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湾山寨。资料图片
金秋时节,秋阳高照,走进酉水河镇河湾村,映入眼帘的是绿波轻漾的河水、绿荫掩映的河岸、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寨中红紫相间的三角梅点缀在这幅优美的农村新画卷中,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近年来,酉水河镇河湾村坚持旅游优先发展思路,用好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充分发挥村寨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独特的优势,把经济发展与特色民居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创建酉水河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生态产业链,实现了家家户户有增收门路。
01
白秀仁:打工仔变农家乐老板
“老板,厨艺不错!”9月26日,在酉水河镇河湾村3组,酉水河岸边的一家名为“牯子山庄”的农家乐大厅前台,游客吃完饭后一边结账,一边夸赞老板厨艺好。
“牯子山庄”老板名叫白秀仁,今年33岁。2007年,白秀仁家通过移民搬迁,从河湾村5组搬到3组,然后搭乘村上发展旅游产业的春风,利用自家房子开办了一家农家乐,生意蒸蒸日上。
“近几年,政府大力打造我们这里,农家乐生意更好了。”白秀仁告诉记者,他们利用自家房子多余的房间,装修出22间客房,餐厅也可同时容纳100多名游客用餐。为了让自己的农家乐走得远,他要求每天购买的蔬菜必须是新鲜的农家菜,房间随时保持干净整洁,保持热情周到的服务。“我们享受了国家级旅游景区的红利,不能坏了这张招牌。”白秀仁说道。
“每年三四五月份和法定节假日都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白秀仁说,每到旺季,平均一天要接待五六桌客人吃饭,客房也会订出去五六间,“今年五一期间,我家共接待了600多人吃饭、200多人住宿,收入了四五万元。我这个曾经的打工仔也吃上了‘旅游饭’,当上了小老板。”
02
白孝长:上岸渔民领上了退休金
9月26日,天气晴朗,记者走进酉水河镇河湾村的摆手堂,看到不论室内还是室外,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得益于摆手堂管理人员白孝长的辛勤付出。
白孝长今年70岁,精神矍铄。作为河湾村的持证老渔民,年轻时,他便在酉水河里“找饭吃”。不论是当地长潭,还是秀山的石堤、湖南的里耶,临近河湾村的酉水河流域到处都有他打渔的身影。
“年轻时就和村上兄弟一起下河打渔。成家后就一个人去,妻子偶尔也跟着。”白孝长告诉记者,因为家里土地少,他主要靠打渔为生,一年可收入1∽2万元。
2020年12月28日,重庆市出台了《关于重庆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全面禁捕的通告》,规定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全市除水生生物保护区实行常年禁捕外,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以及其他重点水域,将实行全面禁捕,暂定禁捕年限为10年。
白孝长和其他渔民纷纷上岸,另谋出路。“上岸后,政府给我和妻子都买了养老保险,我每月能领1200多元,妻子能领1500多元。”白孝长说,政府对他们进行了政策补贴,同时,还聘请他到摆手堂当管理员。
如今,白孝长夫妻俩一年收入5万元左右,老两口除了自己的开销后,还能帮衬帮衬子女,“全靠党的政策好哇!”他高兴地说。
03
刘仲华:“这里的变化太大了”
“我在酉水河生活了近半个世纪,这里的变化太大了。”9月26日,土家柚子龟传承人刘仲华看到记者在采访,高兴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酉水河景区从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仅仅是一个等级的跨越,更是景区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提升的标志,也是实现景区与乡村的共荣共生、共富共赢。”酉水河镇人大主席宋玥介绍,目前,酉水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服务得到全面提升,旅游资源与农产品得到深度开发,共富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得到深度融合,生态环境与人文底蕴得到保护和传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双丰收。不仅极大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景区内的农家乐、旅游商店等旅游业态得到了蓬勃发展。
今年上半年,酉水河真旅游接待人数约5.29万人次,同比增长52.9%;接待收入约2099万元,同比增长55.1%。“我们要让老百姓实现‘文化传承变现’‘闲置资产变现’‘农特产品变现’,让他们端稳旅游的‘金饭碗’。”宋玥说道。
“对头,我们现在吃的都是‘旅游饭’,日子真是越过越好呢!”刘仲华接话到,自从酉水河镇发展旅游后,柚子龟这类工艺品终于被大家熟知,成了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他那原本“不务正业”的手艺,也变成了挣钱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