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载逢盛世
同心共筑谱华章
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作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爱我中华·系列参演剧目
陕西人艺“茅奖”话剧《生命册》
上海站以下票价享限时85折优惠!
¥380/480/580/680/880
【购票方式】
△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购票△
| 演出地点 |
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 演出时间 |
2024年11月8日(周五) 19:00
| 演出时长 |
约310分钟(含幕休)
*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上下滑动查看)
2015年,李佩甫先生完成了“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生命册》,谈到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李佩甫先生曾说,“《生命册》的时间线横跨五十年,我写就这本书前后用了五年时间,为了找准本书开篇的第一句话,我重回我当年当知青的村庄住了三个月,三个月后,我终于找到了那句话——‘我是一粒种子’,从此开启了我整本书的创作。”
这种对文字创作的极致追求,足以窥见李佩甫先生对文字的敬畏与热爱。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他以五十年的光阴为笔,蘸取生活的酸甜苦辣,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心灵画卷。
原著《生命册》作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编剧李宝群先生为了高度忠实于原著,光是剧本的改编就花掉了整整三年时间。
他在遵循戏剧创作的逻辑下,历经5年精心打磨、先后召开11次专家研讨会、剧本七易其稿、剧目10次修改提升…保留了原著的典型人物、经典情节和思想精华,确保话剧在还原小说精髓的同时,符合戏剧创作的规律与要求。
期间不但反复研读文本,寻找改编成话剧的各种可能性,还要和导演、舞美等主创人员一起去实地进行采风。无论是原作最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最具戏剧张力的情节,还是作者最深刻的情怀与哲思,都是陕西人艺一定会保留和还原的部分。
整部《生命册》的创作与作者的向内探索是相辅相成的,正如李佩甫自己所说:“我觉得如果写一个心灵跨度50年的人,至少要有50年的心理储备和酝酿过程。”
《生命册》话剧承续了原小说的思想力量和精神主旨,对当代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发展和今天的急剧变迁给人的影响和再塑,进行了艺术化的梳理,予以了深层次多向度的思考。
对当代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的心灵变迁与精神裂变也予以深切的关注和表现,对古老乡村,乡村人的生存境况和精神境况也进行了有深度的表现和思考,对底层人物寄寓了深切的人文关怀。
以吴志鹏和骆国栋二人的人生轨迹为主线,将众多各具异秉、遭逢酷烈的草野“畸人”穿插在长达五十年的时代变迁中,从中可以窥见整个平原的风土人情,城市与乡村的时代变迁,也能看到一个人五十年的心灵自省。
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在《生命册》中看到的不是线性的故事情节,而是如树状放射的各色人物。
《生命册》的演出分为上下两部,演出时间近五小时,由于人物众多,事件众多,主创团队对剧作的叙事样式进行了大胆探索,采用现实空间的故事和历史空间的故事交织叙事的方法,现实空间的戏为主线,历史空间的戏不断进入现实空间人物的生活和记忆中。以孤儿“丢”的视角串联全剧,不断引领观众进入人物的内心河流之中,感受人物心灵的律动。
演员们不仅要在舞台上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时还会在演出中跳出自己的角色,这种颇具布莱希特“间离法”风格的舞台表现形式,也为演员们带来了挑战与新意。
扮演“丢”的演员蔺凯对该剧的创作过程感触颇深:“这部作品为我带来最大的不同感受是,主创为‘丢’这个人物赋予了很强的戏剧冲突与性格特色,让我在人物塑造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生命册》就像一幅竖幅的卷轴,它通过‘丢’的生命线去开枝散叶,发散出了许多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许许多多的生命,他们是如何绚烂地、痛苦地、挣扎地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相信这样的故事一定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在话剧《生命册》的舞台上,音乐与演员的声音、舞台的灯光形成了一个融汇一切的总体。在创排的过程中,宫晓东导演经常以音乐伴奏的方式让演员说台词,走调度,让音乐帮助演员找到人物内心的节奏,从而更好地进入角色。
话剧《生命册》将戏剧舞台表演与音乐融合,进行了丰富的艺术表达,作曲家李辉原创设计了大量的歌唱及现场音乐内容,甚至为剧中的每一位主要人物都创作了音乐主题,他说道:“音乐是能够使我们心灵颤动的,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让我们没有了交流的障碍,将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将我们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将《生命册》的主题传递给大家。我希望看过该剧的观众走出剧场时,他们的脑海中能够留下这个戏的音乐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