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这几种情况,爸妈要警惕!丨健康总动员

政务   2024-11-16 20:30   上海  


孤独症

不只是沉默

而是另一种独特的语言

作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

儿童发育性疾病之一

仍有很多家长

对孤独症缺乏了解


本期嘉宾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医师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刘春雪


点击收听完整节目


孤独症,全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俗称孤独症、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而非心理疾病,通常在儿童早期出现。它主要影响孩子的社交互动、交流能力以及行为和兴趣的模式,孤独症的表现可以从轻微到严重不等。


孤独症的临床表现


社交沟通困难:包括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难以进行语言和非语言交流。


行为和兴趣的重复和刻板及感知觉的异常反应:比如对特定事物的极度关注,重复的身体动作(如摇摆、晃动、转圈),以及对声音、光线或触觉过于敏感等等。


伴随症状:包括智力障碍或天赋异禀(有些孤独症患者可能存在智力障碍,而另一些可能在特定领域表现出异常的才能或技能,如记忆力、音乐或数学能力特别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癫痫或癫痫样发作、焦虑和抑郁、睡眠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易怒、情绪波动大,以及可能出现的自伤行为)、胃肠道问题(包括慢性便秘、腹泻和其他消化问题)等等。



孤独症患儿具体的社交表现


1.与父母亲之间似乎缺乏依恋关系或是表现为延迟的依恋,在多数时间对亲人的离去和归来缺乏应有的悲伤与喜悦。对大人的多数指令常常充耳不闻,但父母亲通常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听力是正常的,因为孩子会执行他所感兴趣的指令,如来吃东西、带他出去玩等。


2.不愿意或不懂得如何加入其他同龄小朋友一起玩,往往喜欢一个人玩。有需要或求助的时候,通常会拉着大人的手到某一地方去,比如把大人的手放在瓶盖上要求打开,而不是用手指去指,也不是用协调性的眼神去看向大人和求助的物品。


3.在一些社交沟通的姿势动作的运用方面也同样落后,他们很少运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需要指出社会交往障碍也存在程度差异,从严重的无交流状态到愿意交流但交流技巧缺陷是呈谱系分布。


孩子说话晚就是孤独症?


孤独症的孩子中,多数是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说话。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但是语言缺乏交流的性质,表现为经常讲难以听懂的话、重复刻板的语言,或是自言自语,语言内容很单调。这些语言不一定与当前的对话情境相关,但它可以反映出孩子内心的某些需求或情绪。



患儿社交中缺乏互动

是怎么回事?


有些孤独症患儿的语言表达看似很好,能说很多话,但他们“滔滔不绝”的背后,实际上可能是无意义的单向输出,自我中心特征很明显,缺乏与人的双向互动。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社交技能,无法理解和回应别人的情感和需求,无法建立正常的交流关系。


尽早识别孤独症


孤独症大多在3岁之前起病,早期识别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五不”行为来实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看或者少看指目光对视异常。如儿童眼睛经常不看人(尤其是不看人的眼睛)。


2.不应或者少应:儿童对大人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他名字很少有反应,但听力正常;儿童很少用眼神/手指给你看某一个他感兴趣的事物。


3.不指或者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地用食指指向感兴趣的方向/物品、手势比画等;可能只会把你的手拉过去放到打不开的瓶盖上,却不看你。


4.不语或者少语:指语言发育迟缓,如开口讲话晚、主动说话少,可能很多是鹦鹉学舌、自言自语式的语言;甚至出现语言倒退(原来会说的话突然不说了)。


5.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如频繁旋转物品、将物品按照固定方式排列、频繁舔/咬各种非可食性物品、斜着眼睛看手/物品、盯着旋转的车轮看等。



早期干预很关键


儿童的大脑在早期具有很高的可塑性,通过早期的专业干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他们的沟通、社交和适应能力的发展。


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通过系统的语言治疗和社交技能训练,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参与日常沟通。通过专门的社交技能训练,儿童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理解社交线索,建立友谊,减少孤立感。


管理孤独症儿童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例如攻击性行为、焦虑或自伤行为,并提供适当的行为管理策略,促进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认知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家庭的支持和教育,帮助父母理解孤独症,学习有效的育儿策略,从而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支持和理解的环境。研究表明,那些在早期获得干预的儿童通常在进入学龄期时表现出更好的社交能力和学业成绩。


资料来源丨今日闵行、今日江川


今日江川
聚情共享江川故事,聚心共述江川情怀, 聚力共创江川发展,聚梦共圆江川蓝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