计算,第38军一共装备有各种口径的迫击炮333门,直射炮108门,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190门。这种火力配备在国内各军中堪称翘楚,但是和美军相比则简直天壤之别。美军一个师拥有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30门,也就是说志愿军一个军的地炮火力仅相当于美军半个师的水平。
志愿军在火力数量上唯一超过美军的地方便是迫击炮,但因为炮弹没有固定来源(国内产量极少,主要依靠战场缴获,经常出现有炮无弹的情况),加之补给线在美军空中力量的封锁下时常“断炊”,所以志愿军前线火炮常常无法使用,只能在重要战役的攻坚阶段发挥作用。
而美军由于掌握绝对制空权、制海权,后勤保障无忧,其部队打仗时不需考虑弹药消耗问题,时常使用地面火炮对交战区域进行“逐码(码为美英军队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1码≈0.914米)洗地”式的全覆盖火力打击,双方的地炮火力差距由此更加明显。
上图_ 志愿军炮兵阵地
苏援到位后志愿军火力水平如何
也许有人会问:你说的只是志愿军刚入朝时的情况,后来志愿军换装了苏式武器,和美军是不是就不存在装备差距了?
朝鲜战争期间,我军先后接收到60个苏军步兵师的装备。但由于运输、训练、磨合等均耗时较长等原因,在1953年停战之前,真正达到满编且形成全部战斗力的只有3个师(即第16军的第32、46、47师)。
这三个师每师下辖1个炮兵团、1个坦克自行火炮团、1个独立高炮营、1个反坦克炮营。其中,炮兵团装备有122毫米榴弹炮、76.2毫米野炮、120毫米迫击炮各1个营(每营配炮12门);坦克自行火炮团装备T—34/85坦克24辆、SU—76M自行火炮16辆;高炮营装备37毫米高射炮12门;反坦克炮营装备57毫米反坦克炮12门。不计迫击炮,全师共有炮303门,基本达到了一个美军标准步兵师的地炮火力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师参战已经是1953年1月的时候了。当时双方沿三八线相互拉锯的态势已经形成。而除这三个师,志愿军其余各师基本上只能做到以部分苏军制式火炮替换掉老旧的“万国造”装备,而无法全面换装。
上图_ 金城战役
上图_ 金城战役中志愿军炮火
在双方最后一次交锋——金城战役中,志愿军集中了6个军的全部山炮、野炮、榴弹炮及喀秋莎火箭炮,加上大口径迫击炮,总共有炮1483门,这才对当面按美军标准配置900余门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的南朝鲜军队形成了压倒性的地炮火力优势。但这样的优势,却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唯一一次。
抚今追昔,正确认识敌我双方的武器差距,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志愿军胜利的来之不易。正所谓自助者天助之,没有志愿军先辈的流血牺牲,近代以来国人的心酸史也许会持续更久。
参考资料:
【1】《朝鲜战争》王树增 著
【2】《抗美援朝战争史》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著
【3】《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 杨迪 著
【4】《美国陆军在朝鲜的军事行动》 美国陆军军事历史中心收录
【5】《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贝文˙亚历山大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