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选择
当前,各个地区普遍采取的军转安置方式有两种:一个是积分选岗,一个是双向选择。
这两种方式虽然有所区别,但都意味着转业干部在选岗时,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那么,问题来了,当面对众多的安置岗位时,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才是最理想的?
不是所有人都去选的单位就是最好的单位
作为军转安置选岗,在选择的过程中,切忌因为一些刻板印象来做出错误的决策。
不是所有人都去选的单位,就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很多时候大众都是盲目和跟风的。
大多数人在转业的时候,都会了解打听一下哪些单位好。而他们的信息来源绝大多数都是身边的亲戚朋友和已经转业的一些战友。
但是,任何一个单位作为一个行业都是复杂的,每个人身处的岗位有千差万别,每个人的性格又不一样,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给出的意见非常可能是相反的。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不了解。
因为不了解而主动赋予了不切实际的一些主观的想象和意愿,因为不了解不知道现实和希望的落差有多大。以为某些单位有钱又有权,真的去了结果发现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
真正的正确选择,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基础上的,不是说非常了解,这个是几乎做不到的,但是你要有个起码的认知,起码知道这个单位的职能是什么,去了后大概会安排干什么样的工作,大致工作内容是什么,大致待遇怎么样,如果了解了还觉得“好”那就是真正的“好”。
同时,你还有清楚地知道,单位好并不代表你去了后能有一个好岗位。
作为军转安置来说,大多还要经历一个二次分配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你选好了单位,并到单位报到后,还要面临一个岗位分配问题。
假如你如愿地选择到了一个很“好”的单位,但在二次分配时,你却被安排到了与这个单位的主要业务工作完全不相干的一些二级单位或是边缘性的岗位上,那么这个单位的光环和好处,实际上还是和你没有半点关系。
所以,事先了解清楚去了后的岗位分配情况,今后的发展情况,是非常必要的。你在做选择之前,一定要问问往年分配到这个单位的军转干部,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情报,是做出一切有效决策的基础。对于一切单位的浪漫幻想,都源自于不了解。
正确进行选择的“三原则”
既然不能按照大众的评价来选单位,那么究竟应该怎么选呢?
一定要百分百围绕未来发展和待遇这条路来选择!其他都是虚的。
第一,看自身优势,要不顾一切围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做选择。
这个自身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你的人脉优势,一个是你的能力优势。
首先来谈一谈人脉优势。
就是你的家庭、你的人脉能够为你提供什么特色的资源,那么自己就围绕这一部分来进行选择。
记住这里的资源一定是可以完全掌控的资源,例如家里有亲戚在某个单位有关键性岗位,那么你进去后,可以获得好的岗位,可以快速发展,这比任何高大上的光环和面子都强。
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无耻,有资源不用才叫浪费,社会竞争只看结果。
接下来说一说自身能力优势。
就是你拥有什么,最擅长什么,那么就围绕和这些相关的进行选择。例如,你文字写作能力强,那么就瞄准需要和看重笔杆子的单位和岗位去竞争;如果你考有会计证、营建师证等资质,那么就相应地瞄准需要和看重这些资质的单位去。
这个应该很好理解,不用多说了。
如果没有这些所谓的自身优势,怎么办呢?
第二看待遇,紧紧围绕待遇情况进行优选。
对于大多数人到中年的转业干部来说,转业后的发展和前程是比较飘渺的。
那么,既然发展和前程没有什么太大的希望,必须紧紧抓住的就是待遇了。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单位,不同的系统,在待遇上相差是比较大的。这个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就不多说了。
在这个方面,千万不要纠结于什么编制,什么高层级的单位。那些都是虚的,只有能拿到手的收入才是有意义的。
第三才看资源和光环,冲着资源多,有光环的去冲锋。
人们普遍认为的“好”单位,大多就是那些所谓资源多,有光环,高大上的单位。
单位分热门单位和冷门单位;岗位分强势岗
位和弱势岗位。所以组合出来就是4种。
最好的情况下当然是热门单位的强势岗位,但这个比较吃分数,同时还得看运气,评分高的自然有机会能够选得到。
最坏的也不用过多分析,分数就那么点儿,排名排在了后面,没得选了。
一般大家纠结的就是中间两种,好单位和好岗位怎么平衡。
如果,认为自己还年轻,还有雄心,还能在前程上搏一搏,那么好单位显然要更重要,因为单位好未来的发展路子肯定要宽广一些。
如果,年龄偏大,职务偏高,发展的路基本没有了,那么好岗位就更重要了。最起码,你未来的十几、二十年在这个岗位上,干得会心情舒畅一些,存在感、价值感会强一些。
例如,你已经45了,转业时已经是正团了,就没有必要再想着哪个单位更有光环了,而是要实际一点,重点考虑未来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岗位,有些单位虽然高大上,但你如果没有上面说的那些优势资源,去了后大概率就是余生拿着处级的工资,干着科员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