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 一天一首古诗词 | 戴叔伦《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

文摘   2025-02-04 21:20   安徽  
点击上方↑↑[唐诗宋词古诗词] → 关注 → 点击主页右上角[···] → 选择[设为星标⭐]


《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
戴叔伦〔唐代〕


年来日日春光好,今日春光好更新。
独献菜羹怜应节,遍传金胜喜逢人。
烟添柳色看犹浅,鸟踏梅花落已频。
东閤此时闻一曲,翻令和者不胜春。

译文

过年这几天,天天都是好春光,正月初七这天的春光尤其显得清新明媚。

独自奉献美味的佳肴,心怀着对应节的思念。将金箔剪成的彩花广泛地传递,遇见每个人都欢喜地送上。

柳色因烟雾的笼罩而显得更加朦胧浅淡,梅花则因鸟儿的践踏而纷纷飘落。

在东閤中,此时传来了一曲美妙的音乐,引得众人纷纷和唱,共同沉浸在这美好的春光之中。

注释


东閤:东向的小门。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一首人日喜春诗。

   正月初七,又叫“人胜日”“人庆”等,民间传说,女娲造人时,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

   在这天,家长不能教训孩子。很多地方也有吃饺子,摊煎饼,登高,吃面条的习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描绘出一幅春日盛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美好景色与节日的喜庆氛围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年来日日春光好,今日春光好更新”首联是说,过年这几天,天天都是好春光,正月初七这天的春光尤其显得清新明媚。这是写“人日之美好”。

   这两句诗以“春光好”为核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之情。首句“年来日日春光好”强调了春天的美好持久,而次句“今日春光好更新”则进一步突出了今日春光的特别与更新,给人一种新鲜感。

   “独献菜羹怜应节,遍传金胜喜逢人”,颔联是说,独自奉献美味的佳肴,心怀着对应节的思念。将金箔剪成的彩花(金胜)广泛地传递,遇见每个人都欢喜地送上。这是写“人日之风俗”。

   “独献菜羹”,这是唐代人日的一个风俗。唐代汴州人日之际,有吃七宝羹(即多种蔬菜制成的菜羹)等习俗。“独献菜羹”,不仅是对节日的一种庆祝方式,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怜应节”则表达了诗人对应节之事的珍视和怀念,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节日的庄重和喜庆氛围。

    “遍传金胜”也是唐代人日的一个风俗。在唐代,人们有在人日(正月初七)剪彩胜的习俗,以此来祈求长寿和吉祥。这里的“金胜”就是用金箔剪成的彩花,寓意着富贵和胜利。诗人通过“遍传金胜”这一举动,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节日的庆祝,更传递了对人们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望。

   “烟添柳色看犹浅,鸟踏梅花落已频”,颈联是说,柳色因烟雾的笼罩而显得更加朦胧浅淡,梅花则因鸟儿的践踏而纷纷飘落。这是写“人日之景色”。

   这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诗人通过“烟添柳”“鸟踏梅”这两个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珍惜。

   “东閤此时闻一曲,翻令和者不胜春”,尾联是说,在东閤中,此时传来了一曲美妙的音乐,引得众人纷纷和唱,共同沉浸在这美好的春光之中。这是写“人日之快乐”。

   末两句诗将笔触转向了音乐与人的情感。这里的“翻令和者不胜春”表达了音乐与春光的相互映衬与交融,使得人们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与升华。

    纵览全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描写细腻,充满生机,情感真挚,乐观豁达,意境绝美,是为人日诗中的绝妙佳作。

赏析来源公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新朋友点击下方“关注”按钮后,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唐诗宋词古诗词
唐诗、宋词、元曲……古诗词!鉴赏、品读中了解唐诗宋词背后的故事,一诗一词一幅画,一吟一舞一仙境!读诗书,品中华好诗词,关注后可免费查阅十万古诗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