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
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庖丁解剖学和您一起学解剖临床!
目的
通过膝关节腔穿刺,可抽取关节腔内滑液,减轻膝关节肿胀,恢复关节功能,同时了解滑液性质和状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可向关节腔内注射药物治疗关节疾病。
适应症
1.治疗性穿刺:①已明确的关节炎,但持久不愈的关节腔较多积液,影响关节功能时。②向关节腔内注射药物,治疗骨关节炎等膝关节疾病
2.诊断性穿刺:未确诊的膝关节肿痛伴积液,需采集关节液做诊断用途(化验或细菌培养),如取关节液行偏振光镜检查尿酸盐结晶,以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在关节镜进行肉眼观察,滑膜活检或切除,可同时抽取滑液。
3.特殊检查性穿刺:关节造影
禁忌症
1.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有破溃、严重皮疹或感染。
2.严重凝血机制障碍,如血友病等。
3.慎用: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者,急性全身感染者(尤其激素需慎用)。
操作前准备
1.器械准备
治疗车、治疗盘,碘伏1瓶,膝关节穿刺包、5m或10m注射器,用7号针头,2%利多卡因、无菌手套、无菌纱布、胶布,胶布、棉签,砂轮1枚,治疗药物等。如积液较多,需准备20-50ml注射器。
2.病人准备
询问病人的心肺功能情况,是否有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是否有糖尿病。
应做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和血糖检查、凝血常规检查等。
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意义,操作过程及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征得同意和合作。
术前给予穿刺处皮肤清洁处理并备皮。
操作前,应稳定患者情绪,放松关节,便于穿刺。
3.医生准备
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规范洗手。
4.核对病人信息,姓名、年龄、需要穿刺的关节,避免差错。
5.查询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例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常规等。
6.测量血压与脉搏。
操作方法
1.对患者进行浮膑试验检查
2.穿刺体位:仰卧位、坐位,或微屈30度。
3.选定膝关节穿刺点应避开血管、神经、肌腱或皮损等。可通过活动关节并触摸关节间隙来证实穿刺点。穿刺部位选定后,以龙胆紫做一标志。
4.关节腔穿刺:打开膝关节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手术配合者协助穿刺部位皮肤碘伏消毒,自内向外,二遍以上,消毒直径15cm以上。然后取出穿刺包内的无菌洞巾覆盖穿刺点。手术配合者递以无菌注射器和2%利多卡因,进行局麻(注意回抽)、关节腔穿刺。
5.穿刺完毕,拔除针头,压迫3-5分钟,以碘酒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整理用物,观察术后反应。如果关节积液过多,于抽吸后应适当加压固定。
6.对穿刺液进行送检,穿刺过程进行记录(穿刺时间、部位、关节液的量、颜色、送检项目、所注射的药物及剂量等)。
关节腔穿刺的并发症
1. 注射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皮疹、瘙痒等症状,一般2-3天可自行消退。
2. 关节疼痛加重、关节腔积液。
3. 穿刺部位血肿或关节积血(由凝血机制障碍或血管损伤引起)。
4. 关节腔感染:化脓性关节炎,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万分之一。
5. 关节软骨损伤。
6. 断针。
注意事项
1、关节腔穿刺器械及操作均需严格无菌,穿刺的全程应遵守无操作,以防无菌的关节腔渗液发生继发感染。
2、动作要轻柔,不要刺入太深,邂免损伤关节软骨。穿刺如遇骨性阻挡宜略退针少许并稍改换穿刺方向。
3、如关节积液过多,于抽吸后适当加压固定包扎。如果液体较多,一般可以每周穿刺两次
4、应边抽吸边进针,注意有无新鲜血液,如有说明刺入血管,应将穿刺针退出少许,改变方向后再继续进针。
5、反复在关节内注射类固醇药物,可造成关节损伤,因此,任何关节内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一年内同关节注射的次数最好不超过三次。
6、抽出的液体除需做镜下检査、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抗生素敏感试验),还应作认真的肉眼观察,初步判定其性状,给予及时治疗。正常为草黄色,澄清透明,若为暗红色陈旧性血液,往往为外伤性;抽出的血液含有脂肪滴,则可能为关节内骨折,浑浊的液体提示有感染,若为脓液,则感染的诊断确定无疑。
7.膝关节穿刺术后,患者应尽可能休息1-2天,针眼处6小时内不要接触水,48小时内不宜涂抹外用药。
穿刺滑液的处理
1.非抗凝管:观察颜色、透明度、量、粘稠度、凝固性等(>2ml);
2.无菌管:细菌培养(>2ml);
3.抗凝管:常规检查(>2ml)。正常情况下,白细胞<0.05×109/L。
穿刺部位
部位一:膑骨外上缘穿刺点
1.膑骨外上缘穿刺点: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膑骨外上缘处与股外侧肌交界处(按压股四头肌腱外侧,即股外侧肌下凹陷处),斜向内下(膑股关节中心),以45度角穿刺进入关节腔。此穿刺部位为大多数临床医生所采用。
2.定位方法:①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膑骨上缘与膑骨外侧缘的交点为两点,斜向膑股关节中心,以45°角穿刺(即膑骨外上缘处与股外侧肌交界处,按压股外侧肌下凹陷处,贴指甲刺入0.5-1cm,有落空感即可)。②以膑骨中心点,作水平线和垂直线,其第一和第二象限,各做45度的平分角,该平分线与膑骨外缘的交点,即是进针点。
3.优点
①神经分布少,感觉不敏感,穿刺部位组织薄,手感好,针头易进入关节腔。从膑骨与股骨髁之间进入关节腔,此处关节内滑膜组织少,不容易引起疼痛,患者容易配合。
②靠近膑上囊,可以将膑上囊的液体往下挤,从而抽液比较彻底,而且针头向上移动可以直接抽取膑上囊的液体。
4.缺点
①此穿刺部位定位以及进针时的角度掌握是关键,有一定的难度。
5.解决方法
①可将食指放在膑骨内侧,向外向下推挤膑骨,使膑骨外侧向上向外移动,形成一个较大的外侧膑股间隙,从而降低进针难度。
部位二:膑骨外下缘穿刺点(外侧膝眼)
1.膑骨外下缘穿刺点:患者屈膝90度位(或微屈30°左右),紧贴膑骨下缘、膑韧带外侧1cm处(外侧膝眼,可看到一小凹陷)为穿刺点,针头与胫骨平台平行,向内呈45度角(与矢状面呈45度角),穿刺进入,针头完全刺入即可(此穿刺部位较适合初学者)。内侧膝眼操作方法类似(见下图)。
2.优点
①关节镜手术入路部位,定位比较容易。
②关节腔内空间大,针头不易扎到关节软骨,进针容易。
3.缺点
①膑韧带两侧的关节腔内有非常厚的膑下脂肪垫,解剖上叫翼状襞,药物注射到膑下脂肪垫中,造成注射后疼痛和影响药物功效。如果滑膜增生严重,膑下脂肪垫太厚的话,就不容易进针了。
4.解决办法
①针头尽量顶住皮肤往深里扎,回抽是否有关节液,注射的同时注意询问病人有无疼痛,如果回抽无关节液或注射时病人有明显的疼痛,应停止推注,推回皮下改变方向,调整后再试。
部位三:膑骨侧面穿刺法
1.膑骨侧面穿刺法: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将膑骨内缘分为3份,其中下1/3交界处向后0.5厘米即为进针点,针尖朝向外后上方,与冠状面成20-30度角,与水平面成10-15度角,经皮肤、皮下、膑内侧支持带、关节囊即进入关节腔。
2.优点
①体表解剖标志明显,定位准确,当膝关节无肿胀或肿胀较轻时,伸直位下膑骨内缘及膝内侧的凹陷即为此穿刺点,不需触摸,肉眼即能看清。经过组织少而薄,损伤小。
3.缺点
①进针时的角度掌握是难点,初学者有一定难度,相比于前两种方法,此法应用相对较少。
4.解决办法:
也可以像膑骨外上缘穿刺法那样把食指放在膑骨外侧,向内推挤膑骨,形成一个较大的内侧膑股间隙。关键是多加练习。
膑骨外下缘or膑骨外上缘? 如何选择?
(1)对于关节内有大量积液的病人,采用膑骨外上缘进针抽液,然后顺便注射玻璃酸钠。因为关节内有大量积液的时候,积液大多在膑上囊,膑股关节间隙也比较大,膑骨外上缘进针很容易操作,也可抽出积液。而对于没有关节积液的病人,膑骨外上缘进针不太容易操作。
(2)对于没有关节积液的病人,采用膑骨外下缘(外侧膝眼)穿刺法,一定要定好位置(屈膝90度位,膑骨下缘、膑韧带外侧1cm处),采用8号针头,与胫骨平台平行,向内呈45度角,针头完全刺入,有一种落空感有时回抽会抽出关节液,此时可放心注射;回抽如没抽出关节液,可以注射玻璃酸钠,如果注射时比较轻松,那就没有问题,如果注射时比较费力,病人感觉痛、胀,可以进一步向里面插下针头,左右移动下,注射时比较轻松,病人无不适即可再注射。只要熟练操作,定位正确,及时调整,病人很少出现注射后不适的。
小结
1.关节穿刺时,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
2.至于穿刺部位,只要解剖熟悉,有手感,任何部位都是穿刺点,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一个好的方法技巧一定源于一个好的理论知识
记得关注我们,一起学习
更
多
知
识
关注我们,每天阅读更多免费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