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回说到,临安府把这次失火受灾的五十多户人家统统当作犯罪嫌疑人抓起来,刑讯逼供,无休无止。周必大为了邻里免受牢狱之苦,主动承认自己就是案犯(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当时,既没有《我是刑警》里秦川、陶维志这样的刑侦队长,也没有《白夜破晓》里关家兄弟那样的双面神探,周必大的“案情”就这样被敲实了。
但之前也说过,周必大后来高居相位,这出反转剧又是怎么上演的呢?
"
周必大背锅救邻里
老丈人指津启前程
周必大“投案自首”后,无辜的众邻居虎口脱险解放了,王某也解放了(虽然他有人罩着,不用享受逼供的滋味,但无人自首总是一块心病)。临安知府韩仲通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盼到了他想要的最理想结果,也可以放下了。
接下来就是三省勘会,草拟判决书,大家签字、画押、盖章走过场。几天以后,宣判如下:“周必大系现任官员,不能谨防火烛,致使失火延烧邻里居民,按照大宋刑律,理宜惩戒,有旨罢官放归。”然后,落职为民的周必大最后一个走出了临安府的“拘留所”。
此时的周必大除了幼子、妻子,一无所有。
周必大像
亲朋好友也有抱不平的,说:“你傻呀?自诬罢官,这也太‘奇葩’了!甭管怎么样,这把火不是你烧的,你得上诉讨公道,还清白。凭什么那个真犯逍遥法外,却让你一个老好人放弃前程来背锅、顶杠?”
周必大说:“那么多邻居在牢里受害,我怎么可能吝惜自己的一官半职不去救他们?”他心里很明白,自己不过芝麻绿豆官一粒,还想蹦跶什么?再想想地摊老叟的那一卦,早就算好了,自己怎么能怨天尤人?这么一半理智,一半迷信,这事就算揭过了。
无家可归、身无分文、前程断绝的周必大没法在京继续混下去了,只好一家人投奔在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当父母官的岳父王葆。老丈人忽见女儿女婿落魄而来,心里不是滋味,也不能拒绝,只好认了。
他正在收拾行李、订购船票时,老丈人进门了,手里拿着一摞文稿往桌上一摔,说:“给你指条路,回京城去吧!”周必大一听这话当时就晕了。再回京城,我可是一切清零了被赶出京城的,怎么还回得去?老丈人说:“是的,你必须回去,回京城兴许你就时来运转了。”
究竟怎么回事?这里面的信息量确实有点大。
原来高宗自秦桧死了以后,想要改革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制度,于是“博学宏词科”浮出水面。这是唐朝为了解决科举及第者能够尽早做官而创立的一项科目选,既要考你“博学”(学识渊博),还要考你“宏词”(美文恢宏),所以难度极高,登科者立马封官,地位崇高。
高宗绍兴三年(1133)曾有举行,但此后就被搁置了。现在老调重弹,也是想看看常规科举制之外,还有没有遗落未取的人才。王葆是宋代学行俱高的学者,周必大、范成大等才俊都出自其门下。今天他拿来的一摞文稿,正是早年周必大受他指导而做的有关“博学宏词科”的应试作业。现在这门科目考试重现科场,他对周必大还是抱有信心的。
但周必大不愿意,昨日京城那把火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说回去哪能这么容易!于是他找理由推脱不去,一会儿说这种科目文章早就生疏淡忘了(王葆说,凭你的功底,捡起来很快的),一会儿又说小儿未满周岁,正患呕吐病呢(王葆说,有我来调理,总该放心了吧),反正就是不想吃回头草。
说到后来,王葆怒了,喝道:“周必大!你忘记当年你自己立下的胸怀志向了吗?”老丈人的一记棒喝让他猛然醒悟,应举科考并非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更重要的是能够去振兴朝纲,是为了国家的前途。
就这样,王葆强行重启了周必大仕途之旅。
这年岁末,周必大又回到了临安城。次年开春,周必大和另一位来自福建建安(今建瓯)的韩元吉凭借旧时练就的“童子功”,在“博学宏词科”考试中脱颖而出。这两人最后谁得第一?朝议纷纭,而周必大有点信心不足,他觉得韩元吉文章的笔力远胜于自己。但最后揭榜,还是周必大独占魁首。
周必大与欧阳修同为江西庐陵人,他对这位北宋文坛巨擘十分景仰,这是他写在欧阳修《谱图序稿并诗》手迹后的题跋(小字部分),其时周必大已任右丞相,故有他的三方官印“中书省印”。辽宁省博物馆藏
现在,周必大又出发了,这次离开京城是前往建康府(今南京)履任“金陵大学”教授之职,一路风光着呢!并且,从此仕途一帆风顺,位极人臣。
而临安人都说,因为当年周必大自诬救人积下的阴德,善有善报,才使他的“剧情”大反转,得以东山再起。还有人编出段子说,那年王葆曾梦见有人在扫雪,说是迎接宰相大人的到来。梦醒之后,王葆便见到了周女婿,当时很诧异,叹息道:“什么宰相大人,原来是这个丢官落职的小子啊!”周必大听到老丈人的揶揄,受了点刺激,便励志勤学苦练,终于一举高中,有如神助。
这个“剧情”有些无聊了,不过在临安人的心目中,周必大这些故事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很是鼓舞人心。
七官宅的一把火烧出了一位大宋名相,但同样一场火,却也能烧出一个宰相的可憎面目——这故事的详情咱们下回继续。
南宋临安城
这座繁华而文化底蕴深厚的都城
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与文学家
他们如同璀璨星辰
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除了周必大
你还知道哪些
勤政爱民的南宋政治家以及
记录时代风貌的南宋文学家?
他们身上又有哪些动人事迹?
欢迎评论区聊聊
来源/邮箱投稿
文字/姜青青
封面摄影/九月和桃子
制图/叶丛
编辑/李胜男
责编/曹姣娜、谢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