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温氏背后的秘密

财富   2025-01-23 21:48   北京  

作者丨小李飞刀
图片丨图虫创意、东方IC、网络
来源丨市值观察(ID:shizhiguancha)


2024年,温氏股份营收首破千亿,而且成功达成利润目标,肉猪肉鸡产品销售量分别突破3000万头、12亿只,连创新高。

千亿成绩的背后,温氏究竟做对了什么?


01

机会风险并存的万亿赛道

中国生猪产业链很长,上游包括粮食种植、饲料生产、兽药、疫苗等,中游主要为养殖,下游包括屠宰、肉制品加工、销售等,拉通测算市场规模高达3万亿元。其中,生猪养殖占比45%左右,市场规模约为1.4万亿元。横向对比看,中国生猪行业比白酒6000亿元、乳制品近5000亿元的市场规模都要大。

一门万亿生意赛道中,有实力的大型养猪集团并不多,主要包括温氏、牧原、新希望等。养猪规模前10的上市猪企在2024年合计出栏量约为1.55亿头,约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21.3%。

不可否认的是,生猪规模化养殖经营壁垒较高。一方面,生猪养殖行业仍然存在“规模不经济”痛点。猪企一旦出栏大规模上量了,成本不易控制下来,易导致企业产生重大经营风险,诸如雏鹰农牧、正邦科技、傲农生物、天邦食品均是如此。

另一方面,猪周期大起大落,叠加非洲猪瘟这类复杂疫病频发,导致猪企生产经营难度颇高,同时也能够阻挡行业外资本大举介入养猪业。

基于其隐形的高行业壁垒,其实有利于原本处在养猪赛道成本领先的龙头猪企,如温氏、牧原等。

这些年来,温氏依靠“稳扩张、降成本、保资金”审慎稳健经营原则,安全穿越多轮猪周期,吃到了行业赛道红利。

出栏量方面,从2015上市年的1535万头扩张至2024年的3018万头,累计增幅近100%,成长性良好。养殖成本方面,温氏当前处于行业第一梯队,2024年已经下降至7.2元/斤,2025年目标则是进一步下降至6.5元/斤。

此外,温氏还尤其重视财务结构与现金流的安全稳健,亦是生猪安全扩张的重要保障。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3%左右,较上年末下降8个百分点,大幅优于行业平均表现。此外,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流入净额为127.9亿元,同比大增127%,创下2019年以来新高,财务稳健性进一步增强。

▲温氏经营现金流净额

来源:Wind

02

成本领先离不开创新原动力

温氏能够平稳有序扩大养殖规模,源于成本领先这一核心竞争力,更底层的驱动力则源自在养殖模式、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不断创新。

温氏探索发展“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已经30多年了,是公司获得持续发展壮大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常常被外界称为“温氏模式”。这一经营模式实现了公司与农户的优势互补。

一方面,公司把笨重的育肥资产分散到各地农村育肥场,实现了轻资产扩张,农户则有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竞争力,两者结合、科学分工,解决了过去困扰养猪的一些行业痛点。另一方面,该模式也增加了农村就业人口,对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都大有裨益。

非洲猪瘟爆发后,温氏将“公司+农户”模式进行创新,升级为“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即公司负责租赁养殖小区用地,做好“三通一平”,由公司出资、合作农户出资或地方政府专项产业基金出资等方式来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再由农户进行养殖。

这种集约化养殖模式,可以更好升级硬件装备,提升疫病防控水平,整体有利于养殖成本的下降。接下来,温氏可能会进一步升级为“公司+现代产业园区+职业农民”模式,形成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一体化产业链。

除模式创新外,温氏在技术创新上同样不遗余力。

在育种上,温氏旗下中芯种业持续对种猪进行技术攻关与改良,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料肉比等核心经营指标持续优化。在营养配方上,公司大力投入,研发出不同产地、不同种类饲料原料的互补或替代方案,针对不同畜禽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精确的、经济的饲料配方,整体优化、降低豆粕使用量,较好地提升了养殖经济效益。

在数字化转型上,自2021年起,温氏与华为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农业技术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如安装自动环控设备,可快速、精确调节猪舍温度和湿度;在母猪分娩舍,自动供料系统对猪只实现定时、定量精准饲喂,无需饲养人员进入猪舍喂料;与拉塞特机器人合作,提升智能化与数字化水平。

当然,温氏也很重视通过管理创新来要效益。一是人才管理创新,公司建立双通道晋升渠道及竞聘上岗制度,打造合理人才梯队。二是制度管理创新,以业务板块和条线划分健全制度体系。三是信息化管理创新,建立大数据管理中心及辅助决策系统,开发特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效管控。

此外,温氏始终围绕“精益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精益理念,在养殖场、饲料厂、屠宰厂等生产场景落地实践,全面有序推进“精益生产”行动,全方位消除八大浪费,提升生产效率和人员效率,较好实现降本增效之目标。


03

转型食品成长无边界

展望未来,温氏千亿之后,又何去何从?

在主营的畜禽养殖业务上,温氏还有不小成长空间。在生猪赛道,中小养殖户在资金、技术、销售议价能力等方面与规模化养猪企业无法比拟,市场竞争处于劣势而逐步退出市场,生猪养殖集中度还有不小上升空间。

2025年,温氏规划肉猪销售目标为3300万-3500万头,较2024年上升9.3%-16%,此后数年内依旧按照“提质稳速”的原则,有节奏地增加出栏量。此外,温氏在降本上持续发力,与行业平均养殖成本拉开差距,亦是业绩增长点。

在肉鸡赛道,2024年温氏销售量突破12亿只。但相比海外的JBS公司(44亿+)、泰森食品公司(20.8亿+)、巴西食品公司(16.7亿+)等巨头,还有一些差距,亦是温氏未来在肉鸡市场的成长空间。

当然,温氏未来更大的成长空间则来源于从传统养殖型企业向食品型企业升级与转型,主要包括推进发展屠宰、食品加工等产业链延伸业务。

预期未来,温氏产业链一体化大有可为。一来,可通过改善产品结构来溢价,从毛猪到鲜猪肉以及向更高附加值的肉制品加工以及预制菜延伸。二来,可改善销售渠道,从传统批发到连锁商超、连锁餐饮、食品加工企业直接供货,在C端直接对接消费者,可考虑打造猪肉品牌等。

目前,温氏产业链一体化发展重点在屠宰业务,且已取得显著进展。据公司此前披露,已有4个生猪项目投入运营,年屠宰产能为400万头,还有3个在建项目,预计能够增加年屠宰产能300万头。

温氏打通屠宰环节,意义重大。一方面,屠宰未来预期可以实现稳定盈利,为业绩增长贡献力量。按照行业50-100元每头的屠宰利润,倘若未来温氏将总出栏量中的20%自行屠宰的话(总出栏量按3000万头来计算),屠宰这部分业务将贡献3亿-6亿元利润。

另一方面,温氏自行屠宰,可以实现猪肉溯源,亦可为上游养殖环节提供宝贵的数据反馈,形成一定协同效应,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安全可溯源的猪肉产品,对于商超互联网平台、高端食品企业等高价值客户会更有吸引力,销售单价理应比普通的白条批发市场会有小幅溢价。

当然,更为最重要的是,温氏只有打通屠宰环节,才有依靠品牌获取利润的可能,才会有继续往下延伸做肉食品加工等业务的基础。

总之,温氏当前主营的畜禽养殖以及未来介入产业链一体化,业绩成长空间与潜力十足。

不过,当前因大市环境、投资者风险偏好等因素,截至1月21日,  温氏最新PB仅为2.82倍,位于2015年上市以来低位水平,被市场低估程度较为明显。未来,温氏的资本价值有望实现良性回归。

▲温氏股份PB历年走势

来源:Wind

2013年,温氏正式提出“千亿企业,百年温氏”的企业愿景。如今,温氏千亿已至,守正创新,百年在路上。





THE  END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衷心感谢您订阅《华商韬略》,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敬请星标华商韬略公众号,感谢支持,期待长久伴您同行。

华商韬略出品

主编:毕亚军  责编周怡

美编宋晓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东方IC,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


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
敬请联系:010-65580525

zy@hsmrt.com  周总监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
签约账号【华商韬略】原创内容
◆◆◆

点赞”是喜欢,“在看分享”是真爱

华商韬略
聚焦标杆与热点、解构趋势与韬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