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背景下的陸機詩賦論
陸機《文賦》言:「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此二句對詩、賦文體特徵的描述深刻影響了六朝以來的士人文學傳統,尤其是近代以來,隨著朱自清先生標舉「緣情」說,這一論述更成為中國文學走向「自覺」的重要標誌。不過,傳統研究多將其置於漢晉文學史的發展背景中加以考察,對於陸機所言「緣情」、「體物」、「瀏亮」等概念淵源的探求也僅限於早期詩賦論傳統中,本次講座將突破這一傳統,從戰國以來儒學發展的整體視野中梳理上述概念的形成過程,並在基礎上重新評估陸機詩賦論的內涵和價值。講座人也試圖通過這一研究個案,與聽眾一起重新反思二十世紀以來中國文學史研究的得失。
日期:2025年1月9日
時間:下午4時至6時
地點:馮景禧樓 220室
主持:潘銘基教授
語言:普通話
講者:
程蘇東教授
講者簡介:程蘇東,江蘇東台人,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副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兼任《傳統文化研究》副主編、《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委,主要從事漢唐經學史、經學文獻學、先秦兩漢文學、早期書寫文化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臺北)等海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多篇,著有《從六藝到十三經——以經目演變為中心》、《漢代洪範五行學——一種異質性知識的經學化》。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集體)、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青年成果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