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连续关注长春

时事   2024-11-12 12:26   吉林  

11月11日,新京报新媒体发布多条内容关注长春,详情如下:


新京报新媒体关注长春


北国春城 一田一隅皆活力


进入十一月,长春已基本完成秋收工作。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长春市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现代农业设施广泛应用,农业科技创新不断突破。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如今的长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是一个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等多元化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城。在这座“北国春城”,可以看到保护性耕作、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先进农业技术,可以感受“稻蟹种养”模式下的田野风光,还可以拥有“长春大米”“长春鲜食玉米”等粮食品牌带来的味觉体验。



端稳饭碗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长春被称作“北国春城”,气候条件优越,昼夜温差大,温度适宜,能够满足一年一季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这是长春能够成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黄金玉米带上产量大市的基础。


近年来,长春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产量稳步提升。根据长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长春市粮食产量达到254.91亿斤,增幅2.59%,对吉林省的粮食贡献率达30.4%。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长春在农业生产上的努力。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长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249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56.39%。


双阳区齐家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是吉林省第一批工程化试点项目,以曙光村、长泡村、广生村、管家村四个村落为建设地点,总建设面积达2万亩。长泡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波曾表示:“过去一到汛季雨水过大,水稻田就会内涝,稻田周边的路没有硬化,村民们只能依靠人工进行耕作维护,成本高,产量也上不去。”


2023年,长泡村建设了高标准农田,原来零散的小块田、沟渠和田间道路被连接成了集中的大块田,实现了渠、沟、路全配套,大幅提升了灌溉和耕种条件。“现在稻田里排水方便了,路也修好了,收粮、运粮、卖粮的成本都降下去了,村民的收入都增加了。”王海波说。


行走在长春广袤的田野上,可以看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化农田景象,这些精心打造的高标准农田,成为长春推进现代化农业进程的重要体现。通过扩良田、用良机、育良种、施良法,长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



不断探索

稻蟹种养助力农民增收


长春的土壤类型多样,其中黑土、黑钙土、黑甸土是长春境内最主要的土壤资源,地力肥沃,重金属等点源污染极少,可以说长春拥有发展农业的良好基础。


良田也需要良法,长春不断探索种植模式,“稻蟹种养”模式就是探索路径之一。近年来,长春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农业基础,采用稻蟹种养模式,不仅实现了稻谷与河蟹的双丰收,还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在长春德惠市,稻蟹种养模式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李长义是德惠市岔路口镇长义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从事农业工作近十年。2021年,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李长义到山东省、辽宁省等地学习,将稻蟹种养模式搬进自家农田。“以前我在水稻田里养鸭子,能够改善水质,但是对稻米的产量影响不大。学会稻蟹种养之后,我的水稻增产了,还收获了河蟹。”


稻蟹种养模式是利用稻田湿地资源,在保障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开展水产养殖,形成季节性的农渔种养结合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不与粮争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特点,能够极大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稻蟹种养模式的成功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长春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破解优质扣蟹成本高、体质差、成活率低等难题,同时还加强了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展稻蟹种养技术研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动稻蟹种养模式的普及。


李长义回忆,种养的第一年,稻田里的河蟹经常“出逃”,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后来专家走进田里指导,帮助我们农户发现问题,解决矛盾。”踩实田埂,加高蟹田的塑料布,田野拐角设计从直角变成圆角,李长义慢慢摸清了稻蟹种养模式的经验,如今他1350亩的水稻田预计能收获19000斤水稻。“帮助我们挣到钱了”,是李长义对稻蟹种养模式朴素的评价。


长春还持续探索多种“水稻+”农业模式。据德惠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德惠市全市种养面积已经达到10万亩,现已形成稻田养蟹、稻田养鱼、稻田养虾、鱼蟹混养、虾蟹混养等五种模式有机融合的局面。


品牌建设

擦亮粮食品牌“双金名片”


提到农产品,大米、鲜食玉米等粮食都与长春这座城市牢牢绑定。长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长春十分重视农业品牌建设,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介长春粮食品牌和粮食企业,提升长春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4年,长春市在北京、杭州、无锡、福州、太原、武汉等地开展多次粮食产销对接和宣传推介活动,通过产销对接和宣传推介,推动企业在粮食贸易、代收代储、加工销售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截至目前,长春已经先后在全国近30个大中城市宣传推介长春粮食品牌和粮食企业,“长春大米”和“长春鲜食玉米”已成为全市的“双金”名片。


新时代下的长春,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黄金玉米带、水稻带上的农业大市,长春市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这片土地上,农业生产模式更新,智能化农业场景多样,无人农场、智慧农业等新兴业态正在蓬勃生长。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长春市也将继续坚持生态、高效、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贡献长春力量。


【名词解释】

稻蟹种养:

稻蟹种养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长春市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模式基于稻蟹共生的理论,河蟹在稻田中活动能清除杂草和害虫,其排泄物又能肥田,能够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则为河蟹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

长春市的稻蟹种养模式,利用了当地的水稻种植资源和河蟹养殖经验,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农业的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新京报新媒体关注长春


冰天雪地 点燃经济新引擎


十一月初,长春各大滑雪场、冰雪旅游小镇正在为即将到来的雪季做最后的准备工作,压实雪道,检修设备,即将开门迎客。其实早在雪季到来之前的四五个月,长春的滑雪场、冰雪服务就已经开始为雪季迎客做准备了。


作为长春的一张亮丽名片,冰雪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以特色冰雪品牌和产品为基础,长春冰雪旅游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打造城市新形象。据综合测算,去年雪季,长春共接待近6000万人次游客,实现旅游收入1125.39亿元,冰雪天堂长春,点燃了当地经济发展新引擎。



丰富供给

多个雪场、冰雪项目各具亮点


近年来,凭借丰富的冰雪资源和独特的城市魅力,长春打造了多个冰雪乐园和滑雪场,如莲花山滑雪场、天定山滑雪场、庙香山滑雪场等,在提供优质滑雪服务的同时,还推出了各种冰雪娱乐项目。


冰雪新天地是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天定山旅游度假小镇里打造的一个冰雪项目,与天定山滑雪场仅有一街之隔。


在这座占地156万平方米的冰雪主题乐园里,有两百余座冰建、雪建。去年雪季,长512.6米、全新弯道设计的激情冰滑梯上,不时传来游客们的惊呼声,各大主题的冰雕雪雕观赏区,吸引游客驻足打卡。除了观赏冰雪景观,游客还能在冬季享受到冰雪互动演出、烟花表演、极光秀等多样冰雪活动。据统计,去年雪季,长春冰雪新天地接待游客同比增长了108%,是长春市冰雪旅游的一大亮点。


天定山旅游度假小镇宣传部负责人蔡慧瑜介绍,今年雪季,冰雪新天地将七大主题区域,分别从盛世华夏、改革硕果、国潮动漫、魔幻森林等主题展示冰雪景观,并设置互动演艺区、冰雪娱乐区、冰雪竞技区,加强游客体验感,“今年我们将推出忆东北系列、机械系列、刺激网红系列三大系列游玩主题,推出30多项冰上游玩项目,亮点多多。”


“现在,小镇里的滑雪场、冰雪新天地,都已经准备开门迎客,雪道在做开板前的压实,景区设备都在维护和检修。”蔡慧瑜介绍,天定山滑雪场预计在今年十一月中旬开板,冰雪新天地也将视实际情况公布开园时间。


冰雪看吉林,品质在长春。冰雪新天地以冰雪景观出彩,庙香山滑雪场以优越雪质、高品质服务闻名,长春各大滑雪场和冰雪消费场景各具亮点,为游客提供丰富且优质的选择。


激发活力

冰雪经济带动一系列产业发展


每逢冬季,东北地区气温骤降,当地人逐渐形成了春、夏、秋工作,冬天“猫冬”的生活习惯。“猫冬”就意味着少了一个季节的收入,这对于城市和村庄的经济增长,影响都是巨大的。冰雪旅游的火热,激活了周边经济增长的活力,成为实现增收的主要手段。


眼下,庙香山滑雪场也正在做开板前的准备。这座滑雪场位于长春市近郊空港新城开发区庙香山度假区波泥河镇,占地约16万平方米,总长数千米的三条高山雪道,是不少滑雪爱好者冬季的心之所向。


庙香山温泉滑雪度假区文创部负责人李思玥介绍,开放以来,滑雪场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苗木种植户增加80余家,直接就业500余人,每户每年平均增收十万余元,“在雪场没有建设之前,这个区域比较落后,是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村民房屋交易价格为四五万元,随着庙香山的发展,目前普遍房价上涨十倍。”


长春市文旅局办公室副主任吴巍介绍,近年来,长春冰雪产业以打造“都市冰雪”品牌为核心,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三大产业,逐步形成冰雪休闲度假、冰雪运动竞赛、冰雪民俗史迹、冰雪研学体验等四大产品体系。乘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长春冰雪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长春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径。


冰雪项目吸引庞大的游客量,滑雪场热闹起来了,地方活力被盘活,餐饮、民宿、交通等产业都受到冰雪经济带动发展。吴巍介绍,长春为了加大对冰雪旅游交通的保障力度,增开了国际航线、省内串飞航线以及重点旅游枢纽城市列车班次和景点区间车,新建了公路驿站、观景平台等,构建了“快进慢游”交通体系。这些措施不仅方便了游客的出行,也促进了当地交通产业的发展。



深度融合

不断延伸冰雪旅游产业链


为继续做强特色优势,吴巍表示,长春围绕冰雪旅游、冰雪演艺、冰雪消费等方面深度策划主题活动,做好“冰雪+文旅”“冰雪+研学”“冰雪+体育”“冰雪+商贸”等深度融合,延伸冰雪旅游产业链。比如在长春冰雪节上,可以听一场“冰雪之恋”交响音乐会;在体育场上,可以感受瓦萨国际滑雪节、长春冰雪短道汽车拉力赛、冰雪汽车嘉年华等体育赛事的魅力……


吴巍介绍,冰雪消费场景多样,不仅有雪博会、冬季农博会、年博会等冰雪会展活动,还有年货大集、文化庙会的传统民俗消费场景,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味长春美食,打卡文旅类商品。


作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长春已经打造了以长春冰雪节、瓦萨滑雪节、吉林雪博会、冬季农博会为核心的“两节两会”模式,推出了以四大滑雪场、六大冰雪温泉、十大冰雪乐园等特色冰雪优质产品,形成一个吃住行游购娱协同并进的规模化、品质化、体系化的冰雪产品体系。


吴巍表示,未来长春将着力于完成冰雪旅游目的地、冰雪运动胜地等发展目标,完善冰雪场及设施建设,到2025年,全市建设冰雪项目的A级景区达到30个。


十一月初,各大滑雪场都在为今年雪季开板做准备,蔡慧瑜几乎每天都会上雪场转一转。她说:“我相信,‘冰雪热’才刚刚开始,未来的长春,一定是更加明媚灿烂的冰雪王国。”



【数说长春】


·5970.79万人次

2023-2024年雪季,长春市接待游客总数达到5970.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25.39亿元,同比增长127.03%。其中,长春四大滑雪场营业收入达到11814.57万元,同比增长43.66%。


·1314米

2024-2025年雪季,长春冰雪新天地娱乐项目将超30项,园区冰雪滑梯增加至70条,全长达到15公里。上个雪季大受欢迎的空中千米雪漂流今年将升级为双道,长度延长至1314米。第28届长春冰雪节将于12月下旬拉开帷幕。







新京报新媒体关注长春

闯字当先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到高精尖新兴产业的沃土,再到瞄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地……近年来,长春市启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构建“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


透过“3转、4强、7新”战略部署,长春带动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兴产业加速度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先机。长春,这座拥有无数个“第一”的辉煌之城,一如既往,“闯”字当先,稳步前行。


“汽车城”

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发展


长春被誉为“汽车城”。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破土动工,三年后,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顺利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可以说,“一汽”的建成,开创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也带动长春工业建设迅速发展,为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扎下坚实根基。


多年来,长春市推动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着力打造长春汽车国际城,加速汽车产业的集聚与发展。汽车产业已发展成为长春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跃升为长春国际汽车城新地标的一汽NBD总部。


如今的长春,一方面布局汽车产业链条的联动,另一方面则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发展,比如支持“一汽”等龙头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生产。数据显示,2023年,“一汽”已全面启动“531”新能源战略规划,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了40.6%的增长。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长春汽车产业已经在整车引领、强链补链、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长春国际汽车城的影响力和平台辐射作用不断加强,正逐步成为长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


作为老工业基地,汽车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是长春的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在“3转”战略中,长春推动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如今,古旧质朴的老工业基地,已然褪去旧壳,焕发新颜。




一汽红旗繁荣工厂整车生产线。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宣传部供图。


“光之城”

在新兴产业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长春拥有数不清的“第一”,“光之城”就是长春的另一张耀眼名片。1952年,新中国在光学领域的第一个研究所成立,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王大珩在这里耕耘奋斗,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在这里诞生……长春,是新中国光学事业起步的地方。


近些年,光电信息产业逐渐成为长春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之一,依托长光卫星等龙头企业,长春持续推动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发展。通过实施光电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和“一镇一谷三园”建设,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呈现出优势集聚、多极增长,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长春新区是国家火炬计划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区集聚了360余家光电信息企业,光电制造业产值占据长春市的半壁江山,产品在光电装备制造、激光制造与应用、航空航天、新型显示与照明、汽车电子五大领域均有应用。


2022年,长春新区规划打造“长春光谷”(新区片区),集聚长智光谷产业园、吉林省光电子孵化器、光智园、航天信息产业园、北湖科技园、传感器产业园等八个特色产业园区和平台载体,高标准建设各类工业标准厂房,满足多样的入驻需求,在地形成了从前端孵化、到科技成果转移和产业化、再到规模化生产的全链条体系。


据介绍,未来三年,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有望新增产值超过500亿元。这是新兴产业崛起的体现,也是长春实施“四强”战略的其中一步。此外,长春还将继续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光电信息、绿色能源、现代文旅和会展业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新的加速度。


长春智能光谷产业园。


“电影城”

探索新领域 影视文创产业崛起


老城焕发新颜也需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曾经,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在长春这片热土上造梦未来,先后创造了新中国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如今,有着影视产业发展基础的长春,探索着影视文创产业这一新赛道的发展。


以长春净月高新区的影视产业发展为例,近年来,净月区重点打造了长春国际影都核心区六大基地,构建出一个长春国际影都影视产业生态圈。净月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这里,我们有产业,有平台,有服务,有政策支持,影视产业发展生态向全方位、多层次迈进。”


净月区影视服务局相关负责人王巍介绍,影视服务局是净月区组建的一个专门的影视服务部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过程的服务,剧组关注的生活类、外联类等7大类影视资源、150家配套供应商及350处省内特色外景地,均可通过“长春国际影都影视产业服务平台”查询和对接。如今,“协助剧组勘景沟通”“协调维持交通秩序”“寻找专业的威亚老师”等剧组的个性化需求,服务局都能迅速高效对接完成。


影视文创产业的发展,只是众多领域赛道中的一条。着眼未来,长春已规划氢能和新型储能、航空航天及应用、半导体、新材料、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数字经济等其他新领域的发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道路。





记者手记

我看到了传统与现代


走进长春,我看到了她的传统与现代。有黑土地蕴含的热情淳朴,有冰天雪地里构筑的浪漫激情,还有高精尖技术的锋芒四射。在祖国的东北角,这座“春城”不骄不躁,既有着老工业基地的沉着冷静,也有着新领域赛道创新奋进的活力。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长春冰雪旅游产业的蓬勃。当寒冬来临,山村不再沉寂,当夜晚来临,这里不再黑暗。灯光亮起,精巧制作的冰雕景观带来一轮又一轮的视觉震撼,冰雪释放出热情和活力。


雪季就要到了,不如到长春走走吧。






来源:新京报客户端


编辑:于小清  初审:呼特 王海涛

复审:刘   刚  终审:吕方 徐   微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都喜欢

掌上长春
掌上四海风云,笔底万象长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