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节
12月21日
冬至节气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也是阴阳二气转换之日,从此阴气盛极转衰,阳气开始萌生,生命的活动将开始缓缓由衰转盛,由静转动,因此冬至又称“一阳生”,民间亦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
冬至习俗
冬至节,民间历来十分重视。先秦时期,南北各地风俗文化各异,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节日有历史,乏记载。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著作上鲜有记载。
北方吃饺子
北方冬至吃饺子习俗源远流长,寓意团圆和驱寒。相传此习俗起源于汉代,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发明“祛寒娇耳汤”救治冻伤百姓。饺子形似耳朵,象征健康,冬至吃饺子意在驱除寒冷,迎接新春,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南方吃汤圆
冬至传说
听张仲景讲“冬至吃饺子”的由来,了解祛寒娇耳汤。
冬至三候
画“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民俗艺术品,起源于明代,与中国北方的“数九”习俗密切相关。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从冬至后算起,每九天为一“九”,共九九八十一天。九九消寒图通过不同的形式,如画圆圈、梅花或写双钩空心字等,每天根据天气变化填充,以记录天气阴晴和预示春天到来。
画梅花图是九九消寒图的一种形式。在冬至当天,画一枝墨色梅花,上有九朵,每朵花开九瓣,一共是81瓣。每天根据天气变化,用红笔或其他颜色的笔着色一瓣,等到全部花瓣都染完,就代表寒冬已过,春天到来。这种方式既富有诗意,又能够记录天气变化,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一种体现。
通过画九九消寒图,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为了度过寒冷冬天的智慧和民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