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永昌:“刷脸”识羊 甘肃元生智慧养殖再出新招

文摘   2025-02-05 15:00   甘肃  

在甘肃省金昌市,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奶绵羊养殖基地,开辟了“独一份”的奶绵羊产业赛道。在智慧畜牧的引领下,传统养羊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记者走进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生态牧场,乘坐着牧场专用观光车穿行其中,高标准羊舍整齐排列,一望无际的优质饲草种植基地尽收眼底。

“我们现在还是正常的一些配种、产羔、保育、挤奶工作。”场长吴常礼沿途向记者介绍着牧场春节期间的工作。尽管听起来工作任务繁杂,但在牧场内却鲜少看到工作人员的身影。当被问及牧场为何人少却运作有序时,吴常礼会心一笑,“我带你们去看看我们牧场正在运行的‘羊脸识别’系统。”

来到现场,只见两名工作人员正引导羊群进入长长的排队通道。羊只依次通过两道闸门,站上系统的识别台,刹那间,显示屏上就出现了羊只的身体数据。不一会,上百只羊就完成了基础数据的录入。忙完手头的工作,现场工作人员石虎卿详细地向记者介绍起来:“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羊脸识别’系统的前端信息采集阶段。我们在采集台的左右两侧和头顶上方,设置了三个高清三维立体摄像头,下方配备了称重设备。这样一来,就可以一次性采集到每只羊的面部特征、体重、体长、胸围等信息,这些信息上传到后台后,会形成数据档案库。”

一直以来,精准管理是打造智慧牧场的关键环节,但在上万只奶绵羊中精准“识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这一点主要依靠电子耳标来实现。但从2022年开始,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开展合作,探索开发国内首个奶绵羊“羊脸识别”系统。该系统通过构建AI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奶绵羊的眼间距、花纹、五官比例等特征,从而实现对奶绵羊身份的精准、快速识别。相较于给羊打耳标的方式,“羊脸识别”的技术优势显著。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奶绵羊生态牧场信息班班长崔吉军说:“‘羊脸识别’技术主要解决了过去耳标识别测量距离短、识别条件要求高等瓶颈问题。有了这项技术,就如同拥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能更及时察觉羊的异常情况。”

经过2年的前期开发与试验,“羊脸识别”技术在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牧场管理中成功应用。这项技术,为该公司实现奶绵羊生长情况的数据化检测管理,进一步加快育种速度和精准度,以及提高规模化羊场的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对此,石虎卿深有感触,他说:“以前,我们采集羊的体长、体重等信息,需要单独测量,还需要更多工作人员配合,而且至少要花3到5天时间,一天只能测量200只左右的羊。现在,应用这套系统之后,我们一天至少可以测量1000多只羊,效率高多了。”

除此之外,甘肃元生生态牧场已全部实现自动分群、自动称重、自动饲喂、羊只保定、孕检等智能化管理。吴常礼表示,目前元生奶绵羊生态牧场奶绵羊存栏量达到4.1万只,整个牧场的生产运行真正展现了智慧牧场在信息化、智慧化、自动化、科技化方面的创新突破。

如今,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奶绵羊养殖基地。其研发生产的“元生爱特”绵羊奶酸(鲜)奶、乳铁蛋白羊奶粉及绵羊奶皂等系列产品均已上市,其中,元生绵羊奶更是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同时,通过“政府+金融+保险+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与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和经营联合体,向社会提供优质种羊,吸引了4万多群众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到奶绵羊产业发展中,累计解决就业2000多人次。

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希云表示:“我们的整体规划是,在未来3到5年内,将奶绵羊的总存栏量提升至20万只,未来实现全产业链百亿产值,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链增值、地方增税的目标。”

者手记

从传统老把式牧羊到如今的智慧化养殖,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已成为当下发展的主旋律。有了科技加持,传统养殖业提质升级不再是难事。甘肃元生发展智慧养殖的成功,是科技与畜牧业深度融合的典范,更是金昌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这也给我们带来深刻启示:只要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就能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杨晓姗
责编:金兆飞
监制:毛尔泽


永昌发布
永昌县人民政府官方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