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雷池诗社
●2025
●欢迎您
前记:
至乐读书会在L老师的带领下,经常会就某一个主题或某一些主题开展头脑风暴。L老师起头或者其他人起头,至乐读书会的人员一起探讨,一起交流,当然也可能会有略微的不和谐比如争吵,但在L老师的超强斡旋能力下,大家基本都能能够做到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共同前进。
2025年1月31日大年初三,LL君提议来一个新年头脑风暴小题目:《最难忘的味道》。
《麻筒》
文:LL君
我最最难忘的味道就是照片里的小吃了。商品名应该叫麻筒,我们浏阳乡下叫猫屎筒筒。那是在四十多年前了吧,我还没上小学,应该是在初夏天气,我在床上睡觉。奶奶从外面拿回来一袋子麻筒,回来时我其实已经瞟到了这个美味,可是我继续装睡。奶奶一走出屋子我就猫式突袭猫屎堆。前后一共有四五轮作案吧,每次后都把塑料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奶奶过来了,问我偷吃没有,我当然流着口水不承认。奶奶很讲证据,拿进来一个称,说我买的两斤,看看还剩下多少。然后,就没有然后啦哈哈哈。
《旺旺雪饼》
文:TJ君
旺旺雪饼是我儿时过年期间最喜欢吃的食物。首先旺旺跟年的气氛就很契合,然后雪饼这个名字又很适合冬天。我现在回想,这个产品的策划团队真有眼光和水平。雪饼的表面点缀着一层薄薄的糖霜,就像片片雪花贴在米饼上,星星点点很好看。一口咬下去,“雪花”的甜味和米饼的咸香在嘴巴里碰撞,咔呲咔滋的咀嚼声激发出人类关于美食的原始记忆,而米香产生的碳水快乐,更是让人欲罢不能。
《蜜三刀》
文:HF君
好吃还是蜜三刀。这种甜点似乎北方吃的更多一些,南方比较难觅其踪。小时跟着父母走亲串友,最爱到一家开点心铺的亲戚家去,每次去后,除了嘘寒问暖,主人总爱拿出一包包的零食点心来犒劳我们这些晚辈,包括麻片、酥饼、麻糖、蜜三刀等。最好吃的还属蜜三刀,又香又甜、既软又糯,面粉与油脂相互交融着,绽放的表面上还铺排着芝麻,今天吃起来仍令人欲罢不能。
《鸡蛋炒番薯粿》
文:十七君
番薯粿说是县城小吃,更像是闽南小吃,要特地驱车一个小时跑到下面镇里买。镇里方言全不似县城方言,当地小吃也是别具一格,却不甚出名,番薯粿就是其一。番薯粿方方正正,似土黄砖,映着暖黄灯光。妈妈同菜场老板软语一番,要得小半块,切成略厚小片,下油锅。番薯粿经油一顿翻滚,稍加红糖,色泽似蜜糖,身子渐软糯,像粿子刚睡醒松松软软。此时再打入鸡蛋液,金黄鸡蛋缠身,更衬番薯粿色泽。待到碗里,立马伸筷一尝,还冒热气,嘴里也是一股甜蜜软糯,糯而不黏。
《鸡汤炒米》
文:XJ君
春节我最喜欢吃的是鸡汤炒米。小时候每年大年初二上午都是去外婆家,到了外婆第一件事就是吃正餐前的小吃:鸡汤炒米。鸡是外婆家里家养的,大部分都是养育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炒米也是用舅舅种的大米炒出来的;吃之前要用家里的砂锅或土灶炖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当我拿到那一碗金黄色亮油油的鸡汤,偶尔还能分到一个大鸡腿,再配上几勺子炒米,炒米一进嘴脆脆的,鸡汤一进口暖暖的。到上海二十年了,就没有吃到过那种味道的鸡汤炒米。
《奶奶家的酸菜心》
文:WL君
奶奶家的酸菜心是我儿时最难忘的美食。我家在东北,每年的冬天奶奶都要准备一些家里种的大白菜,用来制作东北版的酸菜。与南方的酸菜不同,北方的酸菜制作好以后,是金黄色的。在东北,酸菜有很多种做法,酸菜馅的饺子,酸菜火锅,酸菜猪肉,炒酸菜等等。而我最喜欢的是生吃酸菜心。每年靠近年关,我就来奶奶家,天天盯着那口腌酸菜的大缸,等着奶奶取酸菜的时候,我就爬到缸沿边上。由于个子比较小,脚要离开地面在空中晃着,然后伸出两只手,选中一颗大酸菜,一层层拨开外面的大叶子,直到拨到最里面的小叶子。金黄色小叶子,嫩嫩的。撕下来一片,直接放到嘴里,一股酸酸的又带着一点点甜丝丝味道,嚼起来脆脆的,凉凉的,吃下去,那股味道在五脏六腑里面散开,一道真正的开胃菜。那个时候,感觉任何零食,水果都比不过这颗酸菜心儿。
《难忘的味道…妈妈黄瓜炒鳝鱼》
文:ZH君
难忘的味道…妈妈的黄瓜炒鳝鱼。
黄瓜炒鳝鱼,可能只有湖南的小伙伴吃过吧~
夏天,湖区长大的我们,水稻田边一个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洞,偶尔能预判并下手成功收获野生黄鳝,夜间放的鱼笼,清晨迎着阳光,那跳跃的小鱼和鳝鱼总是能让少年的我们喜悦不已。
这个时候,菜园里的辣椒、黄瓜、蒜、路边的紫苏陆续登场。
老妈当然是主角,黄鳝无需去骨,直接杀杀杀,大刀阔斧切成段,大勺猪油下锅,蒜,加姜丝、辣椒、放鳝段爆炒,炒香变色后,加酱油加黄瓜再加大把不要钱的紫苏。
快速翻炒出锅,鳝鱼的肥美滑嫩、黄瓜的爽口,紫苏的芳香,拌着米饭,真是吃的渣渣都不剩。
作者简介:
文学家园 分享交流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