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清,闵行区文史专家。长年研究乡土历史文化,著有《上海闵行文史丛书(第一辑10卷,第二辑11卷)》《人文闵行丛书4卷》和《上海闵行非遗丛书》10多卷。史海钩沉,“今日闵行”与张乃清老师携手推出“乃清叙史”,让我们在一段段闵行史话中,感受江南人文的魅力——
明末清初,上海县诸翟人侯峒曾不畏强暴,崇尚正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率领民众守护嘉定县城。结果,侯峒曾父子英勇殉难,而且满门忠节,侯氏家族为抵御侵略者的迫害而前赴后继,成为当地民众心中的英雄群体,是上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代传颂。数百年来,不畏强暴,舍生取义,勇于抗击侵略者的斗争精神一直激励着诸翟侯氏家族后人,薪火相传,前赴后继。抗战英烈侯伯泉就是侯氏家族的又一个杰出人物。日前,侯氏家人首次向外揭开了鲜活的历史场景……
敦诚堂子弟
侯伯泉(1909~1938),世居诸翟集镇(今属闵行区华漕镇)西街141号(今西街59弄68号),为祖传的“敦诚堂”人家,属诸翟侯氏西族子弟。父亲侯步仙通书达理,在家自办义塾,教育侯氏子弟铭记先辈斗争精神,崇尚正义,勇于担当,还带儿子去拜沪上武林高手为师,学习武艺,强身健体。
后因家境日趋清贫,侯伯泉作为长子,14岁就进上海恒裕丰织布厂当学徒谋生。1935年,他26岁职业稳定,娶妻成家。次年生了儿子,取名侯传贤,刚独立门户的小夫妻俩只指望做个贤人,生活安康。
可是,1937年“八一三”事变突然爆发,侵华日军疯狂挑起战火,整个上海动荡不安。织布厂无奈停业,侯伯泉只得返回家中在西街开了家小茶馆度日。生活突然失去了安康,他观望时局,心中不由燃起怒火。
“冯浜”战日冦
伏击除汉奸
1938年2月,日伪军慌忙收罗汉奸,在各乡镇建立伪“治女维持会”,镇压抗日武装。附近华漕镇上的伪维持会会长赵嘉猷(时年25岁)、副会长张熔投靠汉奸吴四宝,助纣为虐,作恶多端。侯伯泉、赵季昌等决心尽快为民除害。
7月23日,他们获悉这两个汉奸去上海城里了,就组成5人战斗组,赶到碑坊路(今绥宁路)路口,寻机伏击。当两个汉奸坐着黄包车回来时,侯伯泉、赵季昌冲上前去,手举枪响,张熔当即丧命,赵嘉猷负伤脱逃。
这次锄奸义举,令当地民心大快,抗战热情随之高涨。眼看本地抗战烽火熊熊燃起,日伪军惊慌地将华漕驻军撤回到北新泾白栏杆据点。
此时,侯伯泉的妻子沈桂英已怀上第二胎,带着身孕经营小茶馆,还日夜为丈夫担惊受怕。父亲见此,一再叮嘱侯伯泉应守在家中照料妻儿,而他义无返顾,舍小家保国家,越战越勇。他特意为未出生的孩子取名侯传惠,指望后代有贤有惠。
西横泾蒙难
眼看“八一三”一周年即将来临,日军深恐游击队约期起事,急忙加强了防范。汉奸赵嘉猷认贼为父,千方百计侦查抗日武装的行踪。8月11日,侯伯泉率10名游击队员在诸翟乡西北部的西横泾村(今朱家泾村张申浦西岸)活动,宿营于陈家祠堂时,被赵嘉猷一伙侦知。日军加籐队长闻讯,连夜带领200多名日伪军星夜直扑西横泾村。
黎明时分,日伪军将陈家祠堂包围,架起机枪、迫击炮攻击。侯伯泉、姚伯桃等惊醒后,立即率领部队开枪反击,击毙击伤日伪军多人。日军加藤队长稍受微伤,气急败坏,旋即放火焚烧村宅,48间房屋被毁。游击队员们奋力拼杀,跳河泅水突围。终因势孤力单,姚伯桃、朱祁民溺水身亡,侯伯泉等不幸被俘。日伪军在西横泾抓走了28人。12日中午,侯伯泉等被押解到沪西日军司令部(今中山西路新华路附近),备受酷刑。15日下午五点半,侯伯泉等被日寇绑赴何家角铁路西面全部杀害。侯伯泉牺牲时年仅29岁。
不久,遗腹子侯传惠呱呱坠地。而妻子沈桂英只得将茶馆易主,常年悲愤难止,病倒在床,不满4年即抱病离世了。她留下的两个遗孤(大的5岁,小的3岁)全靠叔父侯德麟扶养长大。
英烈永生
上海刚解放,担任松江专区行政专员的顾复生十分怀念战友,就为牺牲了的“连长”侯伯泉申请褒奖。1951年4月9日,侯伯泉和赵季昌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家人荣获陈毅签发的烈士证书。1984年3月,地方政府将他们的墓地迁至诸翟苗圃,隆重修墓立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12月,烈士墓迁移至闵行区烈士陵园。
(本文有关侯伯泉家庭情景由侯伯泉儿子侯传惠、侄儿侯传熙等提供,借此机会特表感谢。)
资料来源 | 今日闵行、今日江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