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
作为全省开办最早的县级青年夜校之一,平度青年“活力夜校”持续在办学质效上着力,在场景研发上创新,在服务业态上领跑。
近日,《中国共青团》杂志对我市“活力夜校”开展情况进行专访,并刊发《平度:聚青年心 汇青年力 解锁服务青年新“夜”态》一文(2024年第11期),面向全团推介平度经验。
5月11日晚7点,位于青岛平度的青岛美妆在线新经济产业园内,平度青年“活力夜校”汉服妆造公益课准时开讲,50余名学员通过学习了解汉服知识,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通过亲身试戴新款美睫产品,对平度“中国睫毛之都”产业地位有了最直观的认知,现场气氛一片火热。
平度青年“活力夜校”是山东省开设较早的县级青年夜校,自2023年3月启动以来,团平度市委把牢“让夜校吸引带动青年,让青年凝聚在党的周围”这一核心目标,从发展模式、运营机制、选点布局、资源聚合等方面着手,不断解锁服务青年新“夜”态。针对“如何以‘活力夜校’为支点,撬动共青团服务力提升”这一问题,团平度市委通过丰富的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记者采访了共青团平度市委书记江洵。
《中国共青团》杂志:平度青年“活力夜校”已成功开办一年多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团平度市委发挥了什么作用?
江洵:青年夜校是共青团服务凝聚青年的新阵地、新场景,在组织实施方面,共青团应发挥主导作用,强化运营管理,真正将其打造成服务青年发展的“充电桩”“加油站”。“活力夜校”开办以来,始终坚持“由团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运营模式,突出团组织主导地位,从制定计划、设置课程,到聘请导师、组织学员,均由团市委负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和提升共青团统筹资源、协调各方的能力,也才能吸引青年更加信任团组织、主动亲近团组织。同时,也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目前,很多具有特殊技艺的青年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通过办夜校,把这部分青年挖掘出来并加以培育使用,对于扩大团的“朋友圈”,进而推动共青团工作整体进步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中国共青团》杂志:面对当前青年群体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青年夜校如何确保对青年群体的长期吸引力?
江洵:共青团只有真正了解青年所想所需,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靶向服务。为此,团平度市委建立了“精准问需”工作机制,创新打造了“青萍沙龙”青年问需工作平台,定期收集、掌握青年思想动态、关注热点、切身需求、兴趣取向,并将问需情况作为制定夜校计划的前置条件。根据青年不同需求,我们选聘了52名各行业领域的青年领军人才担任夜校导师,开设了短视频、动漫、摄影、非遗手造、美妆、演讲口才、运动健身等40余种公益课程,免费供青年选择。同时,将“课堂教学+实地研修”“线上+线下”等模式引入夜校,挑选富有特色的人文地标、产业园区、非遗工坊、数控中心等作为流动教学点,精心打造20处各具特色的研学实践基地,定期组织青年体悟实训,让青年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点技术”“选导师”“定教室”“换场景”,使传统课堂变成沉浸式的“学Bar”,有效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实用性和吸引力。
《中国共青团》杂志:开办“活力夜校”对于更好地推动共青团工作,还具有哪些作用,团平度市委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实践?
江洵:团平度市委始终坚持“团的阵地建设要紧跟青年需求走”这一工作理念,以开办“活力夜校”为切入点,一手抓资源整合,一手抓阵地拓展,不断扩大共青团工作覆盖面。我们将夜校总校设在平度市团校,但不固定培训场所,而是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哪里有优质资源,哪里适合办夜校,我们就把夜校办到哪里。“活力夜校”开办以来,我们先后在36个机关事业单位、镇街、企业、园区开课,同步在这些单位建立“活力夜校”分校及“青年之家”,将其发展为团的固定活动阵地,在推动夜校从城市到乡村、从部门到企业渐进式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延长了共青团的工作触手。另外,我们充分体察当代青年的普遍心理特点,将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婚恋引导等内容巧妙充实到课程当中,通过穿插游戏互动、才艺展示、“开胃小课”等环节,以及做好接续服务广泛组建“活力社团”等,为青年提供更加贴心的个性化服务,达到了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也为我们探索打造平度共青团“精准问需—靶向服务—高质量引领”品牌矩阵,构建服务青年发展、引领青年建功工作闭环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