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安全常识
安全专辑
气体钢瓶是储存压缩气体的特制的耐压钢瓶,在实验室中很常见。气体钢瓶使用时,是通过减压阀(气压表)有控制地放出气体。由于钢瓶的内压很大(有的高达15MPa),而且有些气体易燃或有毒,所以在使用钢瓶时要注意安全。为了确保实验室气瓶的用气安全,必须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解。
01
气体的颜色标识
针对气瓶不同的充装介质,按照有关标准对气瓶外表面涂覆的涂膜颜色、字样、字色、色环等内容进行规定的组合,作为识别瓶装气体的标志。
02
气瓶的钢印标识
气瓶的钢印标志是识别气体的依据,气瓶的钢印标志包括制造钢印标志和检验钢印标志。
制造钢印
定期检验钢印
03
通用气体特性
由于有些气体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有些反应剧烈甚至发生爆炸,例如:氯气与氨气、氯气与乙炔、氢气与氧气、乙炔与氧气。因此,我们需了解常用气体的特性。
氢气(H2)
无色,比空气轻得多,是热导检测器常用的载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中必用的燃气,在实验室中使用和储存时,如果漏气会上升并滞留在屋顶不容易排出,和空气或氧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和物,遇热或明火会发生爆炸,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氮气(N2)
无色无味,不燃,高浓度窒息。比空气密度小,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扩散系数小、安全、价格便宜,因此,是气体中最为常用的载气。
氦气(He)
无色无臭的惰性气体,不燃,高浓度窒息。相对分子量小、热导系数大、黏度小、使用时线速度大,与氢气相比,更安全,但成本高,常用于气-质联用分析。
氩气(Ar)
无色无臭的惰性气体,不燃,高浓度窒息。相对分子量大、热导系数小,是分析仪器中常用的载气。
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臭,不燃,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因此常常积聚于低凹之处,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一定限量时,往往会不知不觉地使人中毒,浓度严重超标会使人窒息。
乙炔(C2H2)
无色无臭,比空气轻,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物体、静电、放射性等点火源,极易燃烧爆炸。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产生爆炸性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纯乙炔也会发生自身直接分解爆炸。
氧气(O2)
无色无臭,比空气略重,助燃、助呼吸。
04
气瓶违规使用危险
01
爆炸(燃烧)
瓶体爆炸:物理和化学爆炸
气体泄漏爆炸:可燃性气体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氧气泄漏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2015年,某高校化学楼气瓶爆炸现场
02
窒息
惰性气体泄漏且排风条件不好时,会使人窒息。
03
砸伤
在搬运中气瓶跌落或倾倒,或者气瓶未固定而倾倒,将人砸伤。
气瓶跌落
气瓶倾倒
04
腐蚀
由于盛装腐蚀性气体而使瓶体腐蚀。
05
中毒
有毒气体泄漏造成人体中毒。
05
常用气体安全使用细节
01
购买气瓶要验收
气体必须从有资质的供应商处购买。对于气体名称标识不清或不对应,气体钢瓶没有安全帽和防震圈、颜色缺失、外表有腐蚀、变形、磨损、裂纹、缺乏气体钢瓶定期安全检验标识等,采购单位应拒绝接收。
02
检测标识需检查
实验场所的气瓶颜色和字体要清楚,有定期安全检测标识(由供应商负责),对于长期存放在实验室不周转的气体钢瓶,应及时联系供应商进行处置。
03
放置平稳不可少
气瓶必须放置牢固随时防止倾倒;气瓶必须固定上部、单独固定到墙上、放置在框内或防倾倒装置上,固定气瓶经常用到的是铁链或结实的带子。
04
通风防火避晒处
气瓶放置于阴凉通风,远离火源,避免曝晒处。
05
易燃易爆要远离
周围不得防止其他易燃易爆危险品及易与瓶内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品;气瓶不要和电器电线接触,以免发生电弧,使瓶内气体受热发生危险。
06
气体管路要整齐
气体管路应连接正确、整齐有序,有标识,不得将气体管线直接放置在地上。
07
剩余气体需留压
气瓶使用过程中,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保留一定的余气。
08
高压气瓶减压阀
使用高压气体钢瓶时,必须加装减压器;气瓶应始终有阀门,如果不再使用时或无人照料时应马上关闭主阀门,气瓶必须联接压力调节器,经降压后,再流出使用,不要直接联接气瓶阀门使用气体。保持阀门清洁,防止砂砾、秽物或污水等侵入阀门套管,引起漏气。清理时,慢慢开阀门,排出少量气冲走污物,操作人员应稍远离气瓶阀门。开阀门时,应循序渐进;关闭阀门时,以能将气体截止流出就可以适可而止,不要过度用力。
09
乙炔气瓶远绝缘
乙炔等可燃性气体的气瓶不得放于绝缘体上,以利于释放静电。
10
氧气气瓶防油脂
氧气瓶不得与可燃气体气瓶同室储存。与氧气接触的零件不得沾染油污,使用这些零件前必须进行脱油脱脂处理。不得戴着沾有油脂的手套或带油裸手开启氧气瓶瓶阀和减压阀。
11
分类存量最小化
气瓶的存放量应控制在最小需求量,不同气瓶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如,氧气、乙炔两气瓶间距至少5米;氧气、乙炔两气瓶距离火源、高温表面至少10米。
12
气瓶挂牌别忘记
气瓶信息要写全,及时更新气瓶使用状态“满、使用、或者空瓶”。
13
定期检查最重要
应定期对气瓶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及时排查隐患;不能保证安全使用时,须立即停止使用。
消息来源:“吉林大学”公众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