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杀手不太冷》到底有何经典魅力?
企业
2024-11-09 18:02
重庆
万达电影与知乎携手主办的「一种关注」《这个杀手不太冷》大师沙龙近日圆满完成。本期沙龙由知乎优秀答主、微博影评人木易movie主持,智库副研究员、心理咨询师楚涵和知乎年度新知答主、优秀答主匡靖作为本场嘉宾,探讨《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经典魅力。
主持人:各位现场的嘉宾及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万达电影与知乎联合举办的“一种关注”大师沙龙。我们今天的活动主题是——情感与艺术的交融:《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经典魅力解析。欢迎大家在各个平台传播我们今天的活动,相信这一场活动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价值,也希望大家可以跟我们一起进行一场非常有价值的交流。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两位重磅嘉宾,一位是智库副研究员以及资深心理咨询师-楚涵,还有知乎年度新知答主、优秀电影答主-匡靖老师,两位请就座。相信在座的各位,应该都不是第一次看这部经典作品,所以我先问一下两位嘉宾老师,你们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看这个电影的,以及今天看之后,跟第一次看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楚涵老师可以跟我们先分享一下。楚涵:大家好,我是楚涵,其实我第一次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应该是我在大一的时候。诚实地说,我当时觉得这个片子是个烂片,可能我属于比较传统的世俗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大一看这个片的时候是周围的人在推荐,但是我确实没有看懂。后来因为没有看懂,这个片子就压箱底了,直到我第二次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大概在30岁左右,因为我日常的工作是心理咨询师,我发现我有一些来访者,他们会使用影片的男女主的照片做头像,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人用过,就是用电影的角色做头像。楚涵:应该有,可能也用过里昂的,都有。我就问过他们,就是选择这个头像有什么含义,然后就会发现可能这些来访者身上确确实实会暴露一些问题,和我们影像中的男女主有相似的部分,所以这就引起了我的好奇,我是想更多地了解这些来访者他内在的感受,所以我第二次看了这部电影。在银幕上看是今天,今天是第三次看,是第一次在大屏幕上看,怎么说这个感受呢?其实我全场的感受是压抑的,整体我是压抑的,但是会读出很多流动性的情感,这个后面我可以展开再说。主持人:感谢楚涵老师的分享,看得出来您观影的经历其实是逐步在递进的,一开始可能觉得不太好看,是个烂片。现在看完我相信应该是高分的评价,我想听听匡靖老师的分享。匡靖:大家好,我是匡靖,这个片子我是18年前看的,我跟楚涵老师的感受是完全相同的,我当时哭崩了,非常感动,这种情感是我非常理解的。但是最近我也看了一下,因为我心智成熟了不少,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八卦,吕克·贝松导演出了一本自传,叫《宁愿天真》,大家可以看一下,特别逗。你可以看到所有的电影都在拍一个主题,就是拍治愈小时候的童年,和这个电影的主题是一样的,因为这本书里面讲了非常多他个人的成长家庭,在这个成长过程里面发生的故事,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八卦,这是我的感受。主持人:这不是八卦,这是非常有趣的幕后故事,欢迎大家去购买这本新书,也了解更多电影背后的故事。刚才两位嘉宾的分享当中可以看得出来,这部电影其实带给我们的感受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在1994年,大家应该都知道那是一个电影大年,有很多佳作、神作层出不穷,我们熟知的《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包括我们自己的《活着》,还有《重庆森林》等等这些佳作都在那一年都爆发出来,但是这个《这个杀手不太冷》却成为很多影迷心目中的经典,我也想问一下两位嘉宾老师,在你们看来,它是凭什么脱颖而出的?楚涵:我先讲一下我的感受,其实这几部电影我真的还都是在大学的时候,可能和大多数的大学生是一样的,我们有很多的时间,这个时间用来干什么呢?就是刷片,刷什么片呢?可能18岁、19岁上大学的时候会特别希望长大,特别希望被这个社会认可“我是一个成年人”,我就去刷那些比我高几年的学长他们分享的一些影片。最大的不同是两类,一是像《重庆森林》《这个杀手不太冷》我看不太懂的,但是我会很感慨,我会觉得很感动,二是像《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我会觉得这两个影片会更符合我们大众常态普遍的关于美好的追求。但是后来慢慢地长大以后,我在想幸亏有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因为我们有很多人他们可能会追求那种青春风暴,很多歌唱美、高光的时刻,但是有些人相对而言会更边缘一些,他们只能用一些特殊的形式去表达他们在这个社会化的过程当中遇到挫折和失败,他们会有一些本能,就是我们人性里面的对于美好的追求和向往。所以我想在那个时代有这样一种对于不同的创伤或者是不同的人格,不同类型的提倡,被更多人解读到,可能在我们人群中也有很多人有与他们类似的创伤,也会打动到他们,我觉得这个点是很有社会价值的,这是我的理解。主持人:就像刚刚匡靖老师提到的,用电影治愈童年,可能从中也收获一些治愈。楚涵:我加一句,就是我们在心理学上可能会说看电影有时候我们会有很多共鸣,心理学有一个技术叫表达性的艺术治疗,所以像导演用电影的手法去治愈他自己,我是非常认同的,因为表达性的艺术治疗本身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就是会起到一个对于我们心灵的成长有很好的作用。主持人:表达性的艺术治疗,大家应该记住了,匡靖老师你也分享一下。匡靖:这部电影为什么那么出众,大家也看到了这个电影非常的优秀,因为你看这个主角,男女主就是一种暴力与温柔的平衡,里昂是个杀手,比较冷酷,但是他的情感又是非常温柔,非常细腻的,这是非常明显的对比。第二,在影片当中他一直在用线性故事、音乐故事来烘托这个片子。第三点就是,这两个演员演得太好了,以至于他们现在是影史上非常经典的银幕拍档。第四点,就像刚才我们说的,他采用了完美的边缘摩擦。我在18年之前看的时候是没有这种意识形态的,如今再看确实,这部影片在不停的挑战你的四大道德;再有一点,我觉得它是一个市场打开的信号,因为当时法国以及欧洲市场没有什么商业影片,所以相当于这部影片是一个尝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才形成了这个发展模式,并且让这部影片流传至今。主持人:借着匡靖老师的分析点,他认为影片的演员表现是非常优秀的。那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里昂的演员让·雷诺和玛蒂尔达的演员娜塔莉·波特曼对你们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匡靖老师先来回答一下。匡靖:我觉得里昂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我分享一下这个影片的一个细节。影片中有个情节是里昂躺在床上睡觉,第二天他从梦中惊醒,反应过来后,双臂打开,这个时候有一个镜头就是他的身体还是紧绷,但是双脚在扭动,这个细节是让我印象很深刻的,里昂演得非常好。玛蒂尔达那个演员角色也是选得很好,性格也是多元化、有层次,因为她失去了家人,但是她表现得很坚韧,成年人的状态——“我现在是一个18岁的女生了,不要小瞧我”。但是她长期以来被家庭忽视跟虐待,她把情感寄托到了里昂身上,把他想成是一种爱,这个故事也许能够让人看到角色比较心疼的地方,这个女孩也是很有灵气。主持人:是的,那个时候她为了这个角色还做了很多努力,特别值得大家去了解幕后的故事。楚涵老师在看完影片之后,有没有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台词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楚涵:其实我看完他们两个的表演之后,我想不出来有第二对CP去进行组合,可能就是一种很深刻的、烙印似的感觉。如果说哪一句台词更有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有两处吧。第一处就是很知名的,就是小女孩问“是不是只有小的时候,人生才这么艰难?”然后里昂很认真地回答,“不是的,人生一直如此。”反而小女孩就很轻松地逃走了。有些时候我们会觉得这种情感很复杂,很奇怪,但是恰恰是我们对于某一些既抱一种期待向往,但是同时我又认定或许不能改变的时候,那一刻的接纳,它本身是有巨大的力量的。第二处就是到最后,里昂给了一份礼物,用尽最后的力量说出玛蒂尔达的名字。我们不仅仅是对于你做了坏事的一种报复的传达,我会觉得那一句最后声嘶力竭的“玛蒂尔达”,可能包含更多的是里昂对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我留了一份寄托,留了一份爱意在她身上,所以玛蒂尔达也很好地接收到了,就把里昂以前的植物深深地耕种在那个地方,这两个人都会有那种对于正常生活的向往,不想做边缘,但是又很无奈,所以我觉得这两处是印象比较深刻的。主持人:说得太好了,两个名场面,也是非常细节化的场景。关于细节其实在电影里面可以捕捉到很多,大家对这个电影可能相对比较熟悉了,在您看来,这部影片有很多细节的呈现,比如说牛奶、盆栽这些比较经典的因素,匡靖老师给我们分享一下,在您的理解下,这些道具想要寄托的是什么呢?匡靖:各位大部分人之前都看过这部影片吧,我简单说一下,牛奶是代表里昂的纯真,体现了他的心智大约是小男孩的状态。那个盆栽刚才楚涵老师讲得非常好了,那是生命的延续,给小女孩续命的信念的延续,大概是这个意思。我这次观看发现了影片里的很多细节,里面的玩偶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是里昂和女孩的一种互动,也是很美好的名场面。后来他去店里的时候,那个场景非常短,10秒不到,他先摸了一下,说很可爱,很善良,很友好。其实那个时刻我觉得是他想起来自己跟女孩相处的很轻松很愉快,这个时候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化。这个可能还有第二层意思,比如说那个猪表达的是在一个很肮脏的环境中,影射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过得不太好,而他们两个是很真实的人物,但是这两个人彼此燃烧,抱团取暖。主持人:我听得很入神,接下来我也想问一下老师,因为刚刚聊到电影的社会属性,包括对人文的关照,您也提到小女主人公所经历的一些创伤,其实就是来自家庭的悲剧,在您看来这些家庭悲剧带给小玛蒂尔达的影响,她性格的塑造以及她前后一些变化,都是哪些因素决定的呢?楚涵:这个问题很系统,我说一下我个人的理解。还是我刚刚所说的,为什么这么多人会选择用这个小女孩的照片来当头像,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觉得她某一个点触动到我们,就是往往我们会说到在这种破碎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们会有一些从社会标准来说是问题的行为,他们会有一种很强的生命力,只不过是他们的生存法则和我们常态下要求的法则不一样而已。像玛蒂尔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刚看的时候,我脑子当中突然想到一个知乎的问题,相信大家都刷到过,就是什么样的女生一看就特别不好惹?我一想这不就是玛蒂尔达吗?对那几个小混混要钱的时候,那种不好惹只是简单表层的不好惹,可能她在破碎的原生家庭当中,她需要从她的认知去平衡自己心态的时候,玛蒂尔达就形成了一种防御策略——分裂,我将渴望被关照的小女孩那一部分分裂出去,我要分裂出来一个非常强大的,就是很生硬的,很酷的,很厉害的人格,我用虚假的躯体生活着。但是当我看到一个温暖的,像里昂这样的个体的时候,我就把“我”找回来了,那我们最终就是希望把他们进行一个融合,所以很明显玛蒂尔达一直想融入社会,包括想里昂跟她发生关系,就是有一种很明确的从边缘拉回来,我们会看到很多人文的关怀,这个可能是最伟大的地方。包括我们在咨询当中遇到这样一些群体的时候,他们被这个世俗所排斥,但是我们去看他内心的资源和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有一句话说“爱是愧疚”,在我看来,因为他们都有愧疚心,女孩会为弟弟的死感到愧疚。里昂作为杀手,他会为“我没有办法帮这个小女孩去报仇”而感到愧疚。因此我们再复杂的家庭,都有自己的自愈方式。就着这个话题我继续追问一下楚涵,从咨询这一块,就是您刚才提到的,如果用我们世俗的眼光看里昂和玛蒂尔达的关系,在大家心里可能会存在一些问号,甚至有的人可能会比较排斥。但是在您看来结合我们作品本身以及结合所谓人性本身,包括从心理层面,您来如何理解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呢?楚涵:我觉得无法定义这是不是爱情,但是救赎是一定的。我们可能听过一句话:人生海海,其实我们遇到谁,遇到的都是我们自己的碎片。他们两个人都分裂了不同的人格,玛蒂尔达分裂出来一个很酷的、什么都不怕的、很多情绪极致化表达的自己,里昂分裂出来一个冷漠的、什么东西都不在乎的、排斥的自己。刚好两个人合在一起,不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吗?我觉得是这样子。楚涵:从这一层来说的话,我们看到对方的碎片其实是一种共生、相互治愈、相互填补的,但是当然,他们缺失的东西可能会比较多,就给我们呈现了一种艰难,就是“我”再不畏艰难,我再往前走,也没有办法走到普通人或许都不需要努力,先天就得到的承认,但是就是这种非常旺盛的人性的光辉和生命力就一直推动着他们往前走,我觉得这种关系可能就是救赎、共生、互补。主持人:救赎、共生、互补,金句频出,谢谢楚涵老师。接下来我想问问匡靖老师,刚刚我们映后聆听这首经典的配乐《Shape of My Heart》,我跟匡靖老师有一个短暂的交流,她问我说你看哭了没有?我说没有,但是实际上我有点男性的倔强,其实我是有看哭的,每次看这个电影都会非常感动,我也特别想了解一下在这部影片里面你会深受感动吗?匡靖:这个可能就涉及个体的差异了,我不是心理学专业,但是我看这方面的书比较多,如果你个体上是一个从小就跟玛蒂尔达一样,是一个家庭破碎的人,你会更容易被这个片子所感动,可能在我的视角上,我确实是童年没有那么地幸福,情感上我是比较缺失的,所以我会站在玛蒂尔达的视角,非常理解为什么她需要一个大叔来关怀她。主持人:我个人在这个电影当中收获的触动可能更多的还是他们之间的情感关系,尤其是楚涵老师和匡靖老师都提到,他们有一种互相救赎的感觉在里面。我们看完电影之后,我相信有很多观众可能也会有自己的提问或者是想要了解的部分,两位嘉宾都可以给大家做分享,大家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向我们提问,工作人员可以递话筒。匡靖:我想补充一点,因为我十来年前看片子和现在看片子是不一样的心境,我还是希望我把这个点讲出来。我想跟大家沟通一下,你们是怎么定义里昂对女孩的感情的?女孩对里昂是爱情的概念,那里昂对女孩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这是很复杂的。匡靖:好的,谢谢。为什么我对这个问题这么敏感,我希望跟大家讲清楚。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让我非常震撼,这本书叫《同意》,讲了一个女孩,从12岁之前一直长到差不多18岁的时候,被一个比她大36岁的男人引诱和控制的过程,最后又把她给抛弃。这段关系对她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使她长时间无法走出阴影,尽管她试图重塑自我,但精神创伤依然显著。这件事情在法国引发了非常大的举动,它最终推动了法国2021年将性同意时间调整到15岁,也就是说,法国在2021年以前,是没有对性同意立法的。所以这部电影会有一个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不同的文化是有偏差的,我们如果在了解这个事情的前置条件去看的话,希望大家能够更认同这个电影,它是尊重法国文化的,但是我们不要把它当做可以放在中国情况下,这件事是违法的。但是我们站在一个其他的角度来看,你要表达你的情感,要得到我们的认可,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请你把视角放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去理解。主持人:说得太好了,听了匡靖老师的分享之后,可能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还推荐了一本书,大家可以好好看一下。我非常认同匡靖老师的观点,就是我们看电影其实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去考量。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想要提问或者表达的,我们这边准备了精美的礼品,大家可以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想。观众:您好,我想从心理学的层面上咨询一下楚老师,这个电影主角玛蒂尔达,她从这种破碎的家庭中成长,在她未来的生活当中,或者说我们当今社会也有许多存在这种家庭当中成长的孩子,你觉得他们心里的这种缺失从几个层面上能帮他们剖析一下,或者说他们从未来的生活当中如何避免自己内心的恐惧或者提升内心的自信?想听一下专业老师的建议。楚涵:谢谢你。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什么呢?心理学有一句话很经典,就是“没被爸爸爱过的女孩,终生都在找父亲”,那些人要找这个大叔是为什么?是填补“我”人格发展停滞的部分,所以他们两个的情感,你说是父爱吧,好像也不是,你说是爱情吧,也不是。在心理学上还真有一个词,这个词叫“创伤性连接”,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词,我们为什么会和这样的人有交织呢?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原生家庭里有一些创伤的,就是80后、90后在亲密关系里头会屡次爱上渣男、渣女,屡次受虐,但是又逃不掉,这里面其实都是创伤性连接。所以我日常咨询的时候,遇到我们觉得那些莫名其妙、不可思议的部分,欲罢不能、毫无理由的部分,我们恰恰会去询问这个来访者,你在这里头你觉得你获得了哪些?它一定是平衡了你匮乏的部分。正常的时候,我们是给皮肤擦润肤油,有伤口的时候,我们是擦金疮药,对方的出现恰恰是那个药膏。你告诉他说这个人不行,你要擦那个润肤油,找一个正常的人,但那只是在伤口上撒盐。所以首先,我们面对这样一种情况的时候,他们如果来求助的话,肯定是涵容他曾经缺失的这一块,帮助他更好地概念化他到底是在哪里缺失的。心理咨询领域有一句话:Name it and tame it,就是当我命名它之后,其实就已经开始驯服和治愈了,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当他知道我在进行这个创伤的连接,他可能走出咨询室,这中间隔了一周再回来的时候,会有很多的联想,有些创伤被填满了,当然有些会继续去试错,可能他认为的创伤性的课题,对他的匮乏给予了填充,却没有看到它身上的危险性,所以当他一步一步去整合的时候,找到更健康的亲密关系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包括我们的不断修正,会有属于他自己健康的亲密关系。我自己认为是只要没有对这个社会伦理道德、法治有冲突,我们每个人当然有理由去选择属于我自己的爱情模式和生活模式,当我们不用标准化规训某个人的时候,他可能会有更多生长的能量和空间。观众2:我想表达一下刚才匡靖老师提到的,就是认为男生和女生是爱情,我更认为男生对女生是爱情,但是女孩有可能没有那么明白自己的感情,更像楚老师说的,我觉得是填补她当初没有得到的父爱,我觉得女生对男生是情感的寄托,男生对女生是爱。还有一点就是虽然电影同时期有别的“大叔和萝莉”的搭配,但这部电影被大家更为喜爱,我觉得更主要的是男生的克制,他虽然跟这个女孩住在一起,但是对她没有那种欲望,更多的是关爱,这是我想表达匡老师说的点。我想问的问题是,我不知道对不对,就是他们一直抱着那盆花,那盆花我觉得也是一种生命力的表达。我想问的就是他们那个眼镜和帽子,后来小女孩也戴上了眼镜和帽子,这个标志我有点不是特别理解,希望两位老师能帮我解答一下。主持人:她分享了匡靖老师的提问,她觉得里昂可能对玛蒂尔达是爱,但是玛蒂尔达可能不是那么明白自己的情感。请匡靖老师来解答一下帽子和眼镜这个道具在电影当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匡靖:如果你在情感关系中,你就能非常清楚是怎么回事。在你谈恋爱的时候,你很爱这个男朋友,他爱吃宫保鸡丁,你可能不爱吃,但是处着处着就跟着他一起吃了,所以这种是因为爱而产生的模仿效应。我跟我老公就是这样,我是一个从来不喝茶的人,但是相处了十七年之后我就开始喝红茶了,改变了我的饮食习惯,从我身上可以看到一个感情的相互影响,可以看出这个女孩是想模仿他,她想成为他,想跟他融在一起,就是这个意思。观众2:可能我刚刚没有表达太明白,因为我是第一次看这个电影,可能当年确实有很多非常好的片子,让我忽视了它,我没有特别了解导演和整个片子关于制作的东西,所以我想问的是导演在用这个标志物,有没有解释过他的想法,就是在您对于导演使用标志物有想法?匡靖:很简单,我们从创作的角度来看,片中两个角色一个是热情似火,一个冷酷,这样才更加有张力。这个女孩子说我爱死你了,非常简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里昂冷酷的行为和外表,看似冷酷,言辞也比较少,但是如果把他的内心外化出来,让观众看到他对女孩有一个情感的矛盾,他其实通过盆栽、牛奶来进行外化,你看到了吗?牛奶是他们两个关系连接的方式,他买牛奶,但是女孩不喝,因为他看到女孩在长身体,要补充蛋白质。这段是在描述和串联他们的情感走向的。瓶子也是这样,帽子也是这样。当然这个盆栽也是这样,让观众理解里昂是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善良的人,渴望里昂像呵护盆栽呵护她,给他设立这个盆栽元素,我觉得是导演的思考,在创作层面是很细腻的。主持人:第一次看这个电影,你会去探讨或者思考导演是怎么表达的,其实我们很多时候看电影能够关注到导演的创作手法,包括对道具的应用,包括镜头,包括颜色,包括氛围的塑造,其实都关乎视听语言的表达。我们刚刚提到盆栽是绿色的,但是里面是有红色的花,这个红色的对比,某种程度上说是戏剧冲突也好,或者情感的浓烈程度表达也好,有很多方面可以去理解。我们今天的主题“情感与艺术的交融”在这部电影里体现得非常完美。我不知道两位嘉宾老师在看完电影之后,有没有发现吕克·贝松导演处理手法也好,或者视听层面的表达其实是非常有特点的,如果大家还能忍受一会儿饥饿,请匡靖老师分享一下,你觉得在吕克·贝松导演的创作理论下,赋予了这个影片,比较有特点,或者让你印象比较深刻表达的是什么?在视频层面的。匡靖:视频层面的表达很多方面我觉得是挺好的,大家可能注意到了,他在涉及到城市外景的时候,就是很宏伟的城市背景,然后回来两个人,刻意的引导出了城市的宏大和这两个人的渺小的差距。主持人:今天特别感谢大家能够坐到现在,跟我们一起交流,也非常感谢两位嘉宾老师,楚涵老师和匡靖老师给我们做这样有价值的分享。我们的活动其实还在继续,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也欢迎大家通过咱们社交的平台分享,或者是去平台分享大家今天的观影感受和活动感受。再次感谢大家,万达×知乎《这个杀手不太冷》大师沙龙活动今天就到此结束,感谢我们的嘉宾老师,感谢工作人员,感谢在场所有的观众,谢谢大家!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