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扬帆满舵 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

政务   2024-11-15 09:14   福建  

今天

《福州日报》专版报道

《连江:扬帆满舵 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

海洋、海峡、“海丝”在此集聚融汇、交流碰撞,赋予连江向海发展的巨大潜力,生发出独属于全国海洋大县的夺目光彩。

30年前,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极具前瞻性地提出“海上福州”战略,在我国沿海城市率先吹响“向海进军”的号角。今年,是“海上福州”战略构想提出30周年。

“我们始终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怀着特殊感情、带着特殊责任、扛起特殊使命,推动连江从全国海洋大县蝶变成为全国海洋强县。”连江县委书记陈劲松表示,连江牢记当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在“海上福州”建设中“不但要走在福州的前头,还要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头”的殷切嘱托,坚定不移向海进军,把建设“海上福州”桥头堡、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努力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向海图强的新篇章。

扎牢海洋根基,向海求新、依海图兴、耕海谋强!看连江如何在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中涌现澎湃生机,形成高质量发展蓬勃之势。

深耕蔚蓝|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当今时代,“蓝色增长”是新的发展引擎,谁能赢得海洋发展先机,就能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作为“海上福州”战略构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如何做大做强海洋经济?连江深知“从0到1是质变,从1到N是聚变”之道,凭借含金量超高的资源禀赋,深耕蔚蓝,打造从种业、养殖、装备到远洋、精深加工、销售、文旅等多领域的海洋经济产业链。

放眼望去,连江碧波荡漾的海面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海带基地、种苗场,这里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全国每3株海带苗就有2株来自这里。

“海上丰产丰收,好品种是一大关键,我们坚持从‘种’到‘销’全链条支持。”作为新晋的“国家级福建连江海带良种场”,连江官坞海产开发公司负责人林哲龙说,自从掌握核“芯”技术后,自主培育的“黄官”系列以及“闽优”系列海带苗,亩产达3万公斤,不仅自给自足,还成功“反哺”中国海带人工繁育的发源地大连等北方地区,供应全国乃至世界。

从海带“反哺”原乡可以看到,蓝色粮仓有颗强劲“连江芯”的背后,在于当地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持续推动养殖转型,不仅大力发展传统的鲍鱼、牡蛎、花蛤、缢蛏、海带、紫菜等“四贝两藻”,还开展了大黄鱼、石斑鱼、海参、海胆、对虾、青蟹、章鱼等数十种经济水产养殖,新研发培育出“福鲍1号”等20多种高优品种。目前,连江已出产500多种海产品,渔业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级第一,水产品总量稳居全国第二。

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要蔚然成势,树立系统思维、串珠成链是关键一招。为此,连江县着力补齐产业拼图,整合育种、养殖、加工、销售等81家产业链企业,打造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联盟,2023年被评为福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品牌是产业的助推器。谋篇布局好产业后,做高标准、做强品牌、做优质量,提高连江产业的有效供给能力,放大品牌效应,是关键一招。为此,连江打造“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1+N+X”体系,探索构建水产品分类价格图,发布鲍鱼等水产品价格指数,“连江鲍鱼”评定品牌价值40.33亿元,荣登2024福建品牌价值榜;在京东平台开设连江特产馆,打响连江“世界渔都”城市IP。

在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连江精心布置“连江深海养殖展区”,让更多海内外宾朋看到全国海洋大县的实力与魅力,为打造世界级海洋领域交流合作品牌盛会添彩。

锚定未来|激活海洋新质生产力

黄岐半岛国家级鲍鱼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包华/摄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正在催生新的生产力,这是历史的必然。连江,乘势而上,应势而动,在改革中解题,在创新中聚能,海洋新质生产力在这里聚势而强。

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海面下方养殖美味海鲜、海面发展休闲观光旅游、海面上空产出清洁能源,既生产清洁电力,又孕育“蓝色粮仓”。在连江县定海湾,全国首创深海养殖装备租赁试点项目、全国首台半潜式渔旅融合深海养殖装备“闽投1号”屹立于此。风、光、渔相融合,实现海洋空间集约利用,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何为新质生产力?透过“闽投1号”,答案已然浮出海面: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连江以工业化思维打造“海上粮仓”,先行先试创新“7个率先”政策体系,推动“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平台和国家级海洋牧场提速建设。如今,定海湾碧波万顷之上,“闽投1号”“乾动1号”“定海湾1号”等11座钢铁“巨无霸”傲然而立,投放数、投产数均位居全国第一,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智慧牧场,推动传统养殖向以数字化和体系化为特征的海洋牧场3.0版转变。

如何更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连江将视线聚焦于“一区两基地三高地”建设,即依托“福马产业融合发展基金”,加快推进马祖企业在福马产业合作园先行先试区落地。加快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国际水产品集散交易基地,谋划打造海洋生物、海工装备、数智渔业3个科创高地,在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打造海洋产业集群上做文章。

在探索中前进,连江深知,传统产业完全可以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为新质生产力,以及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为此,总投资80亿元的全球首个18兆瓦批量化海上风电项目在连江动工建设;连江顺利完成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出台全国首个海洋碳汇管理办法,完善海洋渔业碳汇“1+3+1+N”体系,推动海洋生态价值转化。

新的不仅仅是技术,也可能是新的产业形态。连江因地制宜,找对方向,全力以赴打造海洋科创平台,创立海康海洋科创联合实验室、申海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连江与马祖隔海相望,距离最近处仅约8000米。凭借近台临马独特区位优势,连江1+1>2的创新合力何以形成?以实际行动作答:打造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岸数字经济电商产业园等载体平台,积极打造闽台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循“新”出发,向“新”求进,形成新质生产力联合体。

别具一格的连江展区。

链式思维|崛起高质量临港产业集群

港口,不仅诉说着城市从哪来,更昭示着城市将往何处去。可以说,连江从海洋大县迈向海洋强县,临港产业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先来看张成绩单:2023年,连江可门园区完成产值56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码头货物吞吐量5274万吨,实现“千亿临港产业新城、国际一流亿吨大港”发展目标“双过半”,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入选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单。

从可门蹄疾步稳发展可以看到,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港口是推动海洋产业集聚的关键所在。

从福州市中心往东北方向驱车向海,约1个小时来到可门园区,就能看到一座巨型“工业城堡”。这里是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所在地,占地6380亩,是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

“我们在这里再建一个绿色纺织产业园,采取‘园中园’模式,推动园区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申远产业园管理公司总经理陈曦介绍,可门园区在全省首创“政府+企业”合作机制,由连江县人民政府与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申远产业园管理公司,以商招商引进下游产业链,打造绿色纺织产业园。

崛起高质量临港产业集群,形成创新合力,既需要横向的创新联合体,也需要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链。为此,可门园区坚持“以园聚链、以链集群”,在可门形成了高端精细化工、高端新能源新材料、光热新材料、电力能源、港口物流等五大产业集群。创新“政府+民企”“政府+基金”等模式,推动链主企业申远公司持续强链补链延链,以溥泉项目为撬动,从零布局高端新能源集群,实现两条千亿级产业链跨链融合、耦合发展。

建设海港物流通道也在稳步推进中——可门港区建成8个5~30万吨级码头,整合物流城、远洋渔业基地、可门港等资源,提速建设智慧物流、渔业、港区,提升对外联结能力。

乘势而上谱新篇。此次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在“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合作创新发展大会”集中签约活动中,来自连江的马尾造船80000吨普通干货船建造项目和恒申全球研发中心及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项目签约。

扬帆满舵,蔚蓝可期。面向未来,向海图强,连江持续推动海洋经济不断向更广更深处拓展,“海上福州”桥头堡建设正劈波斩浪,气势如虹。

“一区两基地三高地”俯瞰图。(远洋渔业基地供图)

连江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网红打卡点。林双伟/摄

连江以工业化思维打造“海上粮仓”。原浩/摄

这里是连江

渔业产值从2021年起连续3年居全国县级首位,水产品总量稳居全国县级第二。

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全国GDP百强县、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全国生态县,中国鱼丸之乡、中国海带之乡、中国鲍鱼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生态食材之都、美食地标之都、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陈成志

审核:姚扬杰、李剑钰

监制:邱学飞

投稿邮箱:3150816079@qq.com

中共连江县委宣传部主管,连江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觉得好看请点亮

让更多人看到

↓↓↓

海连江
以新闻和权威发布推送为主,结合连江的风情人文、历史典故和美食旅游等,让海内外微友爱看常转发的手机端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