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巩固师德师风建设成果,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经各基层单位推荐,学校推出《丁香师者》专栏。该专栏集中报道我校教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争做“大先生”、当好“引路人”的典型事迹,广泛宣传他们乐教爱生,甘为教育战线“孺子牛”;锐意进取,勇当躬耕教坛“拓荒牛”;实干奉献,愿做教书育人“老黄牛”的优秀精神。希望全校教职员工要以他们为榜样,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共同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人物简介
季连帅,教授、博士。哈尔滨市级领军人才梯队《民商法学》带头人。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地方立法咨询专家、哈尔滨市社科联人才智库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数字法学、知识产权法学、习近平法治思想。
★
为国育才,塑造良法善治的未来人才
★
“价值涵养与规范运用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是季连帅教授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法学教育工作者,他深刻认识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努力培养与党和国家事业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法治人才。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季连帅教授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着重于三个关键方面的培养。首先是人格教育。他认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将来多数会担任公检法司安等关键岗位,一旦手握公权力而人格不全,则可能危害到国家的公共生活与公民的个人权利。因此,他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必须对公共秩序和每一个人的权利保持崇高的敬畏之心。其次是知识教育。法律专业人员不仅要精通法律,还应该有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从事法律工作。对于不理解人情世故、不熟悉中国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的法律人,无论是在立法、执法还是司法方面都难以深入社会基层,也难以真正做到有温度的法律实践。因此,他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第三是实践教育。他认为,法律不仅是一种理论学科,更是一种实践理性的体现。这意味着法律人应在平衡不同实践智慧的基础上,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因此,他要求学生们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国情,从现实出发,培养能够发现社会共识和理解中国社会的能力。
★
深耕专业,在学术殿堂挥洒家国情怀
★
近年来,季连帅教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2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项、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1项、黑龙江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1项、哈尔滨市社科联研究课题4项;出版专著、教材7部。在《江汉论坛》《学习与探索》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部分成果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求是网》《经济参考报》全文转载、摘编;科研成果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哈尔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知识产权法》负责人。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他对法学理论研究工作的执着与热爱,以及早已植入内心深处的那份厚重的家国情怀。他认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拥有一颗“学术雄心”,对待学术研究始终保持着一种激情、理想和追求,把个人的学术抱负融入国家、区域发展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学以致用,用法治实践助力地方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学理论研究的使命与担当,就是为法治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法律工作者,季连帅教授受邀参加的法治实践活动着实不少。他担任哈尔滨市人大地方立法专家、北京盈科(哈尔滨)律师事务所案件咨询专家,参与多部地方性行政法规、规章的起草论证。这些深度参与法治实践活动的经历,对于他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他为法治哈尔滨建设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尽管众多的实务工作会占据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他始终认为,法律工作者既要写推动社会前进的深度理论文章,也要身体力行,以知识投入社会,回报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实践反哺学术,在读懂中国法治的深层秩序和底层逻辑基础上,做真学术、写大文章。
01
校庆倒计时2天|氛围拉满,哈院等你
02
扬帆起航,再起新征程
03
毕业季|愿此去繁花似锦,再相逢依然如故
部分图片及文字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哈尔滨学院官微邮箱:hrbugw@163.com(注明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