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介绍期权相关策略的第一篇, 开头第一篇还是专门来谈谈风险管理, 特别是个人的风险偏好(其实英文的Risk Appetite更能描述这个意境)
昨日上交所压力测试大概也说明了故障的原因以及系统的瓶颈, 就不多说什么了:)
今日开盘35分钟成交过万亿, 然后暴露出来一些券商的柜台系统出现了问题, 还有银证转账也遇到的问题, 当然还有大量的无穷无尽的开户申请.
跟好友开了一个玩笑说: 95年~05年的这批韭菜到了跑步入市接受被割的时候了. 其实每一次牛市希望大A不要成为缅A, 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希望新进入的韭菜们别像男足那样越来越差. 例如上一次牛市诞生了一个新的事物
每一个牛市都有一年五倍的神话, 而五年一倍的人却凤毛麟角. 所以再来给新韭菜们谈谈和风险相关的几个问题以及一些金融创新. 例如渣还可以在期权上几个交易日超过五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风险品味和自身的风险承受度. 例如一个资管产品能接受的最大的策略回撤为2%, 那么我只会用2%~5%的资金来用于这笔期权交易, 哪怕是像这次这样有90%的概率获得几倍的收益的机会, 同时对交易标的选择也是相对保守的行权时间更远的并且行权价格相对接近现价的OTM期权, 充分考虑市场波动率和Time Decay的影响, 降低权利金损失的概率.
像渣这种学期权完全就是无聊去读了一本《选择与未来》的书, 后来还莫名其妙的去考过FRM.....
1. 谈谈收益率和风险
亲历过大A三十多年的发展, 从小时候帮老阿姨在Novell无盘站上交易, 到后来在家里电话委托, 然后用图文电视配合钱龙/汇金帮老阿姨选股. 然后还深度参与了国内证券市场建设.
韭菜们前赴后继的原因是, 大多数人关注的只是绝对的收益率, 而常常忽视了风险. 而我们更关注的是某个产品调整风险后相对于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 典型的指标例如Sharp Ratio/Treynor ratio等, 同时还会根据收益率的分布或者资产的对数收益率风险(例如Lognormal VAR, ES), 当然这些涉及到一些CFA/FRM的课程, 例如FRM2级中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2. 金融创新=绕监管+上杠杆?
大概在四年前《Fintech, Intuitive》中也谈到过一些观点, 对于一个金融产品的设计要符合资金的需求. 然而大多数的金融创新是靠着一些结构化的产品, 并打着降低波动率的旗号,实则做的是绕监管+上杠杆. 因此我也经常调侃金融创新的实质就是绕监管和上杠杆
而一个真正好的金融创新是什么? 我们能不能够根据资金的意图来构建一个非线性的结构化的收益曲线? 当然现阶段很机构大概只能扯点量化对冲策略, 做点中性或者指数增强. 最近似乎还有些野鸡在扯用LLM来做策略...
理性来讲, Transformer的结构对于一些特殊的时间序列相关的任务还是比LSTM/RNN有一定的优势的, 实际情况就是策略的可解释性和稳定性存在一系列问题, 在遇到一些极端的尾部风险事件的时候, 策略调整能力几乎为零. 这里也牵扯出一个FRM中需要讨论的模型风险的问题.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加大杠杆后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对于真正的金融创新, 其实我个人还是对基于资金意图的结构化产品还想做一些深入的研究. 感觉蚂蚁的同学可以看看?
例如通过一些交易订单或者智能投顾, 对于用户的可接受的收益曲线进行预测, 然后基于个人的财务状况, 构建千人千面的结构化产品, 当然这个产品设计起来和背后的对冲机制以及监管清算机制都非常复杂, 但是做出来的普惠金融的成就不亚于当年余额宝那样的创新.
3. 对待衍生品的态度
还记得相册里一直收藏着一张图
很多人认为衍生品风险是巨大的, 因此总是对这些东西持排斥态度. 大多数的散户只会叫嚣着“取消涨跌停和T+1”. 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期权这一类权利/义务属性带来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等的特性来构建一系列组合的交易策略.
接下来有空就慢慢的讲点期权策略吧, 算是技术扶贫... 大概有如下很多种策略, 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来构建特殊的策略, 有点神经网络MLP拟合的味道...
结语: 端正好自己的风险喜好, 把金融市场当作是一场电子游戏, 一个玩一辈子的游戏, 能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是赚多少. 大多数人的死法都是在了面对一个自以为90%正确概率的事情上梭哈.
很多时候, 被割的原因,只是不甘心躺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