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全球化:越站越高,越扎越深,越创越新

财富   财经   2025-01-13 20:31   北京  


全球化,就是深耕本土化。


作 者张静波
华商韬略出品ID:hstl8888


拉斯维加斯,美国著名赌城。


除了赌城,它其实还是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风向标,这里发生的事情,足以改变世界产业格局。


2006年,三星在这里发布了划时代的大尺寸液晶电视,惊艳世界。


此后,统治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几十年的索尼,黯然消退,三星取而代之。


二十年后,TCL在这里发布了同样划时代的产品。



让三星站上世界之巅的,是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这里是全球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消费电子展,也是展示世界前沿科技的大舞台,被誉为科技界的春晚。


过去三十年,这里上演了龙争虎斗,索尼、三星、LG等日韩巨头,你方唱罢我登场。


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格局,也在这种巨头的轮换中更迭。


CES也因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2025年CES,吸引了来自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多家参展商,创历年之最。三星、LG强势依旧,只是多了一个强劲的中国对手——TCL。


本届CES,TCL以2342平方米展台面积,成为参展面积最大的中国品牌,而且在主展场就挨着三星,与国际大品牌同台竞技。



回想1991年,TCL首次参展时,展台面积仅有9平方米,几乎无人关注。


斗转星移的,不止参展规模,还有产品和受关注度。


过去几十年,显示产业一直由日韩巨头引领,从夏普液晶电视到三星OLED,中国企业只能跟随、模仿。


但这种格局,在近几年不断被改写。


Mini LED是目前全球高端大尺寸电视的主流技术之一。


TCL早在2016年便开始布局,并在全球率先量产了Mini LED电视。此后,TCL一直是全球Mini LED技术的引领者。


本次亮相CES的全新一代QD Mini LED电视X11K,以最强万级分区技术,将Mini LED电视画质提升至行业新高度。


X11K还搭载TCL自研伏羲AI大模型,为用户带来更加智慧的交互体验。


115吋QM891G,更是突破行业内最大Mini LED电视量产尺寸的限制,让众多老外看了大呼过瘾。


不仅Mini LED,在三星、LG最擅长的OLED上,TCL也正在打破垄断。


过去,传统OLED采用蒸镀技术,不但成本高、大尺寸化困难,整个产业链从设备到材料还都掌控在日韩厂商手中。


TCL换道超车,以印刷OLED技术,解决了蒸镀OLED的诸多弊端,让大尺寸OLED可以像印刷报纸一样,低成本地生产。


本次CES上,TCL展示了全球首款量产的印刷OLED专显屏。


目前,该产品已经用在医用影像设备上,未来将拓展至手机、电视、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TCL在显示技术上的创新,打破了过去几十年,全球高端彩电市场由日韩垄断的格局。



来自市场研究公司Omdia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TCL超大尺寸高端电视(80英寸以上)出货量,首次超过三星。


对此,有外媒评价道:这是中国制造的又一次胜利。


除了Mini LED、印刷OLED,本次CES上,TCL还带来了电竞屏、雷鸟智能AR眼镜,以及全球首款分体式AI陪伴机器人、TENET洗护机器人等25大品类的前沿产品。


新技术改变全球消费电子产业,也给TCL这样的中国品牌带来重新洗牌的机会。


2025年CES上,我们能明显感受到这种格局的变化。


不仅是展台面积从9平方米扩大到2342平方米,更重要的是,中国品牌在CES这样的世界舞台上,越站越高。


过去,中国企业每年参展,但其产品大多数时候,被视为三星、LG、索尼等日韩高端品牌的廉价替代品。


而现在,TCL等中国企业以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了震撼。中国品牌不再是廉价代名词,而是:


在世界舞台上,可以比肩国际大品牌的存在。



到海外去,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寻找增量!


1990年,第一次以参观者身份,参加美国CES展的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但这在当时,也仅仅只能是感慨。


在所有海外市场中,北美是全球品牌必争的高地。这里竞争激烈,渠道、品牌、技术生态交织,多方博弈复杂。


尤其三星、LG等品牌在美国根深蒂固,想在这里立足谈何容易。


事实上,直到14年后的2004年,TCL才通过收购法国汤姆逊第一次打入美国市场,又过了六年,才开始经营TCL自营品牌。


真正在美国市场上取得突破,已经是2018年的事。


那一年,TCL超过韩国LG,电视销量干到全美第二。之后,又凭借大屏高端突破策略,拿下98吋电视北美第一。


这表面上看是产品的成功,但背后离不开:TCL十几年扎根美国本土化,从研发、生产到渠道、营销等全产业链的布局和支撑。


从2011年开始,TCL抓住机会,与美国各大零售商合作。


到了2017年,它已进入亚马逊、沃尔玛、Costco等美国六大零售渠道,实现主流渠道的全覆盖。


为了更好地服务美国消费者,TCL还通过收购、改造、扩建等方式,在墨西哥打造了MOKA和MASA两大工厂。


同时,在硅谷建立研发中心,聚焦人工智能和最前沿的显示技术。


今年CES期间,李东生出访第一站就是到美国公司总部了解业务情况。


“过去几年中美贸易关系复杂严峻,对业务冲击很大,经过全球供应链重组,TCL美国业务恢复增长。”


2024年,TCL美国营收增长了20%,产品结构也进一步优化,拿下90吋以上大尺寸高端产品市场第一。


对此,李东生表示:


“北美团队士气很高,重塑供应链和优化产品结构后,有信心今年再实现30%的增长。”



中国企业出海,在过去几十年,大多是简单的代工或者卖产品模式,货虽然卖出去了,但在当地没有任何根基。


相比之下,TCL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它选择在海外扎根,把来自中国的种子,送到更远的地方生根、发芽、成长,并在不断地沉淀中,越扎越深。


“全球化就是本土化。”李东生说,“只有扎根当地,竞争力才是扎实的。”


在这个过程中,TCL并不满足于在当地做一个打螺丝的工厂,而是努力融入本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同发展。


TCL的这种认识,最早来自越南。


1999年,TCL第一次出海就遭遇大麻烦。在越南,由于人生地不熟,迟迟打不开市场,连续亏损18个月。


痛定思痛的TCL,反复研究了当地环境和用户需求,针对越南雷雨天气多,推出了具有防雷功能且信号接收更好的产品,结果大获成功。


以此为基础,TCL在越南平阳和广宁,建起了三座本土化工厂。


李东生后来回忆,越南经历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出海不是一锤子买卖,企业在海外落地生根要靠长期积累与反复磨合,本土化不是口号,而是要在产品、团队、供应链各个环节扎实推进。


以越南为始点,过去25年,TCL在全球布局了46个研发中心、38个制造基地,用坚持换来产业链的落地生根。


光是布局产业还不够,要想真正扎根本土化,还要在文化与消费心理上打动用户。


在北美市场上,TCL通过赞助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NFL),迅速拉近了与美国民众的距离,提升了品牌形象。


橄榄球是美国人最喜爱的运动之一,其地位跟乒乓球在中国一样。


当TCL成为NFL官方合作伙伴,与球队、明星、观众互动,与社区互动公益,它不再是一个外来品牌,而是融入了美国主流文化。



这种本土化营销,一直是TCL拉近与全球消费者距离的法宝。


在欧洲,TCL签约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等五支冠军球队。在南美,TCL连续三次赞助了美洲杯。


扎根本土化,最深入的方式就是,与当地人交朋友。


从2006年起,TCL推出海鹰计划,向全球各地输送了1万名人才,他们努力融入当地文化和风俗,与当地人并肩作战。


数年前,墨西哥连续遭遇地震。


关键时刻,为了处理供应链遗留问题,7名中国外派员工与当地伙伴,冒着余震的危险,连续工作到深夜。


李东生自己,也同全球主要合作伙伴,保持着深厚友谊,经常坐飞机满世界跑,拜访各地的老朋友。


无论产业链本土化,还是与当地人交朋友,这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相比简单的卖产品模式,它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资源和精力,一城一池去经营,但好处也显而易见。


与当地水乳交融的关系,不仅让TCL对全球消费者的需求洞察敏锐,也使其在动荡的产业格局中,多了一份韧性。


2018年以来,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遭遇了各种贸易壁垒。


但本土化越扎越深的TCL却在这轮风暴中,逆势生长,过去5年,海外营收从590亿元增长到1253亿元。



全球化并非坦途,也会经历波折,有时候甚至是惊涛骇浪。


2004年,TCL就遭遇了这样一场风暴。


那一年,TCL收购了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本想借此开拓海外市场,谁知刚收购没多久,汤姆逊彩电业务就急转直下,连续两年巨额亏损。


至暗时刻,李东生承受了巨大压力。为了脱困,他想尽一切办法。


尽管这次并购,在当时被认为是失败的,但20年后回头再看,它的价值却越发凸显。因为这次收购,TCL获得了构建全球化营销和供应链体系的能力。


这是TCL今天庞大的全球化体系的起点。


“我们呛了一口水,但也由此学会了游泳。”李东生说。


除了全球化体系,这次收购还让TCL意识到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性。


收购法国汤姆逊,恰好赶上彩电技术从CRT转向平板显示,尽管汤姆逊彩电也有很强的背投技术,但最终输给了液晶路线。


TCL对这一转换预估不足,也导致了当时被动的局面。


这突如其来的技术变革,让TCL意识到:必须向上游进军,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掌握产业主动权。


2005年7月,在并购最艰难的时刻,TCL工业研究院在深圳成立。


这个研究院只是一个始点,它寄托着TCL对于核心技术的渴望,首先就是在液晶显示上的突破。


从2007年开始,TCL投入巨资,进军液晶面板行业,并以TCL华星为抓手,布局上游产业链。


紧接着,又在Min LED、印刷OLED等新兴显示技术上,不断引领行业,扭转了过去中国企业依赖日韩技术的被动局面,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过去六年,TCL研发投入超过600亿元,持续布局新兴显示、人工智能等领域,并借助全球研发高地布局前瞻研究。



没有这种长期的研发投入,TCL就不可能在美国CES等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没有上游核心技术的根基,再多的海外工厂和销售网络,TCL也很难在国际市场上与三星、LG等巨头同台竞技。


甚至,有可能在下一次重大技术切换中掉队。



李东生说,每到年终和新岁之交,他都会回顾企业的海外历程,并思考未来方向。


在这些回顾中,2004年一定是他绕不开的时刻。


那一年,TCL因为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深陷泥沼。在接受采访时,有记者曾经问李东生:“如果再来一次的话,还会做同样的决定吗?”


李东生没有迟疑,果断答道:


“还会。没有一个世界级的制造企业不是跨国经营的。”


那时的李东生,已经意识到,中国企业如果不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寻找增量,就难以形成持续的综合竞争力。


于是,才有了后来那句著名的话:不出海,就出局!


在这个信念支撑下,从1999年在越南踏出国际化第一步开始,TCL用25年时间,书写了自己的全球化征程,并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别人的出海之路。


这条路总结起来就四个字:产业出海。


具体来讲,TCL立足于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和产业链优势,在当地建设生产基地,与当地企业共建产业配套链条,培育当地产业生态,进而实现双赢。


在这种模式下,TCL输出的不仅是终端产品,更将中国制造的经验和技术能力,融入当地工业体系。


过去25年,这种出海模式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它将TCL的业务带到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TCL也是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一个缩影。


从简单的出口贸易,到本土化制造,再到全球化产业链共建,从低价竞争到技术引领、品牌塑造,从C端产品出海到B端业务出海,中国企业在不断向上生长。


2024年7月,李东生开始了一段全球之旅。


在这场行程超过4万公里的长途跋涉中,李东生的足迹踏遍美洲、欧洲和亚洲,这位TCL创始人、董事长,站在世界尽头的乌斯怀亚灯塔感慨万千。


在别人眼中,这里或许是终点,但对TCL来讲,这更像是下一个长周期航程的起点。



相比25年前的越南,今天的TCL有了更高起点,也具备在CES这样的世界舞台上与三星同场竞技的实力。


但同时,面对贸易摩擦等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企业也正迎来更艰巨的挑战,同时也是产业升级的机会。


B端业务出海,就是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


在李东生看来,与C端业务出海相比,B端业务出海未来将推动中国技术与标准出海,同时把核心能力留在国内,继续争取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未来,与C端业务出海相比,B端业务出海能够更多地推动中国技术与标准出海,同时把核心能力留在国内,继续保持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前路虽难,行则将至星辰大海。


在2025年CES开幕前,李东生再次表达了对全球市场的信心,并表示:全球化是TCL最为亮眼的标签!


事实上,这不仅是一个标签,更是一个全球化的样本。


对中国更多的出海企业来讲,TCL的全球化告诉我们:


只要深耕本土化、强化技术力,中国制造、中国创新就能在更宽广的世界舞台上生根、开花、结果。



[1]《TCL李东生:产业出海不是外移,而是共赢》经济观察报
[2]《从跨海到翻山,全球化至暗时刻如何重塑TCL》远川研究所




THE  END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衷心感谢您订阅《华商韬略》,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敬请星标华商韬略公众号,感谢支持,期待长久伴您同行。

华商韬略出品

主编:毕亚军  责编周怡

美编宋晓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东方IC,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


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
敬请联系:010-65580525

zy@hsmrt.com  周总监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
签约账号【华商韬略】原创内容
◆◆◆

点赞”是喜欢,“在看分享”是真爱

华商韬略
聚焦标杆与热点、解构趋势与韬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