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光文化与汉仙岩

旅行   2024-11-13 17:52   江西  

第九届海峡两岸定光文化节近日在福建省武平县隆重举行,吸引了众多台湾同胞参与。定光佛被誉为“客家人的保护神”,是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之一。
图源:武平发布
在汉仙岩的众多传说中,定光大师的故事尤为引人入胜。据史料记载,定光大师是北宋时期在会昌盘古山很有名的住持圣僧。他的事迹不仅在《临汀志》中有详细记载,而且在民间也广为流传。
宋代《临汀志》记载说:
“初,南康盘古山,波利禅师从西域飞锡至此,山有泉从石凹出,禅师记云:“吾灭后数百年,南方有白衣菩萨来住此山。”

刘将孙在《养吾斋集》也有相类似的记载云:

“南康盘古山,波利禅师从西域腾锡开山,有泉从石凹出,尝有记云:‘吾灭后数百年,南方有白衣菩萨来住此山,井当涌泉……。”
最早记载定光大师到盘古山的历史文献,见于南宋周必大(1126-1204年)的《新创定光庵记》。到了元代,由于当年在盘古山担任住持的“定光大师”也已经成为“定光古佛”的信仰和传说,其事迹通过不同形式的传奇故事,已经传播至整个闽粤赣客家及周边地区。
相传宋景德初(1004年)定光大师应邀到盘古山弘法,途中经过湘江河,江中布满槎桩,船只常常触桩而沉没。定光大师用手抚摸着槎桩说道,“去,去,莫为害!”当天晚上天未下雨,而江水暴涨,槎桩均被江水冲走。定光大师初到盘古山时,发现山顶上的井水已经枯竭,禅院缺水。于是,他用禅杖敲打井沿三下,并说:“快出,快出!”到了晚上,落泉溅崖之声不绝于耳。第二天,大家发现井水果然涌出满溢。这一神奇的迹象,使得僧人们悟出了唐代波利禅师留下的谶语,认为定光大师的到来应验了波利禅师的预言。
盘古山白果(银杏)的传说:定光大师初到盘古山时,听到福建武平岩前有一头“水狮”,时常到羊角水一带兴风作浪,毁坏农田,危害百姓。何仙姑责怪定光大师诬赖水狮,两人互不服气,就斗起“法”来。何仙姑反手拔下头上的银簪飞向定光,定光大师顺势接过银簪随手一扔,银簪落在盘山顶上,遂变成了一棵银杏树。

 

曾丰——早期考察盘古山的会昌知县,字幼度,号樽斋,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桥西人。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登进士,授永州教授。历任赣县县丞、会昌县令、福建浦城县令,后迁广东德庆知府、湖南参帅、朝散大夫等职。 
盘古山记—曾丰:
“……虽仍故揭其门,讯之莫晰也。据《南康记》:本盘固,固讹为古耳。余为言盘古,混沌时,神人所为立天地者。天地立矣,心不有其功,一归之太空,是山今云。然窍意后人思盘古之功,因而以其名志之欤?虽涉传疑,至校之以讹传讹为不失本始。法义曰,容有此理。相对语罢,道松竹间,上绝顶,顾谓波利古禅伯也,至自西域庐于是。又扪萝而下,有泉泓而碧,曰定公,今南安岩主也,至自西峰井。于是又沿坡望其后,有崖洼而黝,曰古仙女,不知至此自属何也……。”

曾丰这篇《盘古山记》写于淳熙十年,距今已八百多年之久,他所说的“定光井”、女娲庙、波利禅师遗迹等等,不仅被后世学界传抄和认可,也为我们当代发掘盘古山文化遗迹提供了重要历史依据。

定光大师的故事,如同汉仙岩的山水一样,充满了神秘色彩,吸引着后人去探寻。


来源:县文广旅局(周艳凤)

:黄  洁

审:尧楚川刘荣娇

审核:周艳凤

监制:梁玲娜

会昌文旅
宣传推介会昌旅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