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八省联考”考前猜想卷解析版 地理

教育   2025-01-04 17:01   内蒙古  

如果你有理想

那么高考无遗是你理想道路上

需要迈出的一步

2025年高考倒计时154天


20251八省联考考前猜想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村落选址在地势相对平缓的山坳之中,房屋离海洋有一定的距离,地势较高。房屋多用石块砌成,疏密相间的房屋依东南侧群山而建,山墙为硬山承重,屋顶采用坡顶,铺以青瓦,瓦上压石块,形成山抱屋、屋咬山的石砌建筑群。近年来,石塘镇入选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和第二批浙江文艺创作采风基地。下图为石塘镇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石塘镇村落多石砌建筑特征的原因是(   

植被覆盖率低 多大风、大浪天气 石材获取容易 体现当地渔猎文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石塘镇积极申请入选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和第二批浙江文艺创作采风基地,其主要目的是(   

A.改善当地宜居环境B.便于侨乡文化延续

C.挖掘旅游文化内涵D.保护山区生态环境

【答案】1B 2C

【解析】1.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充沛,植被覆盖率高,错误;房屋建造多用石砌说明当地石料来源充足,木料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多用的建材,与木料相比,瓦上压石块说明当地风力较大,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石塘镇村落选址在地势相对平缓的山坳之中,多山地分布,石材资源丰富,建造石屋方便就地取材,建设成本较低,正确;选择石料是不得已之举,不能体现渔猎文化,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根据材料可知,温岭市石塘镇村落是古代人类对环境适应的民居建筑,与现在建筑相比,无论居住条件和选材都不符合现在居住条件的需要,故改善宜居环境不是主因,A错误;房屋多布局在山区,保护石砌建筑,不能保护山区环境,也无侨乡文化的体现,BD错误;石砌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文化和历史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申请入选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和第二批浙江文艺创作采风基地,可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C正确。故选C

2024721日至31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北京中轴线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全球第一个以数字技术全过程参与申报的世界遗产,通过使用高清照扫、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我国申遗团队把这条古老的城市轴线及其历史文化复刻得栩栩如生。完成3-4题。

3.本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期间,北京(   

A.昼渐长夜渐短B.正午日影渐长C.日出东南方位D.昼长短于新德里

4.申遗团队无法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实现(   

A.绘制旅游地图B.航拍轴线走向C.定点古迹位置D.测定建筑年代

【答案】3B 4D

【解析】32024721日至31日,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北京昼渐短夜渐长,A错误;此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正午日影渐长,B正确;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此时北京日出东北,同时北京纬度高于新德里,因此昼长比新德里更长,CD错误。故选B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团队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旅游地图的绘制,可以利用无人机使用遥感技术进行轴线走向的航拍,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对古迹位置进行定位,ABC不符合题意;测定建筑年代需要查询相关文献和咨询专家,或者利用专业设备对材料进行测定,无法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实现测定建筑年代,D符合题意。故选D

近年来,老年人口迁移已逐渐成为我国人口迁移的重要组成。图为19952020年我国各省份老年人口净迁移率(数据未包括港澳台)统计图。完成5-6题。


 

5.图示时段,我国老年人口迁移(   

A.东部地区均为加速迁入B.中部地区均为净迁出

C.西部地区均为加速迁出D.东北地区均为净迁出

6.下列省(区)老年人口迁移率变化的原因,正确的是(   

A.黑生活居住成本较高B.琼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C.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D.新自然环境条件较好

【答案】5B 6C

【解析】5.读图可知,东部地区上海2015-2020年的老年人口净迁移率小于2005-2010年,故不是加速迁入,A错误;中部地区的老年人口净迁移率均小于0,说明均为净迁出,B正确;新疆老年人口净迁移率为正值,说明为加速迁入,C错误;辽宁地区老年人口净迁移率1995-2000年为正值,说明为净迁入,D错误。故选B

6.由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纬度高,气候寒冷,促使老年人口外迁,A错误;海南纬度低,气候条件好,吸引老年人口迁入,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错误;宁夏因区域政策的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使老年人口迁移,C正确;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环境条件较差,D错误。故选C

茎柔鱼、秘鲁鳀、智利竹荚鱼是东南太平洋的重要渔业资源。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期间,秘鲁鳀会向南部及近岸偏移。下图示意三种鱼类在东南太平洋的活动分布范围。完成7-8


 

7.三种鱼类适宜生存的水温整体上由低到高是(   

A.茎柔鱼、智利竹荚鱼、秘鲁鳀B.秘鲁鳀、茎柔鱼、智利竹荚鱼

C.秘鲁鳀、智利竹荚鱼、茎柔鱼D.智利竹荚鱼、茎柔鱼、秘鲁鳀

8.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秘鲁鳀(   

A.适宜栖息地扩大B.近岸捕获难度大

C.渔获总量明显增加D.种群内竞争增加

【答案】7C 8D

【解析】7.根据所学可知,秘鲁沿岸有寒流流经,水温较低,秘鲁鳀分布于秘鲁沿岸,水温最低;茎柔鱼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水温最高;与茎柔鱼相比,智利竹荚鱼分布的纬度更高,水温低于茎柔鱼分布区水温,因此水温整体上由低到高是秘鲁鳀,智利竹荚鱼,茎柔鱼,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势力减弱,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导致秘鲁鳀适宜栖息地减少,产量减少,渔获总量明显减少,A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厄尔尼诺发生年份,秘鲁鳀会向南部及近岸偏移,近岸捕获难度减小,B错误;适宜栖息地减小,会导致秘鲁鳀种群内部竞争增加,D正确。故选D

山西省大同市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资源基地,探测总储量718亿吨,有各类矿山238座。2016年起大同市成功开启了产业转型之路,但目前依然为我国4%的煤炭燃烧炉、9%的火力发电厂和20%的工业锅炉提供燃煤。研究人员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生态环境转型三个方面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发现大同市:经济转型速度>社会转型速度>生态环境转型速度。据此完成9-10题。

9.大同市产业转型发展的背景是(   

A.煤炭价格上升B.碳排放量过大C.煤炭资源枯竭D.产业结构单一

10.衡量大同市转型发展成效的指标可能是(   

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比重采煤技术水平城市人口规模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9D 10A

【解析】9.煤炭价格上升有利于煤炭产业的发展,不利于转型,A错误;大同市的主导产业是煤炭开采,不是使用,因此主要问题不是碳排放量大,B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大同市煤炭资源丰富,没有枯竭,C错误;所以其转型的背景是产业结构单一,D正确。故选D

10.城市转型发展成效的指标由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生态环境转型三方面构成,人均可支配收入体现社会转型效果,第三产业比重体现经济转型效果,①②正确;采煤技术水平不能体现产业转型效果,错误;城市转型发展重点强调产业转型,同时实现环境改善和经济收入的提高,与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错误。故选A

泛亚铁路是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新通道,深刻影响着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区域开发水平,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泛亚铁路开通对中南半岛的交通优势格局和区域开发结构具有深刻影响。图为泛亚铁路规划图和泛亚铁路对中南半岛区域开发结构的影响图。完成11-12题。


 

11.中南半岛区域开发结构以点状集聚为主的国家是(   

A.缅甸老挝B.老挝柬埔寨

C.柬埔寨越南D.越南马来西亚

12.泛亚铁路开通对中南半岛区域开发结构的主要影响有(   

提高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强化国界对要素流动的限制

增强各轴带城市间联系强度利于城市群等功能区域的发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1B 12C

【解析】11.根据中南半岛区域开发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缅甸初步形成了曼德勒内比都仰光的发展轴线,越南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河内岘港胡志明市发展轴线,马来西亚形成了成熟的新加坡吉隆坡槟城发展轴线;老挝的主要城市是首都万象,柬埔寨的主要城市是首都金边,由于其他城市经济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市首位度高,所以老挝和柬埔寨以围绕中心城市的点状集聚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泛亚铁路开通可以提高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中南半岛区域枢纽节点城市增多,正确;弱化国界对要素流动的限制,错误;促进沿海和沿海内陆轴带的发育,增强沿海和沿海内陆轴带城市间联系强度,正确;支撑环泰国湾区域开发结构的网络化,有利于都市圈和城市群等功能区域的发育,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石林岗村是永州市新田县南部的一个小山村,该村先民在缓坡上开垦梯田,修水渠引水,世代种植水稻。十多年前,村民在离村落较远、面积不大的梯田上种植松树、茶树等树木,现已成林,通往此处的引水渠也随之废弃。去年政府有关部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到此片树林,并要求整改。村民遵照政府要求,砍掉树木,恢复耕地,并在地里种植了玉米和薯类。完成13-14题。

13.政府要求村民整改,是为了(   

A.改善生态环境B.维护国家安全C.建设美丽乡村D.调整种植结构

14.恢复耕地后,村民在地里改种玉米和薯类的主要原因是(   

A.更好适应市场B.提高生活品质C.发展多种经营D.减少生产成本

【答案】13B 14D

【解析】13.据材料可知,村民遵照政府要求,砍掉树木,恢复耕地,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A错误;据材料,该村先民在缓坡上开垦梯田,世代种植水稻,可以满足当地居民对粮食的需求;发展林业后,粮食产量下降,故政府要求村民整改,是为了保证粮食产量,维护国家耕地和粮食安全,B正确;砍掉树木,减少植被覆盖率,不利于建设美丽乡村,C错误;林地改为耕地,调整了农业部门,即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不是调整种植结构,D错误。故选B

14.相比种植水稻,改种玉米和薯类可以减少田间管理,减少灌溉,投入减少,从而减少农业的生产成本,D正确;当地发展种植业,主要以家庭食用为主,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A错误;改种玉米和薯类的主要原因不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B错误;当地耕地面积较少,发展农业种植主要为了家庭食用,商品率较低,发展多种经营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

土壤总碳是指土壤中所有含碳化合物的总和,包括无机碳和有机碳。祁连山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山脉北坡某区域土壤受植被影响,总碳含量随海拔升高而下降。下图为该区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总碳含量变化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甲、乙、丙植被类型分别对应的是(   

A.山地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B.山地草原-高山草甸-山地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山地草原D.高山草甸-高山灌丛-落叶阔叶林

16.随深度增加,土壤总碳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风化作用减弱B.土壤水分减少

C.枯落物来源减少D.微生物分解加快

【答案】15A 16C

【解析】15.据祁连山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山脉北坡某区域土壤受植被影响,总碳含量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分析,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纬度较高,且北坡海拔较高,不可能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植被逐渐由山地针叶林过渡到高山灌丛、高山草甸,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随深度增加,枯落物来源减少土壤总碳含量降低,C正确。随深度增加,风化作用减弱,但这不是影响土壤总碳含量的主要因素,A错误。随深度增加,土壤水分不一定减少,B错误。随深度增加,温度降低,微生物分解减慢,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马铃薯营养丰富,喜光耐旱、耐盐碱、瘠薄土地,水肥农药投入低。因鲜薯不耐储存、不便运输及居民饮食习惯等原因,中国人较少以马铃薯为主食。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提出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西北、华北和冬闲田资源丰富的南方地区成为我国推广马铃薯种植的主要区域。甘肃定西市位于黄土高原与西秦岭交汇地带。当地抓住机遇,提出打造中国薯都。为解决山坡地导致的农田碎片化问题,定西市建起了集中连片、水肥一体化滴灌的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与此同时,发展马铃薯深加工,推出以马铃薯为原料的系列食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图示意甘肃定西市位置。


 

(1)从土壤条件分析定西市适宜推广马铃薯种植的原因。(4分)

(2)说明定西市马铃薯标准化基地建设对保障当地粮食稳产高产的作用。(6分)

(3)从消费市场角度说明发展马铃薯深加工对推动马铃薯主粮化的作用。(6分)

(4)定西山区通过发展马铃薯种植实现脱贫致富,有人建议应当在南方山区大规模推广马铃薯种植,你是否赞同,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1)定西(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土地瘠薄;土壤水分含量低;易出现土壤盐碱化等问题;种植马铃薯的效益高于其他粮食作物。(4分)

(2)马铃薯标准化基地建设将碎片化的农田建设成为集中连片的土地,方便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水肥一体化灌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标准化农业设施的使用减小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有利于粮食稳产。(6分)

(3)鲜马铃薯不易储存,深加工可延长马铃薯保存期;有利于扩大马铃薯产品的运输与销售范围;深加工可以丰富马铃薯食品种类,增加食用马铃薯的便利性;改善马铃食物的口感与风味,适应不同消费习惯;提高马铃薯作为主粮的地位。(6分)

(4)赞同:南方山区有大量红壤分布,土壤较贫,(马铃薯耐贫瘠土地,适合大规模推广种植,)种植马铃薯可提高土地利用率;马铃薯耐寒耐旱,南方山区冬季气温较高,推广马铃薯种植可以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在南方山区推广种植马铃薯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不赞同:南方气温较高,不利于马铃薯生长,种植效益较低:南方山区降水较多,山区大规模推广马铃薯种植可能加重水土流失;南方居民不习惯以马铃薯为主食,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较低。(4分)

【分析】本题以甘肃定西市马铃薯种植及主粮化发展战略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粮食安全、农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定西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导致土壤水分含量低。而马铃薯具有耐旱的特性,能够适应这种低水分含量的土壤环境。 该地区易出现土壤盐碱化问题。马铃薯耐盐碱,在这样的土壤条件下依然能够生长。定西土地瘠薄,对于其他粮食作物来说,生长条件不佳,收益可能较低。而马铃薯对水肥农药投入低,同时在瘠薄土地上也能有一定的产量,效益相对较高。

2)马铃薯标准化基地建设将碎片化的农田建设成为集中连片的土地,方便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大型农业机械可以更高效地进行耕地、播种、收割等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集中连片的土地减少了田埂、边界等浪费的空间,能够种植更多的作物,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而提高粮食产量。水肥一体化灌溉有利于精准控制用水,避免了传统灌溉方式中的水资源浪费。根据马铃薯的生长需求进行灌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滴灌可以将肥料与水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了对土壤肥力的过度依赖,即使在相对贫瘠的土壤上也能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标准化农业设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自然灾害,如旱涝、霜冻等。通过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确保粮食产量相对稳定,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目标。

3)鲜马铃薯不耐储存,容易腐烂变质,这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流通和消费。经过深加工后,如制成马铃薯淀粉、马铃薯片等产品,可以延长马铃薯的保存时间,减少因储存问题导致的浪费。深加工后的马铃薯产品通常更便于运输,不易损坏。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将产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扩大了马铃薯产品的销售范围,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购买到马铃薯产品,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深加工可以将马铃薯制成各种不同的食品,如马铃薯面包、马铃薯面条等,丰富了马铃薯食品的种类。 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增加了食用马铃薯的便利性,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通过深加工可以改善马铃薯的口感和风味,使其更符合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适应不同消费习惯,提高消费者对马铃薯作为主粮的接受度,从而提升马铃薯在主粮中的地位。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赞同理由:南方山区有大量红壤分布,土壤较贫瘠。马铃薯耐瘠薄土地,适合在这样的土壤上种植,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 马铃薯耐寒耐旱,南方山区冬季气温较高,与北方地区相比,种植马铃薯可以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即在同一块土地上可以种植更多茬的作物,增加农民的收入。 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在南方山区推广种植马铃薯有利于增加粮食总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积极意义。

不赞同理由:南方气温较高,不利于马铃薯生长。高温可能导致马铃薯生长不良、病虫害增多等问题,从而降低种植效益。南方山区降水较多,大规模推广马铃薯种植可能会破坏地表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南方居民不习惯以马铃薯为主食,市场需求相对较小。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可能较低,农民的积极性不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王佐裂隙堆积位于北京市王佐镇山前地带,是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砖红壤堆积。早期由于构造运动导致石灰岩破裂、崩塌,砾石掉落,后经外力作用把附近土壤、动物骨骼等带入裂隙沉积而成。裂隙中的土壤从上至下呈现黄褐色(含Fe2+化合物为主)至红褐色(含Fe3+化合物为主),(注:强氧化作用,可使Fe2+充分氧化成Fe3+)。如图为王佐裂隙堆积形成过程图。


 

(1)请从磨圆度和分选性两个角度描述砾石的形态特征,并分析原因。(6分)

(2)描述王佐裂隙堆积的形成过程。(6分)

(3)推断裂隙堆积形成时期该地的气候特点,并说明依据。(4分)

【答案】(1)砾石的磨圆度较高,分选性较差。原因:砾石在掉落过程中经过多次碰撞和摩擦,导致棱角被磨圆;同时,砾石大小不一,混杂在一起,分选性差。(6分)

(2)早期构造运动导致石灰岩破裂、崩塌,砾石掉落形成裂隙;后经外力作用,附近土壤、动物骨骼等被带入裂隙中沉积;随着时间的推移,裂隙中的土壤从上至下逐渐氧化,形成黄褐色至红褐色的堆积。(6分)

(3)气候特点:温暖湿润。依据:裂隙堆积中的土壤从上至下呈现黄褐色至红褐色的变化,说明该时期气候温暖,有利于Fe2+的氧化;同时,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动物骨骼,说明该时期降水较多,气候湿润。(4分)

【分析】本题以北京市王佐镇山前地带的王佐裂隙堆积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砾石形态、裂隙堆积的形成过程及当时的气候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b→c→d可知,砾石在掉落堆积过程中数量增多、颗粒减小,不同粒径的砾石堆积过程中,在经过多次碰撞和摩擦,导致棱角被磨圆;同时,砾石掉落、堆积发生在不同时期,导致其大小不一,混杂在一起,分选性差。

2)由材料早期由于构造运动导致石灰岩破裂、崩塌,砾石掉落,后经外力作用把附近土壤、动物骨骼等带入裂隙沉积而成可知,早期的构造运动导致石灰岩破裂、崩塌,断裂处岩体破碎砾石掉落形成裂隙;后经风、流水等外力的搬运作用,附近土壤、动物骨骼等被带入裂隙中沉积;由材料可知,裂隙中的土壤呈现黄褐色至红褐色,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裂隙中的土壤从上至下逐渐氧化,形成黄褐色至红褐色的堆积。

3)由材料可知,黄褐色土壤含Fe2+化合物为主,红褐色土壤含Fe3+化合物为主,且强氧化作用可使Fe2+充分氧化成Fe3+。裂隙堆积中的土壤从上至下呈现黄褐色至红褐色的变化,说明该时期气候温暖,有利于裂隙中的土壤从上至下由Fe2+充分氧化成Fe3+;由材料可知,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动物骨骼,说明该时期降水较多,气候湿润,食物充足,动物数量多。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16分)

银作为重要的贵金属,兼具工业属性和金融属性,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银矿数量众多,有近 1500 个,主要在内蒙古、云南和江西,但这些大多是零零散散的小矿,占比超过 80%,大型银矿占比不到 4%。贫矿多,富矿少,极少有独立银矿,基本都和铜、铅、锌共伴生。图a示意银产业链,图b示意中国银消费量及消费结构。


 

(1)概括中国银矿资源的特点。(4分)

(2)根据图ab分析说明中国银消费状况。(6分)

(3)依据材料阐述保障中国银矿资源供应安全的途径。(6分)

【答案】(1)资源总量多,空间分布不均匀;小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矿床多,独立矿床少。(4分)

(2)2010年之前,中国白银消费量增长较快,2010年之后,消费量较稳定;从银的消费结构看,工业银始终为第一消费领域;其中光伏成为第一大消费领域,且仍不断上涨;钎焊合金的消费占比相对稳定;感光材料消费不断萎缩;非工业银波动变化明显。(6分)

(3)加强国内银矿资源勘查工作,增加银矿查明资源储量;加强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的力度;加强再生银资源的回收;积极拓展海外银矿资源,重视海外共伴生银矿资源的利用;建立国家与民间双重银储备与保障体系。(6分)

【分析】本题以我国银的使用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银矿分布、消费状况和保障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地理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我国的银矿数量众多,有近1500个,主要在内蒙古、云南和江西可知,我国银矿的特点有:资源总量多,分布不均,分散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云南和江西;由材料但这些大多是零零散散的小矿,占比超过80%,大型银矿占比不到4%”可知,我国的银矿以小矿为主,大矿占比低;由材料贫矿多,富矿少,极少有独立银矿,基本都和铜、铅、锌共伴生可知,我国的银矿贫矿多、富矿少;独立矿床少,伴生矿床多。

2)由图b可知,我国银矿的消费量总体呈上升,2010 年之前,中国白银消费量增长较快,2010年之后,消费量较稳定;读图a可知,工业银始终为第一消费领域;读图b可知,从消费结构看:光伏使用占比最大,且逐年增大;感光材料占比不断萎缩;非工业用银如银器、货币用银占比波动明显。

3)针对我国银矿资源的特点,需加强资金、设备和技术的投入,加强国内银矿资源勘查工作,增加银矿查明资源储量;加大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加强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的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把废弃银金属资源化;在拥有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在外投资设厂,积极拓展海外银矿资源,重视海外共伴生银矿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在白银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国家与民间可以增加收储,做好战略储备。

《新梦想2025高考集训简章》


新梦想2025届高考集训预约招生中

咨 询 预 约 报 名

助你拉分复习,赢战高考!

专项提高|思维点睛|院校分析|科学规划

或拨打咨询热线

13284718885

15947026074


内蒙古新梦想
中学生生涯规划、学生心理咨询、各学段学习辅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