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小万家族的@日灼
电影应该相似音乐多过小说
《皇后乐队蒙特利尔现场演唱会》今日公映。
这也是继《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之后,又一部演唱会电影与国内观众见面。
皇后乐队享誉全球,但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在影院里观看音乐人过去的舞台表演还很陌生。
那么今天,就借本片上映之际,小万和大家聊聊演唱会电影的前世今生。
直面观众,临场表演,配合精心设计的舞美效果,演唱会一直以来都是音乐人最重要的表演形式。对于乐迷而言,能亲眼看到在流媒体中演唱的歌手、乐队在眼前为你表演,无疑是作为粉丝的最大满足。
但演唱会的先天性劣势显而易见,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决定只有少数人能亲临现场,对于背后的生意人和喜欢他们的粉丝而言,这的确是一种资源浪费。
那能够最大程度获取时间与空间,人民群众又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什么呢?
当然是电影。
演唱会电影(Concert Film)就这样诞生了。顾名思义,演唱会电影就是将演唱会现场盛况经过录制、剪辑、后期包装后,以电影的方式在影院发行。
它在概念上更接近纪录片,形式上却是舞台艺术的变种。既记录了明星们的真实表演,同时获得舞台光影与电影后期的双重加持,对于热爱这些音乐的人们而言,的确是真正的视听盛宴。
就拿今日上映的《皇后乐队蒙特利尔现场演唱会》来讲。
1981年的皇后乐队正如日中天,刚刚发行了乐队第八张,也是销量最高的专辑《The Game》,首次将巡演的路程迈向南美大陆……正如英国老牌音乐杂志《Melody Maker》描述的那样:在世界摇滚版图上,乐队改变了这片未知区域的历史进程。
1981年11月24、25日, 皇后乐队迎来了《The Game》巡演的最后一站——蒙特利尔。镜头忠实记录下了已逝主唱佛莱迪·摩克瑞和乐队的最佳状态,“We Will Rock You”、“Play the Game”、“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等等金曲完美演绎,牙叔在演唱“Somebody to Love”时滑过的泪水更是成为永恒经典。
共有36000人次的乐迷在现场领略了这些经典场面,这当然远远不够,只是场外人想要亲眼目睹完整演出要等待更长的时间。2007年,这场演出以DVD形式发行;2024年1月,经过4K修复后又重新推出,并在北美和欧洲部分影院上映。时过境迁,不同年龄的乐迷得以穿越时空,重新感受摇滚乐的黄金时代。
音乐人,而不是电影明星接管银幕,这个概念听起来很新鲜,但演唱会电影的历史其实并不算短暂。
1944年,一部名为《音乐冒险》的电影上映,影片的宣传语便是“电影中的第一场演唱会”。影片中几位音乐人演奏了数十位古典音乐家的作品,包括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等。
影片用胶片拍摄,没有故事,没有演员,只有音乐,只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没有尝到多少甜处,影片没有获得多少正面反馈。
随着60年代嬉皮运动与摇滚乐的兴起,大量纪录摇滚乐队巡演幕后与现场演出素材被制作成了纪录片,这种在电影中感受音乐现场的形式才真正获得广泛接纳。
其中的代表作便是著名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这部纪录片不仅记录乐队的现场演出,还将镜头对准了观众、附近村民、警察、工作人员等等。影片不仅收获了近3500万美元的票房,还摘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大奖,成为纪录那个时代的重要文化遗产。
这部电影是导演迈克尔·沃德利的处子作,拍摄本片时,身旁有个20岁出头的意大利裔小伙子给他打下手,叫做马丁·斯科塞斯。
后来发生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迈克尔·沃德利在音乐纪录片的路上越走越远,而斯科塞斯在三年后凭借一部《穷街陋巷》名彻好莱坞。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片场的马丁·斯科塞斯
但对音乐的热爱从没有磨灭,凭借《出租车司机》《纽约、纽约》站稳脚跟后,斯科塞斯拍摄了自己的演唱会电影《最后的华尔兹》。
《最后的华尔兹》纪录了摇滚乐队The Band的告别演唱会,大师级的运镜和剪辑将这类电影提升到了新的艺术高度,也捕捉到了埃里克·克莱普顿、鲍勃·迪伦、尼尔·杨、尼尔·戴蒙德等一众巨星的神采。
音乐人也在试图用影像拓展音乐表达的空间。1972年,前卫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来到1800年历史的意大利庞贝古罗马圆形剧场,在空无一人的现场进行演出。乐队用摄影机记录了这次艺术尝试,这部《平克弗洛伊德:庞贝古城现场录音纪录片》日后成为诸多音乐人的灵感来源.
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演唱会电影在80年代也迎来了一波小高潮。
日后导演《沉默的羔羊》的乔纳森·戴米纪录了Talking Heads的经典现场《别假正经》,普林斯·罗杰·尼尔森自导自演的《时代标志演唱会鹿特丹现场》进入了商业院线,老炮滚石乐队推出了《一起欢度这夜晚》,U2的《U2:美国巡演》则是一次美国摇滚乐的寻根之旅。
这些音乐会电影形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样式:超级明星,顶级舞美,绝妙演出,专业制作。只是在发行规模、商业运作和市场表现上还无法与好莱坞大片正面较量——《贾斯汀·比伯:永不言败》在北美冷门档期2月上映时,票房依然败给了亚当·桑德勒的二流喜剧《随波逐流》,前者至今仍是有史以来票房第二高的演唱会电影。
那么,第一是谁?
2023年,刚刚从疫情中复苏的北美电影行业又遭遇了大面积的影视行业罢工,几乎所有的影视公司停止了运作,这自然影响了电影院线的正常运转。电影院不得不跳出条条框框,思考眼前的经营困境。
为影院经理解忧的,正是泰勒·斯威夫特。这位流行天后在2023年的现场表演被制作成了演唱会电影《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并凭借强大的商业号召力推广到全球各地的银幕之上。与此同时,她本人也正在全球巡演途中,这种虚实交错无疑给乐迷们带来更多精神上的交互体验。
《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改变了游戏规则。在商业运作上,片方没有和传统的影视公司接触,直接与诸如AMC这种连锁院线达成合作协议。流行巨星的号召力,北美最大院线的助力,市场环境的变化,多重因素下,影片在北美票房达到1.8亿美元,全球豪取2.6亿美元。
高度商业化运作的音乐产业融合了两种生意,演唱会的时空局限性反倒成为优势。与其让影院空着,不如让音乐登上银幕,让乐迷坐满影厅。很快,这成了北美院线特殊时期的一股风潮:流行天后碧昂丝的音乐会电影《碧昂丝:文艺复兴》于23年12月登陆影院,著名电影制作公司A24则修复了前文提到的《别假正经》后重映。
《别假正经》
有趣的是,《别假正经》在上映首周末取得了400万美元的出色成绩,其中超过60%的观众年龄在35岁以下,这也意味着这些观众在Talking Heads解散时还未出生。
当年轻观众来到影院,在黑暗中穿越时空,领略大卫·伯恩年轻时的舞台魅力,这种体验无限接近于1983年亲临Talking Heads演出现场,在这个时刻,音乐会电影不仅是一门生意。对于皇后乐队的粉丝而言,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