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阳城】新华讲书堂——《恰同学少年》

文摘   2024-07-16 20:30   山西  

广告合作:0356-4225523






恰同学少年



遥想当年万户侯

皆已成粪土

我同学少年

才风华正茂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朝看谁,当属吾辈


今天的《新华讲书堂》

由董封乡便民中心主任刘丽君

为大家推荐好书

《恰同学少年》

好书推荐者:刘丽君

董封乡便民中心主任





点击收听诵读音频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董封乡便民中心主任刘丽君,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1925年毛主席故地重游,来到橘子洲头,回想当年在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光,意气勃发,写下的一首诗。毛主席在第一师范又留下了怎样激扬的青春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恰同学少年》。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堪称为一个“奇男子”。“奇”在四个方面“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第一个奇:“立奇志”。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冲,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临行前他写下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以作告别: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短短四句诗的背后,体现的是身处觉醒年代的毛泽东,满怀奋斗激情、执着追求理想的青春、热忱与勇气。路漫漫其修远,吾当上下而求索,在湖南第一师范的五年里,毛泽东一边求学一边求索,他忧国忧民、志向高远,以雪百年中华之耻、救天下苍生为己任。

1919年,26岁毛泽东,在创刊的《湘江评论》上呼吁:“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是一个年仅26岁的年轻人发出的豪言壮语,这是一个心中有民族、有国家、有大爱的年轻人的钢铁志气!这就是毛泽东,一个主宰国家命运的“奇男子”!

第二个“奇”:交奇友。1915年秋,一份《征友启事》出现在长沙各校,一位名为“二十八画生”的青年诚心求友,启事中指出要结交“坚强刚毅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并借《诗经》“嘤鸣求友”与“将伯之助”的典故,表示自己求友心切。此人便是毛泽东,他深知改造社会绝不是一个人的事,所以他要结交更多的有志青年,他日成为中国有可作为的新生力量。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基础,毛泽东的“朋友圈”才会出现像杨昌济、孔昭绶、蔡元培、萧子升等这些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良师益友。

那青年毛泽东又读了哪些奇书呢?毛泽东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读书是毛泽东一生的爱好。青少年时,毛泽东读书的目的就很明确:就是“改造社会、改造中国”。在毛泽东看来,中国的老庄之道,乃至孔孟、程朱、陆王之学和西方的柏拉图理式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都是完全可以融会贯通的,并得出万理一源的结论,而毛泽东之志,正是要探讨大本大源,动天下之心,谋国家富强。

除此以外,毛泽东读书不仅注重学与思,而且注重践与行。多次与萧子升、蔡元培游历了湖南多个市县。通过“游学”体察民情。接触城乡社会各阶层,也对底层人民受到的压迫和苦难有了切身体会。这就是青年毛泽东读过的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

最后我们说:创奇事。毛泽东一生用过六次空城计,第一次使用就是在湖南一师,这也算得上毛泽东生涯最早的“军事胜利”,在长沙城南郊的猴子石,毛泽东率领100余名一师学生军,与城内警察配合,以智谋与胆量奇迹般逼降一支3000余人的北洋军,而他们所借助的,只有“虚张声势”的地形、煤油桶里的爆竹,和几支来自警察的真枪。试问如果没有过人的胆量与智慧,谁胆敢率领一支手无寸铁的学生军与正规部队对峙?

如果说“猴子石退兵”得益于毛泽东过人的胆识,那么兴办工人夜学体现了他心系黎民苍生的家国情怀。毛泽东在一师入学之初,就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在街边教工人识字,通过编排戏剧来吸引大家报名,成功举办工人夜学。这就是毛泽东在一师留下的两件奇事。

明月有泪,山河有血。在湖南一师那片赤诚的热土上,至今仍然荡漾着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的朗朗读书声:“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一声声呼唤,唤醒着四万万同胞的家国豪情,更激发着中华青年的奋发求索之志。

遥想当年万户侯,皆已成粪土,我同学少年,才风华正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看谁,当属吾辈!



爱上阅读   一起成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武珍霞
审核:聂艳芳  武珍霞


版权声明
阳城人民广播电台FM915公众号所有内容欢迎转发分享,媒体转载需取得阳城县融媒体中心的授权,注明作者及来源,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涉及转载内容的,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单位无关,侵权请联系删除。

阳城人都在看



阳城915
阳城人身边的广播电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