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生命的守护者,以爱守护生命的起点
健康
2024-11-18 19:01
吉林
这里有最娇弱的新生命,也有最坚强的守护,这里收治的是刚出生至28天之内的危重患儿,这里是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长春市妇产医院)新生儿监护室(NICU)。没有父母的陪伴,医护人员当起了孩子们的“临时妈妈”,以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护理和高度的责任感,为危重新生儿筑起一个温暖的家。我们的小主人公——小雨桐(化名)在妈妈的肚子里只待了29+1周,出生时体重仅950g。她的提前到来,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足月新生儿胎龄要满37周至42周,这个小家伙太小了,很多器官都没发育好,大腿只有成人手指那么粗。”新生儿科主任王玉惠介绍,“在医学领域,不足32周出生的宝宝被称为极早产儿,这类早产儿面临着诸多急性并发症的风险。出生后这关键的‘黄金一小时’,对新生儿来说至关重要。”由于尚未发育完全,小雨桐像“水晶娃娃”般脆弱,想让她活下来,需要经历六关:体温关、呼吸关、感染关、营养关、黄疸关和出血关。每一关都困难重重,哪一关没闯过,都会带来致命危险。小雨桐被转运至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后,医护人员在胎儿脐部那细如发丝的血管中进行脐静脉置管,通过静脉通路为其提供肠外营养支持。每天密切监测小雨桐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根据其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营养支持及液体管理对策。护理上采用“鸟巢护理”“袋鼠护理”等方法,维持小雨桐各项生命体征稳定,缓解她的焦虑和不安。“每一个治疗和护理环节,都做得非常细致。”主管医生介绍。现在小雨桐已经降生40多天了,矫正胎龄34+6周,体重达到了1365g。只要有需要,无论是出生陪台抢救,还是无微不至的耐心治疗过程,新生儿科的“临时妈妈们”都一直以过硬的医疗技术时刻陪伴。“早产儿的救治不仅依赖于高超的医疗技术,更需要团队协作。”新生儿科护士长李姝玥介绍,早产儿的护理尤为重要,优质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护理人员在病房中,24小时守护着宝宝们的生命健康。“整个护理过程中,每一项操作都要尽可能地轻柔、精确、谨慎,任何细小的变化都可能危及生命。”李姝玥介绍,她们不仅负责喂药、打针、输液、洗澡、换尿片、喂奶,还要安抚宝宝的情绪,观察呼吸节奏、身体和反应状态,随时向医生反馈,以便调整治疗方案。近年来,新生儿监护室每年收治的各类高危新生儿达600余名,包括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重症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等,抢救成功率达98%以上,在危重新生儿的系统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们救治成功的最小早产儿仅重860多克。”王玉惠自豪地说。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多年来积累了成熟的超早产儿救治经验,在市级医疗单位中率先开展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工作,并运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振幅整合视频脑电监护(AEEG)技术、亚低温治疗、脐静脉/动脉置管、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多项先进技术。此外,宝宝出院后,新生儿科还提供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综合管理,并开设严密家庭随访、袋鼠式护理、发育支持照顾等项目,为早产儿及其家庭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
没有寒暑四季,不分白昼黑夜,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王玉惠和同事们以专业与爱心守护生命,开启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之旅,坚持做有温度的妇婴守护者。终审:吴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