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离故山峰十二,碧天云净是归期。”
370年前,福建厦门,一位长者在写下这句诗后登船渡海,开启了一次壮丽的远行。
他就是来自福建福清的隐元禅师。1654年,隐元禅师东渡弘法,创立了日本禅宗三大宗派之一的黄檗宗,在中外交流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纪念隐元禅师东渡370周年系列活动现场。陈川 摄
370年后的今天,有福之州碧空如洗,中日两国三百多人汇聚于祖师故里,共同纪念他的伟大壮举——11月5日,纪念隐元禅师东渡370周年系列活动在福州举行。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隐元禅师东渡何以能影响至今?
纪念活动以“黄檗花开香两邦”为主题。
黄檗,是福清市一座山的名字,它和隐元禅师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纪念活动中被反复提及。
隐元禅师1592年出生于福清,1620年在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剃度出家。黄檗山万福寺创建于唐代,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十月至南明永历八年(1654年,即清顺治十一年)五月之间,隐元禅师住持并振兴了万福禅寺,开出临济宗黄檗派。
隐元禅师画像 图源:福清文旅
1654年夏天,已是花甲之年的隐元禅师应邀东渡日本,随后创建京都黄檗山万福寺,成立黄檗宗,弘法传经。
隐元禅师以他的思想和禅法让日本上下充分吸收了中华文化精髓,助力江户时期日本社会质的飞跃,日本也将这一时期以隐元禅师为代表的、东渐日本的华夏文化统称为黄檗文化。
文化的种子漂洋过海,落地生根,开出朵朵繁花。
隐元禅师是中日佛教和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黄檗文化则是福建对外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
习近平主席高度评价黄檗文化和隐元禅师的贡献,称其不仅是文化的使者,也是文明的使者、友好的使者,在当代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997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到黄檗山万福寺调研。“习近平很了解佛教,对黄檗山万福寺与他工作过的河北正定临济寺之间的法脉渊源,隐元禅师在中日友好交往中的历史地位,他都熟稔于心。”时任万福寺住持戒文回忆说,“他鼓励我们要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黄檗山万福寺 图源:福清文旅
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特别提到:“我在福建省工作时,就知道17世纪中国名僧隐元大师东渡日本的故事。在日本期间,隐元大师不仅传播了佛学经义,还带去了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对日本江户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009年,我访问日本时,到访了北九州等地,直接体会到了两国人民割舍不断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联系。”
他说:“中日一衣带水,2000多年来,和平友好是两国人民心中的主旋律,两国人民互学互鉴,促进了各自发展,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福建始终重视维系好佛教和文化交流这一中日友好的重要纽带,特别是在黄檗文化的挖掘、研究、传承等方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近年来,日本黄檗宗多次组团,来福建黄檗祖庭拜塔礼祖,黄檗祖庭亦多次应邀赴日参加学术交流、法脉互访和纪念活动,深入百余座黄檗宗寺院开展田野调查,足迹涉及日本30余个都、府、县,为两国民间友好积累了新动能。
今年是隐元禅师东渡370周年。
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中国和日本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纪念这位民间文化交流的开拓者,助力两国和平友好。
在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举行“和平祈福活动”,为“福建省黄檗文化基金会”揭牌,召开隐元禅师东渡370周年纪念研讨会……
置身纪念活动现场,屏山君聆听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感悟隐元禅师的历史贡献和黄檗文化的当代价值。
“他不仅在日本这片土地上播撒禅宗的种子,更极大地促进了中日两国文化的深度融合,成为联结两国人民心灵的桥梁。”
“追寻隐元禅师和一代代黄檗祖师的足迹,唤起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美好历史记忆,增进了两国民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
“黄檗跨海 文明交响”——纪念隐元禅师东渡370周年中日黄檗文化交流成果展在福州举行。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隐元禅师东渡,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迁徙,更是心灵智慧的深远探索。他不仅向日本民众传授了黄檗禅法,更传递了‘同愿同行、和合共生,慈悲济世’的佛教精神。此精神超越时空,至今仍激励着两国人民心向善、行向美。”
社会各界重温隐元禅师东渡日本的深远意义,从历史深处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
隐元禅师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先行者,他的故事也是福建开展对外传播的重要资源。要用好这一优势,共同传承好、弘扬好黄檗文化,持续深化黄檗文化的研究,推动黄檗文化研学育才、推广宣传,不断提升福建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黄檗文化至今仍具有非凡影响力,要进一步发挥其纽带作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积极推动中日民间往来,促进民心相通,让友好道路越走越宽。
回顾历史、致敬先贤、携手共进,370年前这次远行,必将在时间长河里激荡起更多涟漪。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屏山君工作室
记者:林清智
编辑:吴倩 谢婷
审核:戴艳梅 严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