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借美国",中科院专家点出原因

时事   2024-11-02 16:21   上海  

► 文 观察者网 范维

11月1日晚,参与发现月壤可以制水的中国科研人员、来自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王军强研究员在一场科普活动上表示,有报道称美国已请求中国出借月壤样本,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方的申请“并没有获得批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纳尔逊近日声称,NASA官员一直在与中方讨论关于出借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协议条款。他认为,中国将同意提供样品。

美方有意申请研究中国月壤的消息,最早始于2023年底的一封内部电子邮件,内文称此次申请研究是“有必要的”,不仅是因为中国的月壤样本具有“独特价值”,也因为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已面向国际开放申请。

讽刺的是,自2011年美国《沃尔夫修正案》以来,美国航天局一直被禁止与中国同行合作。但中国的崛起也令美国“眼红”。路透社指出,正是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炮制出的所谓“沃尔夫条款”,构成了对中美航天合作的一大阻碍。NASA称,向中国申请月壤属于“例外情况”,其“已向国会证明了意图”。

11月1日晚,王军强研究员介绍月壤研究的相关知识。 视频截图

在中国知名视频弹幕网站bilibili举办的超级科学晚现场,承担了首批嫦娥五号月壤物性研究任务的王军强强调,月壤异常珍贵,对其申请研究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批流程。

“不要觉得申请到月壤,月壤就归自己了,研究结束要还回去的。”王军强说,一旦对月壤造成意外损害,研究人员和团队就可能被拉入“黑名单”,“将来再也研究不了了”。

据他介绍,截至目前,已有110多家研究团队累计获批80多克月壤。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获批1克月壤后,团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比如使用高标准实验室、安装指纹锁、购买专用手套箱、安装24h、360°全方位监控纪录设备等。

公开资料显示,王军强在月壤矿物中发现了一种以气泡形式存在的氦三资源,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一种通过月球矿物与内源氢反应生产水的全新的方法,为未来月球能源开采和科研基地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2年11月16日,中国航天博物馆在北京开馆。图为参观者观看月壤样品展陈。中新社编辑 侯宇 摄。ICPhoto

2020年嫦娥五号任务圆满完成,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从月球表面采集样品的国家。今年的嫦娥六号任务,又使中国成为第一个从月球背面带回样品的国家。

今年8月,一则“中国科学家发现利用月壤大量生产水的全新方法”的重磅报道,引发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王军强即是相关研究文章的通讯作者之一。

中国研究团队确认,利用新方法,1克月壤中大约可以产生51-76毫克水。以此计算,1吨月壤将可以产生约51-76千克水,相当于100多瓶500毫升的瓶装水,基本可以满足50人一天的饮水量。

路透社评论称,月球水的重要意义远不止于让人类永久驻留月球。报道援引NASA局长纳尔逊今年5月的话称,在月球上发现的水可以用来制造氢火箭燃料,为进一步探索火星和其他目的地提供动力。

通过加热月壤收集月球水的原位开采与利用策略示意图。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网站

近几个月来,随着嫦娥五号月壤研究成果不断出炉,嫦娥六号又带回月背“土特产”,月壤研究已成为科学界最受瞩目的话题之一。

今年10月,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在意大利米兰开幕,在美、欧、日航天机构负责人等参会者的见证下,中国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展示了中国嫦娥六号任务今年取自月球背面的土壤样品,这是该月壤样品首次亮相海外。路透社称,嫦娥六号任务首次实现月背采样,“被广泛视为中国太空力量地位不断上升的证据”。

李国平介绍,“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第二批国际申请即将开始,欢迎全世界科学家开展联合科学研究。”

此外,在今年9月央视的报道中,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李春来介绍,“嫦娥六号(对国际开放申请)要过一段时间,肯定是我们中国科学家多研究一段时间再说,这是惯例。”

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召开,国际宇航大会与会人士参观展出的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 视觉中国

据路透社10月23日报道,NASA局长纳尔逊当时表示,NASA正在同中方官员进行谈判,以便让美国科学家对中方月壤样本进行研究。在他看来,与中方的谈判会有“积极”的结果,中国也会答应提供样品的请求。纳尔逊称,大约有四所美国大学已提出申请。

报道经更新后澄清,纳尔逊所指的月壤谈判应是指嫦娥五号月壤样本。NASA发言人表示,美方尚未与中国就申请嫦娥六号月壤样本的前景展开讨论。

有美国官员透露,过去一年里中美加强了太空领域的沟通和协调,表明美国对华太空策略出现转变。但也有美官员纠结,与中方合作可能会有损美国对华强硬姿态。

今年6月,中国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司负责人刘云峰表示,中方先后制定了月球样品管理办法和月球样品及科学数据的国际合作实施细则,详细公布了月球样品研究的申请流程和开展月球样品国际合作的具体信息。中方欢迎各国科研人士按照有关流程提出申请,共享惠益。

7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应询表示,中国政府对中美航天交流合作持开放态度。

“美方似乎忘了‘沃尔夫条款’等国内法的存在,不知道美国科学家和相关机构会不会被本国政府允许参与对话交流合作。”毛宁说。

来源|观察者网


推荐阅读

观察者网
关注我们,一起观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