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关注诗词世界,共享诗意人生
后台回复四位数日期如0901获取诗词日历
周总理不仅是治国的典范,也是治家的榜样。
他对家人、亲戚、晚辈倍加关爱,但是绝不娇宠溺爱,家风如潺潺流水,清澈透明。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总理曾专门召集家庭会议,定下“十条家规”:
1.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
2.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3.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4.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5.不许请客送礼;
6.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7.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8.生活要艰苦朴素;
9.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10.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侄子周尔辉的父亲是烈士,周总理将其接到北京抚养。当时北京办有干部子弟学校,是专门培养烈士、高级干部子女的。
但周总理没有让周尔辉上这样的学校,而是让他到普通的二十六中学住校学习,还特意嘱咐无论是领导谈话、填写表格,还是同学交往,千万不要说出与他的这层关系。
后来,周尔辉在北京钢铁学院任教,1961年结婚,学院领导为解决他夫妻分隔两地的难题,把他爱人从淮安调到学院子弟小学任教。
周总理知道后非常气愤,批评道:“这几年遭受自然灾害,中央调整国民经济,北京市大量压缩人口,国务院也正在下放、压缩人员,你们为什么搞特殊化,不带头执行?”
邓颖超也给侄子、侄媳做工作:“伯伯是抓压缩城市人口工作的,他要带头执行这项政策。”最终,周尔辉夫妇一起调回了淮安工作。
▼周恩来夫妇
周总理说,我自己没有孩子,但要教育侄子侄女走自己这一条路。
从1910年春随伯父赴东北,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再没有回过故乡淮安。他的秘书王伏林曾回忆:“总理离家后,虽然没有回过一次,但他经常思念淮安,思念家乡。那年总理从广州飞北京,快到淮安上空时,特意走到驾驶舱中,从飞机上看淮安。”
1958年6月,周总理亲笔给时任淮安县副县长及淮安县委写信,希望当地平掉周家祖坟:“我家有一点坟地,落在何方,我已经记不得了。如淮安提倡平坟,有人认出,请即采用深葬法了之,不必再征求我的意见。我先此函告为证。个人家事,麻烦你们甚多,谨致谢意,顺祝健康!”
▼周恩来在日内瓦
1961年9月,周恩来在庐山开会时曾说:“现在不能回去。一回去就找麻烦,亲戚们全找来了。我满足不了他们。我要等到大家的生活都提高了,我再回去。”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
周总理没有给后人留下一砖一瓦、一钱一物,却为后人留下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风家规,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子孙为之自豪,世人为之敬仰。
设置方式见下图,赶紧加星标吧!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学习计划
你若喜欢,为【诗词君】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