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清流,宋元符元年(1098)置县,漫长的千余年间,这片山明水秀之地,哺育和造就了一批耿介廉明、著书立说、捐躯报国、侠义救民、才艺超群之士。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龙年至,为了更好地展现清流人文,即日起,清流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开设“读名人、彰自信、勇争先”专栏,在读懂清流历史名人中,传承精神、开拓进取、奋力作为,并激励一代代的清流人成长成才。
本期推出
兴学修史 乔有豫
乔有豫,山东滋阳(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人,赐同进士出身,清道光七年(1827)二月出任清流知县,崇文重教,兴修学宫,主编县志,为世人所乐道。
赐同进士出身是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宋代进士分五甲,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明清分三甲,第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清流之学,在县治之东,始于宋代。清流学宫(孔庙)由于所处之地逼近居民,又无数仞之墙围挡,邑人早有重建之谋划,然却苦于资金困难一直未能实施。上任之初,乔有豫“即以屡年未竟之事为己任”,同众人集议重新谋划,增益其所未载。他带头捐银五百两有奇,城中首事、各里首事等也纷纷捐资出力,“凡用人力之若干,用木石砖甓之料若干,期年庙成”。龙津书院旧有田租,为山长修脯(即酬金),而生童膏火阙如(学费空缺)。道光四年(1820),前任知县黄在中乐育人才,与邑绅商拨樊庙祭田十五石为按课给赏之资,但未历四载,等到乔有豫知清流县事时已归乌有。为保障书院课士,他捐出己俸二十余万文,置买专门用于龙津书院课士田产十一处,共载租米十二石七斗。他在《龙津书院课士田产记》中写道:“欲兴学校,宜振文风;欲振文风,宜养士气。”此外,城西凤翔桥,始于宋“魁星”,屡毁屡建,乃清邑八景之一“西桥横笛”。道光五年(1821),西桥又被洪水拆去小半,不仅百姓往来咸称不便,城中士子也遗憾西桥文化残缺。对于此桥复建,乔有豫相当重视,立即组织人力进行修复,很快两岸畅通,再现西桥文化景观。
在清流,乔有豫还主持修纂《清流县志》,为后人仍留下了宝贵历史资料。清流自宋设县以来,虽已三修县志,但明代陈桂芳、邓应韬主修的旧本因世远年湮,有许多缺漏,清代王士俊增修的版本年岁虽近,但所载记仍有疏漏。治国者以史为鉴,治郡者以志为鉴。而此时又逢汀州府承上宪之令修辑通志,于是乔有豫拿出自己的薪俸数百金,亲自担任县志主修并为之作序。他聘请教谕林蔚春、训民叶珠为协修,孝廉雷可升、恩贡伍嘉猷、拔贡伍凤文等共为纂修,并组织分校者若干人,累月勤劳,嘉惠士林,历时一年,全面完成县志修纂。新修方志仿郑渔仲《通志》之例,在明陈桂芳、清王士俊修纂的《清流县志》基础之上,除卷首外,设舆地、建置、赋役、职官、学校、选举、人物、艺文、食货、摭遗十卷,增加大量内容。“文繁于昔,若网在纲;事增于前,如丝就绪”。知汀州府事长白觉罗诚善评价其“先撮其纲,后系其目,义例贯串,秩然不淆”,并说“作史难,作志尤难,此古人所以有五难之论也”,充分肯定乔有豫为编修县志所付出的努力。该志由北京图书馆收藏,厦门大学、福建省图书馆亦存有抄本。
来源:清流县党史和地方志
作者:王宜峻
编辑:吴建平
初审:罗 汉
复审:杨 颖
终审:伍平位
投稿邮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