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跌了,要卖出吗?

文摘   2024-12-08 18:15   北京  

股市的规律总是涨跌跌跌,在上涨和下跌中间循环。

最近这股市,经过前段时间火热,明显又凉下来。


比如大家看上证指数,最高的时候突破3600点,最近已经多次跌破3300点。

还有成交量,最高的时候3.48万亿,日均2万亿以上,最近下跌到1.5万亿左右。


就算在财经媒体上,看空的声音也是越来越多。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要卖出?

还有没有必要坚持定投计划?


1

投资的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


股票投资的收益主要来自两部分,

第一是短期估值波动,比如牛市来了,买股票的人越来越多,推动股价上涨;

第二是长期价值增长,比如行业发展,上市公司盈利增加,给投资者更多分红。


这有点像是吃东西。

比如有兄弟两个。

哥哥不挑食,啥都爱吃。突出一个吃啥啥不剩。

弟弟嘴巴叼,没有爱吃的东西就宁愿饿着,偏偏他爱吃的东西又很少。


哥俩对比起来,

弟弟更像是美食家,能享受食物的美味。对好吃的/不好吃的,明辨是非,爱憎分明。

哥哥则会更加营养均衡,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如果兄弟俩出生在富贵人家,有专门的厨师伺候,像弟弟一样也不是不行。

但是如果他们生在动荡年代,所有人都吃不饱饭,更加不会有人照顾弟弟的喜好,哥哥这种能茁壮成长的概率更大。


把这个道理放在投资上:

哥哥就属于是长期投资者,一直坚持定投,不挑食。

不管牛市还是熊市,也不管疯狂还是萧条,他就认准一个心思,一路定投。

这种方式对大环境要求不高。只要宏观环境能保持在温饱线以上,上市公司一直赚钱,最后的成绩总错不了。


弟弟则是短线投资者,不仅要择时,还要择股。

要选择最好的投资时机,买入最好的品种。买对了就是吃大肉,如果一直没有机会,抓不住机会,就要一直饿着。

对这种投资者,除非背后有足够的资金+技术支持,成长历程会相当艰难。


2

穿越牛熊的利润


长线投资的收益来自公司盈利增长,更加稳定。

短线收益则是要依靠市场情绪,难以捉摸。


先锋领航集团的创始人约翰·伯格(John Bogle)曾经把这个观点量化,用一个公式表达出来:

股票长期回报=股息率+每股盈利增长+每股估值的变动


公式里前两项来自上市公司:公司盈利+盈利增长。

最后一项估值变动更多来自市场,受到短期情绪的影响。


举个例子。

很多人调侃“A股永远3000点”,实际并非如此。

大家可能知道沪深300全收益指数。

跟沪深300指数相比,沪深300全收益指数涵盖了历史上的股票分红。

比如某权重股价格10元,分红1元。分红后股价除息到9元。

除息后的价格下跌,会导致沪深300指数下跌,但是不会影响沪深300全收益指数。


自2004年12月31日的基点1000点,到今年11月29日,沪深300指数上涨了291.6%,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上涨了460.9%。

多出来的169.3%,就是这么多年的红利和红利再投资的收益。

简单说:如果你完全模拟沪深300指数持仓,并且红利再投资,这些年的收益大概就是460%,年化收益8.9%


接下来,咱们按照约翰·伯格的公式,把沪深300全收益指数这些年的收益分成三个部分:

股息率-历年股息率累计值

每股盈利增长-每股净利润相对于期初值的涨幅

每股估值的变动-市盈率TTM相对于期初的涨幅


通过把利润分解就能发现,这些年来投资的大部分利润,都来自股息率累加和盈利增长的贡献。

最后估值变化的影响很小。如果遇到牛市,确实能通过市盈率增长赚钱。但是在随后的熊市里边,这些赚到的钱很快也会还回去。

只有上市公司盈利带来的收益才是实实在在的,最后赚在手里的钱。


3

总结


无论前段时间强势上涨,还是最近再次走弱,都属于是短期情绪波动的影响。

做投资不要太在意这些波动。

通过长期坚持定投计划,可以赚到上市公司盈利持续增长的收益。

这才是长期投资过程中更可靠的利润来源。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以上内容仅为投教知识分享,相关假设分析和判断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或建议。
市场有风险,投资者应独立思考、独立决策。

阿牛养基场
定投技术哪家强,关注阿牛养基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