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丨点击推文,收获温暖~

文摘   2024-12-21 10:19   新疆  


12月21日

今天冬至
八百个人告诉我要吃饺子
醋都准备好了
可没人告诉我
搁哪吃 谁请客
更没人问我爱吃啥馅
……

算了算了
和小编一样没吃到饺子的家人们
不如就来看看
冬至的习俗和味道吧~

                 冬至节气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也是阴阳二气转换之日,从此阴气盛极转衰,阳气开始萌生,生命的活动将开始缓缓由衰转盛,由静转动,因此冬至又称“一阳生”,民间亦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


冬至吃什么是很有讲究的
天南地北的“冬至美食”不尽相同
大家最熟知的便是
“北方吃饺子 南方吃汤圆”



     冬至习俗






冬至节,民间历来十分重视。先秦时期,南北各地风俗文化各异,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节日有历史,乏记载。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著作上鲜有记载。




北方吃饺子


北方冬至吃饺子习俗源远流长,寓意团圆和驱寒。相传此习俗起源于汉代,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发明“祛寒娇耳汤”救治冻伤百姓。饺子形似耳朵,象征健康,冬至吃饺子意在驱除寒冷,迎接新春,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南方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传说                 




听张仲景讲“冬至吃饺子”的由来,了解祛寒娇耳汤。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为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传,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有一年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们饥寒交迫,面黄肌瘦,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于是,他在冬至这天让弟子们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熬制“祛寒娇耳汤”来医治冻疮。这个汤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和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冻伤的耳朵就治好了。
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吃,以此纪念张仲景舍药治病的善举。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张仲景的怀念,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互帮互助、关爱他人的美德。

                 冬至三候                 

“冬至”有三候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
此时阳气虽已生长
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
土中的蚯蚓仍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
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
而冬至一阳生
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
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潺潺流动
并且散发出温热的气息

                 画“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民俗艺术品,起源于明代,与中国北方的“数九”习俗密切相关。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从冬至后算起,每九天为一“九”,共九九八十一天。九九消寒图通过不同的形式,如画圆圈、梅花或写双钩空心字等,每天根据天气变化填充,以记录天气阴晴和预示春天到来。

画梅花图是九九消寒图的一种形式。在冬至当天,画一枝墨色梅花,上有九朵,每朵花开九瓣,一共是81瓣。每天根据天气变化,用红笔或其他颜色的笔着色一瓣,等到全部花瓣都染完,就代表寒冬已过,春天到来。这种方式既富有诗意,又能够记录天气变化,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一种体现。

通过画九九消寒图,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为了度过寒冷冬天的智慧和民俗文化的魅力。


冬至是岁月的一次深深的呼吸
在这个冬日的节奏中
让我们放慢脚步
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每一刻
感受家的温馨
今日冬至
愿冬日所盼 终如约而至

小编祝大家
冬至安好 团团圆圆~






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的铺垫。


- END -


来源 | 霍尔果斯融媒体中心

主编 | 晏显成

副主编 | 王振宇

责编 | 单如辉 魏丽娟 

编辑 | 谢伊代·吐尔逊

记者:谢伊代·吐尔逊

霍尔果斯市零距离
聆听城市声音,聚焦产业发展,讲好特区故事,展现魅力新城。记录霍尔果斯,我们始终在一起!欢迎关注“霍尔果斯市零距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