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家5代人住日军炮楼58年,因墙体太厚,耗费20年才通上暖气
乐活
2025-01-17 00:07
山东
你能想象吗?有一座炮楼,它见证了战 争的硝烟,却也在和平年代成为了五代人的家。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山东青岛李沧区的故事。孙从孝一家,就在这座炮楼里,度过了整整52年的时光。1937年,抗 日 战 争的烽火点燃了华北大地,日 军铁蹄肆虐,山东也未能幸免。为了巩固占领区,日 军在各地修筑了坚固的炮楼,企图以此威慑抗 日力量。在青岛李沧区,就矗立着这样一座炮楼,它砖石结构,外墙又加了一层厚厚的水泥,墙体厚度竟达72厘米,堪称坚不可摧。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炮楼也随之易主,成了青 岛电 力公 司的员工福利房。孙从孝的父亲,作为公司的一名老员工,面对家庭人口多、宿舍狭小的困境,得到了领导的特批,分到了这座特殊的“福利房”——炮楼。当孙从孝一家来到李沧区永安路39号,看到这座三层高的炮楼时,心中五味杂陈。但转念一想,住在这里总比挤在狭小的宿舍里要宽敞得多。于是,他们开始动手修缮炮楼,用洋灰水泥修补地面和墙体,将射击孔改成窗户,安装了玻璃。虽然生活条件简陋,自来水需要从别处打来,做饭也在外面生火或从食堂打饭,但一家人还是住得其乐融融。这一年,对他来说意义非凡,不仅因为搬进了新家,更因为他即将接过父亲的班,成为青 岛 电 力的一名员工。1975年,孙从孝接了班,结了婚,父母也退了休。为了让炮楼居住更加舒适,他开始着手改造,利用炮楼上的弹孔通上了水和电。但炮楼窗户不朝阳,冬天里阴冷难耐,老两口的腿脚都不好,一到冬天就会腿疼。孙从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给炮楼通上暖气。然而,给炮楼通暖气并非易事。暖气管子粗,必须重新钻孔,而炮楼的墙壁厚度达到了72厘米。当时根本没有设备能打这么深的孔,孙从孝只能无奈放弃。这一等,就是十几年。1992年,青 岛市 政 府决定为所有居住在老房子里的居民免费安装暖气。孙从孝闻讯后,马上提出了申请。然而,施工队来了后却发现,炮楼内部是砖石结构,用大型施工设备强行钻孔会破坏其结构稳定。孙从孝和家人商议后,只能再次放弃计划。时间一晃到了2004年,企业住 房改 革开始,孙从孝用工龄加现金的方式买断了炮楼的产权。虽然炮楼住了几十年仍不通暖气,但孙从孝还是感到欣慰,因为这座炮楼已经成为了他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2年,新的施工设备到位,市政 府又让施工队过来尝试。这一次,在新设备的加持下,暖气孔终于挖通了。从施工队第一次前来到最后工程结束,整整过去了20年。这20年里,孙从孝从年轻小伙变成了中年大叔,但他对炮楼的热爱和执着却从未改变。五代人在炮楼里生活,虽然“五世同堂”听起来很美好,但圆滚滚的炮楼毕竟不是真正的住房。子女们长大后相继搬离,开启了全新的生活。而孙从孝和老伴也在晚年等来了新的契机。2014年,青 岛市 政重新规划,一些老企业的宿舍都被划入拆迁之列。孙从孝父亲当年没有入住过的宿舍小房也得到了拆迁补偿。孙从孝用拆迁款加上自己的积蓄买了一所真正的房子。住进新房后,孙从孝和老伴高兴了一阵子。新房条件很好,通风采光都比炮楼强。但炮楼毕竟给了他们几十年的回忆,想一下子割舍还真不容易。如今,孙从孝最大的心愿就是再次集中资源修缮一次炮楼。60多年过去了,炮楼又出现了年久失修的迹象,经常漏水。他认为炮楼虽然是自己的住房,但也是一个战 争年代的文物,值得保留和修缮。他希望能得到社会的援助,让这座炮楼继续留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那段特殊历史的见证。
好祝福
每日更新精彩文章!让你的生活有你有我有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