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听说专家站研发了新的谷种和油菜籽,欢迎到我田里试种!另外,上次您给的病虫防治办法很有效,来年春种想请您到田里支支招,提前做好防治。”
上周六中午,得知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专家王世全在村上指导农事,成都金堂又新镇万安村村民夏时根放下手中农活,专程来“取经”。
夏时根是村里的种植大户,承包了101亩山地搞粮经种植,苦心经营三年后,今年迎来了大丰收。“今年收成好,亩产上来了。有专家的指导,避开了去年病虫害带来的减产麻烦,粗略估算这一年收入上十万元不是问题。”得益于村集体经济规模化的带动,夏时根和村里人尝到了甜头。
经过三年努力,曾经落后的万安村,在“集体经济”的摸爬滚打中,走出了一条丘区特色农业发展的致富路,去年、今年连续两年为社员分红达35万元。从3000元起步,村集体经济收入三年内突破两个百万元大关。
从经济薄弱村到“分红”村
万安村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近期,记者多次来到这里
蹲点进行了采访
量变与质变
3000元起步
两年年收入突破百万元
曾经的万安村是偏居成都东部丘区一隅的经济薄弱村,2020年合村时,全村一半以上劳动力在外务工,集体经济发展缓慢。
三年前,村党委书记陈洪秋走出去学经验后,下定决心打一场以高标准农田为目标的“翻身仗”。
然而,摆在他面前的有三大难题:村内无河流通过,灌溉用水匮乏;地处龙泉山浅丘向深丘过渡地带,“三山两沟一分田”的地貌,导致地无三分平,土地细碎化严重,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跟不上;劳动力匮乏,部分土地无人耕种成了撂荒地。
“满脑子想发展集体经济,但不晓得政策支不支持,启动资金从哪里来。” 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唯一来源是集体土地流转费,全年只有3000元。经多次协商,“村两委”提出“村集体经济尝试开展代耕代种”的发展思路,得到了镇上支持,自此开启集体经济致富的蜕变起点。
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耕地、播种、打药、收割,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开销,启动资金从哪儿来?
在一场关于集体经济的讨论会上,陈洪秋第一个打破沉默:“我愿意出钱!但我一个人的力量不够,能不能大家一起凑份子,咬咬牙把集体经济搞起来?”
在陈洪秋的印象里,2022年这一年,这样的“碰头会”“讨论会”不知道开了多少次。最终,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成员决定众筹,每人出资1.4万元,一共凑了10余万元启动资金,成立万禾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引领108户村民加入合作社,整治撂荒地、整合土地复耕和低效果林腾退地,争取在贫瘠的山间土地上刨出“金娃娃”。
两年的努力,村集体经济收入最终从2021年的3000元,飙升到了2023年的187.4万元。
思路与出路
小田埂遇大问题?
从集体经济规模种植破题
村集体最初接管的,是全村复耕的350亩土地。在这些土地上,村民进行了玉豆复合、水稻、油菜轮种的尝试。
实际运营起来,土地细碎化、种植效率低的问题马上凸显了出来。
“丘区比不上平原,小地块难成气候。我们决定先拿集体经济‘开刀’,让土地连成片,破除小田埂,增加农机、道路、沟渠使用率。”渐渐地,小田变大田、差田变良田、闲田变忙田。土地“三变”带来希望,村民从最初的只看,到后来主动加入——如今,全村土地规模化率提到了82%。
村集体经济有了收入后,陈洪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购置大中小型旋耕机、播种机、无人机等科技设备,在耕、种、防、收、加、储、销的全链条环节中大力推广机械化作业,实现农事服务人机互动。截至目前,全村农业机械化率提升至92%,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农机添置得多了,代收代种、社会化服务也搞了起来,村集体的“腰包”也更鼓了——而今,万安村走上了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村集体专门组建了一支农事服务队伍,按照“农户土地+资金入股、集体统一经营”的原则,探索运行全流程代耕代种模式,把小农户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交给合作社运营,壮大规模。此外,整合村里100多名劳动力参与村集体农事服务,每人每年增收超2000元,还为周边镇、村提供社会化服务近5000亩,亩均成本降低约60元。
夏时根的百亩油菜田,就是在村集体经济“破除土地细碎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当时,村里鼓励有想法、有干劲的村民带头加入规模化种植,干瓜果种植的夏时根站了出来,他决定承包村中一座小山包,并听从村集体建议,在原本荒芜的土地上开荒尝试“油菜、玉豆轮种”模式,开始跟村集体经济合作采购村里的社会化服务。“以前全靠人工,比如病虫害防治,100亩地要10来个人花一天时间;现在村里有了高科技设备,无人机喷洒农药2小时搞定,节约了时间,还比过去节省了七八成的成本。再加上村里社会化服务搞得好,请人代收代种节省了一笔开销,算下来一亩地成本降200多元,压力小了不少。”
科技与发展
拥抱新技术新品种
建成全市首个村级专家工作站
榨油坊、专家工作站、电商直播间……来到万安村农事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曾经闲置的万安村小学旧址,经过集体资产改建,眼下成了村上农产品深加工的根据地。
榨油坊内,一名榨油工人正在全自动榨油机旁忙碌着。今年5月建成至今,这台机器已榨油近3万斤,实现加工及菜油销售收入15万元,初步预估今年榨油5万余斤、可实现收入30万元。陈洪秋告诉记者:“未来,这里还将建起粉条加工站,进一步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
一旁的“专家工作站”内,王世全教授正在显微镜前进行水稻新品种观测。在这里,万安村与川农大水稻研究所、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全市首个村级专家工作站。
“成立专家工作站的初衷是引进一些新技术、新品种、新理念,帮助村里解决粮食产业产值低的问题。”又新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万安村作为又新镇万亩粮经产业园区的核心区之一,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粮食作物,园区要做大就要解决粮油产业种植效益低、品种同质化严重、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为此,镇、村两级先后拜访了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专家,希望在万安村的万亩粮经产业园区建一个种植试点。专家们对万安村丘区“农田三变”模式饶有兴趣,最终双方在科技成果转化、种植试验田等方面达成合作,建立起全市首个村级“双院”专家工作站。
眼下,工作站在万安村粮油生产基地试验、推广种植“天府胭脂”功能水稻和“荣香优98”香稻270余亩;试验推广川油82、川油101等油菜新品种3个,年种油菜800余亩,实现年产菜籽24万斤以上,以又新镇为主产区之一的“金堂大米”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科技含量。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大春种下的水稻投放市场后颇受青睐,其中,功能水稻全产业链开发亩产值达1.3万元,优质香稻亩产值达0.7万元,较传统水稻增收350%、150%。
升级与跨越
产业再翻番
年收入有望破400万元
陈洪秋告诉记者,目前,万安村集体经济组织已与四川盛禾田岭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签订了农特产品意向购销合同,订单成交量预计为菜籽油、粉条等特色农产品12万斤,可推动集体经济增收150万元以上。此外,村里还建成了农村电商直播中心,打造“万禾源粮油”系列品牌,新注册“万安禾牧源”商标,助力农产品涨身价。
在陈洪秋看来,深加工类的产业化项目,是未来村集体经济的发力点。以年内即将投用的粉条加工项目为例,每年可加工红薯20万斤,生产粉条及淀粉3万斤左右,除可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左右之外,还解决了农村农产品销路、土地轮种、农民种植积极性等生产加工销售链条上的一揽子问题。为此,万安村正在进一步延伸加工、销售等农业链条,精品大米生产线预计年内也会建设完毕,通过农业生产后端机械化,实现村集体收入由纯农业到加工服务业转变。“未来,将持续补齐精深加工、电商销售短板,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预计2024年全年有望突破400万元,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他表示。
一村富不是富,村村富才是富——万安村不光想着自己的发展,他们还将致富经验带到了相邻村。眼下,已联合镇上8个村(社区)成立了“又新镇集体经济产业联盟” ,拟共同建设集粮食烘干、加工仓储、冷链、农机服务、电商、黑山羊检疫检测暨交易中心为一体的又新镇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基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
记得把公号加星标,否则可能看不到推送哦
推荐阅读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