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版图 | 从国营农场到科学城:去光明探寻深圳的新纪元

政务   2024-09-10 22:31   广东  

从承担光荣任务的国营农场到最年轻的行政区

1957年9月,几位年轻人来到当时广东省惠阳专区的惠阳县、宝安县、东莞县交界处一带,根据广东省农垦厅的部署,筹备国营农场。农场选址广九铁路沿线,建设供香港的农副食品基地,并最终落地宝安县公明区(县辖区)。由于承担着供给香港与安置下放干部的光荣任务,农场在“光荣”与“公明”中各取一个字,命名为“光明农场”。1958年1月1日,广东省国营光明农场正式成立。

光明农场旧照。图片来源:华侨城光明集团
此后,光明农场及所在的公明地区经历了归侨安置、政企分离改革,直到2007年成为深圳在传统行政区框架之外建立的首个功能区。

1958年,广东省国营光明农场成立。

1978年,光明农场安置了4300多位越南归侨。

1979年,广东省国营光明农场更名为广东省光明华侨畜牧场(简称“光明农场”)。

1988年,光明农场管理下放至深圳经济特区。

1999年,光明农场实行政企分开,经营部分设深圳市光明华侨农场(集团)公司,划归市商贸控股公司,属于市属一类国企;社区部分成立光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作为宝安区政府派出机构。

2002年,光明街道办和光明农场实现最终分离。

2004年,公明镇(1986年公明区设镇)改为公明街道。

2007年,光明新区成立,初期包括公明、光明2个街道,成为深圳首个功能区。

光明农场蔬菜种植。图片来源:华侨城光明集团

2001年,深圳市光明华侨农场(集团)公司成立。图片来源:华侨城光明集团

2014年左右,原光明农场职工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为光明新区未来发展、建设深圳北部中心奠定了基础。2018年,光明区设立,成为今天深圳市最年轻的行政区。

深圳河边的经济特区 → 深圳湾畔的国家高新区 → 大湾区腹地的科学城
  • 经济特区:窗口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经济特区成立的初衷旨在发展加工贸易、加快经济发展。当时的深圳经济特区以深圳河边的罗湖区为起点,包括了今天的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经济特区后扩大至全市范围)。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经济特区成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
1979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时的范围。图片来源:城PLUS

今天罗湖口岸周围。图片来源:罗湖发布

罗湖区、福田区鸟瞰。图片来源:读特新闻

  • 高新区:二次创业
20世纪90年代时,深圳初步建立起外向型工业体系,但当时的工业形式主要是“三来一补”,这种加工贸易对深圳经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同时具有层次不高、市场不稳、受制于人等弱点,难以提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动力,全市九成以上的企业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结构前景不乐观。
深圳开启了从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的“二次创业”。
1996年12月,深圳湾畔的南山区,深圳国家高新区获批成立,规划面积11.52平方公里,是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十家试点园区之一。
今天,经过扩容的深圳国家高新区总面积扩大到159.48平方公里,分布在5个行政区,以全市约8%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约30%的GDP,综合排名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作为高新区起点的南山区,2023年生产总值达到8566亿元,稳居全省区(县)第一、全国第二,连续7年位居全国创新百强区榜首。
以高新区为主阵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为深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强有力基础。

目前深圳高新区园区分布。图片来源:深圳商报

深圳高新区深圳湾园区。图片来源:深圳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除了设立高新区,1996年底,深圳与清华大学在深圳联合成立了深圳清华研究院拉开了高校与地方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序幕。1999年起举办“深圳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进行大规模、高层次的高新技术展示、信息交流、成果转让、技术合作,推动深圳成为科技成果交易的重要场所,为“二次创业”指明了方向。
央视报道深圳清华研究院

今年高交会情况请戳→第二十六届高交会倒计时100天

  • 科学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17年开始,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国内企业的制裁和封锁不断升级,贸易摩擦向科技、金融等领域蔓延。加上此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近年来全球化进程遭遇严重挫折。
环顾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远远超越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变局范围之宏阔、程度之深刻、影响之久远,都十分突出。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广东作为中国的工业第一大省、外贸第一大省,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立足广东实际,把广东打造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将有力支撑科技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早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强大的科技和产业基础。
2016年,香港特区政府首次将“再工业化”写入了施政报告。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持香港在优势领域探索‘再工业化’”。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广东与港澳共同面临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挑战。
当前,人类社会进入又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化和智能化等趋势快速发展、影响尤为广泛,多种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交叉融合、集群突破,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对全球创新版图、全球经济格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方面的重塑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

2018年4月,深圳决定建立光明科学城,集中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光明科学城。9月19日,光明区正式揭牌成立。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其中明确“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光明区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科学城是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城市功能板块。光明科学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在服务深圳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使命任务和责任担当。
城市层面,光明区是广九铁路、广深港高铁进入深圳的门户,具备打造深圳北部中心的潜力。国家层面,赋予了光明科学城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历史重任。历史上省属的光明农场为香港提供农副食品,很早就承担起粤港合作的使命。不同层次、不同时代的使命互相支撑,互相成就。

2020年3月,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将在光明科学城布局重大创新载体,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深圳力量,有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2020年6月,市政府批复通过的《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光明科学城规划总面积99平方公里,将构建“一主两副”的科学装置集聚区空间布局。
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以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先行启动区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上升至国家战略。
2020年10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指出“要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
2021年,深圳市政府印发《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光明科学城将以信息、生命、新材料重点领域为主攻方向,至2022年底,初步完成世界一流科学城布局,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框架;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2023年6月1日,国内首部科学城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为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截至目前,光明科学城初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包括“2个规划、1个意见、1个条例”以及一批配套政策。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集群。图片来源:城PLUS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图片来源:城PLUS

光明科学城区域发展结构。图片来源:城PLUS

光明科学城空间发展规划
农场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同时代的“特产”与大湾区情缘
光明农场最早由华南农垦总局(后改组为广东省农垦厅)组建,来自全省农垦系统的一批年轻人来到光明一带,与当地人共同开荒拓土。此后,军区、铁路、邮电等系统,以及下乡知青、归侨等群体的人们也来到农场,为光明注入新鲜血液。
从60年代开始,光明农场向香港提供农副产品,在香港农产品市场中地位举足轻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牛奶占到香港市场的80%,乳鸽占40%。六十多年里,光明农场和农副产品成为联系粤港两地的纽带。
光明农场的农田与牧场为深圳创造了具有乡土风情的特产:乳鸽、牛奶、玉米。新时期,光明科学城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集群将为深圳创造具有未来气息的新特产。

光明招待所。图片来源:深圳光明

光明农场乳鸽养殖。图片来源:华侨城光明集团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手段,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是支撑科技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创新平台,也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围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市场、服务产业,将打造一座产业的科学城。
2018年,光明生命科学园开工建设,成为光明科学城规划中首个落地的土建项目。2019年,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并于2023年11月启动试运行。目前,光明科学城已布局脑解析与脑模拟大科学装置、材料基因组设施、先进表征综合粒子设施、深圳医学科学院等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其中包括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1个科研平台、2所省重点实验室和2所研究型高校,同时围绕创新载体推出“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产业化方面,光明区拥有3个检验检测平台、4个概念验证中心、11个中小试基地、7个科技孵化器,累计孵化项目超800个。人才方面,汇集了20余支院士团队、2000余名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各类人才18.21万人。

人民日报关注光明科学城“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作为深圳的北大门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光明科学城向北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达成《共同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携手高质量完成国家赋予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荣使命。香港高校中,已有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入驻或参与项目建设。
创新载体与政策关键词
深圳医学科学院:探索鼓励源头创新的新机制、引进与培养高水平人才为重要使命,组织、开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覆盖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产业转化的全链条研究及转化工作,履行科技资源管理、医学科学研究、教育与交流、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政策咨询等职能。

深圳医学科学院成立仪式。图片来源:人民网

深圳湾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于2018年11月14日获授牌。实验室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实验室以肿瘤、代谢与心血管、神经退行性、传染性等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为焦点,以IT+BT融合及多学科交叉为特色,开展疾病机理、生命信息、创新药物、医学成像等领域研究。

深圳湾实验室。图片来源:网络

光明生命科学园:光明科学城规划中首个落地的土建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由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研究院组成。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简称“光明实验室”,是广东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第三批广东省实验室之一。实验室面向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区块链与金融科技、机器学习与智能系统、智能传感与精准医疗、泛在感知与智慧城市四大领域开展研究。
光明国际人才街区:位于光明街道,深圳首批13个国际人才街区创建点之一。
“科学家谷”:集科研办公、会议交流、科教展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力求打造国际化、有归属感的科学家园和山水绿谷。

科学家的空间与场所需求。图片来源:城PLUS

深圳科技馆(新馆):预计2025年春节前正式投入运营,概念设计来自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定位于“数字文明·创新未来”,率先打造全球首家数字文明创新科技馆,旨在将前沿的数字与科技文明成果,融入一座能够体现深圳特色、湾区品格的世界一流的公众创新中心和科学探索中心。

深圳科技馆(新馆)。图片来源:深圳光明

科学公园:占地面积约208万平方米,主题为“科学领航、光明蝶变”,是光明区体量最大的公园。拥有360°纵览城市风光的环廊观景台、「天空之境」等景观,可以近距离看列车穿过城市的繁华,又开向远处的旷野。

科学公园。图片来源:深圳光明

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光明科学城优先启动和布局的重点项目之一,旨在打造一个用户的“云端实验室”和运营者的“智能实验室”二位一体的工业化合成生物研究平台,将自动化、信息化与生物技术相融合,实现高通量、标准化合成生物研发能力,服务学术研究与工业应用需求。

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图片来源:网络

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球首个跨物种、全尺度的脑科学创新科研平台,围绕解决重大脑疾病发生和干预的神经机制及诊疗策略这一核心问题的实际需求,搭建跨物种基因编辑模型、脑图谱解析和脑功能模拟三大研究板块。
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预计今年建成投运,由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俞书宏院士领衔,南方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联合建设,聚焦前沿科学和产业需求,注重产业应用,旨在将“新材料的研发周期减半、研发成本减半”,加速新材料的研发和工程化应用,为我国材料科学领域实现跨越式赶超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鹏城云脑”网络智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鹏城云脑Ⅲ”):深圳市唯一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清单的大科学装置,助力解决新一代网络通信等国家战略需求以及“AI for Science”等重大核心科学问题,实现重大前沿创新及关键未知领域深度探索。

“光明科学城”微信公众号:发布创新创业政策,推广光明科学城和光明品牌。


光明科学城科技金融专项资金计划:总规模100亿元,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有针对性地解决科技型企业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阶段的融资需求,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助力光明科学城科技产业发展。
大科学装置建设运维人才高级职称培训补贴:根据光明区发布的《关于开展2023年度光明区大科学装置建设运维人才高级职称培训补贴申报工作的通知》,鼓励大科学装置建设运维人才申报工程师相关职称,对从事大科学装置建设运维工作的人才取得相应高级职称的,一次性发放补贴3万元。受理时间:2024年9月4日至2024年10月31日。

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科学专线”:周末和节假日开行,首末站为光明城总站-松山湖北站,沿途经停“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凤凰城地铁站、光明城市候机楼、职业技术学院东门、理工体育中心、松山湖管委会”6对公交停靠站。光明7个班次,7:00、7:30、8:30、9:00、16:00、17:00、17:30;松山湖7个班次,9:00、9:30、10:30、11:00、18:30、19:00、19:30。票价8元,微信小程序搜索“深巴出行”购票。

“科学专线”。图片来源:光明科学城

内容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综合 深圳发布、深圳国资、深圳政协、深圳光明、光明科学城、华侨城光明集团、城PLUS等编写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深圳科技创新
关注深圳科技创新,即时收取科技创新通知公告,抢先知晓科技创新新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