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故事】欧文李谢 冇人敢惹

旅行   2024-10-28 17:44   江西  

编者按:故事是对古老历史的回忆和对灿烂文化的凝望。会昌是千年古县,山川形胜、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深厚,故事土壤肥沃,为打造“三地一城”、建设“独好会昌”提供了精神动力。会昌县融媒体中心与会昌县史志研究室共同开设【会昌故事】专栏,讲述会昌故事,传播会昌声音,促进会昌发展。今天刊发第廿一篇:欧文李谢 冇人敢惹。


会昌解放前,社会政治腐败,土匪横行,赋税繁重,世道动乱,乡土社会延续封建宗法制度的治理方式,地主和豪强成为地方话事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

当时,会昌县城有30余姓,其中,以欧文李谢四姓名声最为响亮。此四姓在会昌县城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有权势有钱财有土地,被称为民国会昌县城的“四大家族”,人们不敢主动招惹他们,找他们的麻烦。因此流传有“欧文李谢(会昌读音qià),冇人敢惹(会昌读音nià)”的说法。

“欧”指欧阳家族。民国时期,该家族出了几个国民党地方官员和军队将领,代表人物有:欧阳莘,国民党江西省第一届议会副议长;欧佩珊,国民党八十师上校处长;欧阳缙,国民党新编七十军副团长;欧阳江,国民党江西省保安司令部第三师师长;欧阳柳,国民党赣北师管区少将司令。欧阳莘、欧阳江曾任国民党会昌县县长。这些欧阳家族的代表人物有官职有军权,左右会昌县的社会政治,权势滔天,人们自然不敢招惹欧阳家族的人。

欧阳江(1898-1977年),又名泽普,会昌县文武坝乡半岭村人,出身地主家庭。会昌高等小学堂毕业后,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未结业即回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会昌成立以欧阳莘为首的“维持会”,建立国民党地方武装“靖卫团”。欧阳江初任靖卫团教练,后入西江“五区联防”当大队长,开始了他的反共生涯。1930年4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攻占会昌县城。欧阳江率部分守城团兵闻风逃窜,在永隆遭红军追击,欧拼死顽抗,因其步枪枪膛爆炸,炸伤左眼,从此得了“独眼龙”的绰号。同年9月,欧阳江率靖卫团进攻仁风、茶梓、乱石苏区,安、于、会、赣四县边界特区和苏维埃政府被迫中止活动。1931年11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解放会昌后,欧阳江率“五区联防”人马逃往广东梅县,投靠广东军阀陈济棠部,驻梅县、兴宁一带。1934年春,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期间,欧阳江随陈济棠南路军李扬敬部由梅县出发进攻会昌筠门岭。筠门岭被占领后,欧部改称“剿共团”,配合粤军步步进逼会昌县城,但遭到红军二十二师和游击队在周田一带的顽强阻击。5月21日在小田一次激战中,欧部团兵被打死100余人,缴枪200余支。11月23日,会昌县城被国民党东路军李玉堂部占领。欧阳江随即率领残留的300余团兵进驻县城整编,改称“会瑞常备大队”,配合“铲共团”、“还乡团”等地主武装,对苏区干部、红军战士及其家属进行疯狂迫害,整个会昌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从1934年春筠门岭被占到1935年春的一年时间里,被杀害的苏区干部、红军战士及其家属达800余人。1935年春,国民党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委任欧阳江为江西省保安十三团团长,驻区主要在会昌、瑞金、石城、永新、万安、泰和一带,其任务主要是对付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来的游击队。同年5月,欧阳江联合福建胡子炎保安团,进攻中共汀瑞县委驻地岭背山,县委宣传部长曾玉成牺牲,游击队员伤亡不少。在瑞金武阳,欧部曾在一夜之间屠杀过500多名苏区干部、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以后又在瑞金县前后三次共杀害我游击队员100余名,大部分被活埋。

1946年抗战胜利后,欧阳江任国民党江西省保安第四总队总队长,驻宁都。1948年冬,欧阳江升任国民党江西省新编保安第三旅旅长,后又升江西省保安第三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欧阳江逃往台湾。1977年,欧阳江病死在台湾。

欧阳江一生也做过几件稍得人心的事情。1941年,欧阳江指挥江西省保安十三团团兵在会昌彭迳一带营造了2000多亩以油桐为主的经济林,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团兵收入,补助军饷,但也因此绿化了大片土地,使当地受益。1944年春,欧阳江曾奉命率领江西省保安十三团开赴抗日前线,同年7月,欧部一度收复过莲花县城。抗日战争后期,由外省迁到会昌城东的国民党军一六九后方医院,驻有数百名伤兵。这伙“伤兵老爷”自诩抗战有功,在会昌城强买强卖,奸污妇女,干尽坏事,弄得整个会昌城鸡犬不宁。欧阳江目睹群情激愤,恐众怒难犯,在步云桥架起机枪,禁止“伤兵老爷”过桥进城,否则格杀勿论。有几个“伤兵老爷”不遵禁令,硬闯过桥,被欧阳江下令枪杀,吓得其他“伤兵老爷”不敢再越雷池一步。“伤兵老爷”于是上告到国民党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国民党江西省保安司令部无可奈何,只得将国民党军一六九后方医院搬迁它处。

1947年,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分配给会昌县“国民大会代表”名额1名,由国民党会昌县政府、县党部主持竞选。参加竞选的有曾昭昌、曾启新、欧阳缙、许道和等4人。他们在国民党会昌县党部纵容下,用金钱美女、宗族帮派势力和军队武力拉选票,大搞假民主。竞选结果,欧阳缙获胜,但与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要曾昭昌当选的意图相违背,国民党会昌县政府、县党部故意拖延不报选举结果,好让省党部圈定曾昭昌。欧阳缙得知后,以手中军队武装力量和社会帮派势力威胁,迫使国民党会昌县政府、县党部上报欧阳缙为“国民大会代表”。

“文”指文姓家族。文姓家族是会昌县城的原住民,很早在会昌县城居住生活,在县城有很多田地和房屋,是县城的大地主。清朝,文姓家族出了文在兹及其儿子文楫、文峙,科举及第,三人以诗文知名乡里。民国时期,文姓家族的文彬任职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强龙不压地头蛇”,人们也不会招惹文姓家族的人。

不招惹文姓家族的人,我们也愿意相信另外一个原因,即出于对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景仰。南宋景炎二年(1277),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出兵江西反击元军,攻下会昌城歼灭元军主力,军威大振。后文天祥兵败海丰五坡岭,被元军俘获,监禁五年,威武不屈,以身殉国,深为百姓敬仰。明朝永乐年间(1410),曾任南京工部郎中的文天祥裔孙文伯达为纪念文天祥,在城西文家塘捐地倡建文文山祠。该祠几次被毁又几次重建。会昌人民一直以来有祭祀文天祥的传统,文天祥也入会昌孔庙配享从祀,给文天祥后裔分配胙肉,以示褒奖。民国初年,文文山祠改称文信国公祠,每逢文天祥诞日,官民整肃衣冠,齐集文信国公祠,举行祭礼。会昌县城文姓家族与文天祥同宗同族,自称是文天祥后裔。爱屋及乌,世人崇敬文天祥,自然对文天祥的族裔敬重三分,不会找文姓人的麻烦。

“李”指李姓家族。李姓家族多数居住在李坊寨,其人口在县城不算多。“欧文李谢,无人敢惹”为什么包含李姓?据说,这与文武坝名称的由来有关。清顺治末年,邹公亮从欧坊、李季汉从坝脑迁来此地开基,因邹氏出秀才,李氏常练武,故名文武坝。据说,因为李姓练武的人多,李姓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军队将领也多,武进士和武举人的人数比例大。《会昌县志》记载的清代会昌武进士、武举人,李姓最多,其中有:武进士李得梁,武举人李得棨、李长安、李琳、李皇图、李得渊。民国时期,李日章曾任国民党安远县县长,李昌有曾任国民党上校团长。老一辈说,因为李姓会拳脚武术,孔武有力,又李姓军队将领多,刀枪见血,更何况“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所以,无人敢找李姓人的麻烦。

“谢”指谢姓家族。谢姓家族散居县城,相传也是会昌县城的原住民,很早在会昌县城居住生活,在县城有较多田地和房屋,也是会昌县城的地主。湘江镇的谢民德,民国时期曾任会昌县参议会参议长,是国民党会昌县政权的头面人物。谢姓家族有这样强大的势力,没有人非要找谢姓人的麻烦。

1949年8月22日,会昌解放。8月29日,以谢民德为首的一伙国民党反动分子在会昌东角山山区重新组织“会昌县政府”,收拢号称雄狮部队的国民党第十军残兵700余人和“会昌自卫队”混编成立“新中部游击队第四支队”,在永隆、官丰一带大肆抢劫,搞武装破坏。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剿成功,“会昌县政府”及“新中部游击队第四支队”等反动组织被摧毁,谢民德等被处决,其他反动分子缴械投降。

解放后,会昌县各姓平等、人人自由、社会和谐。“欧文李谢,冇人敢惹”的社会现象不复存在,只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往事。


来源:会昌县史志研究室

:黄  洁

审:尧楚川刘荣娇

审核:周艳凤

监制:梁玲娜



会昌文旅
宣传推介会昌旅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