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雷池诗社
●2025
●欢迎您
故乡的跃进河
文/陈阜生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在我们村子的东边,有一条“跃进河”自南向北汇入宽阔的射阳河再一路向东奔赴大海。一听这条河的名字,或许你也会感受到我们父辈在那个全民改天换地的火热年代,赋予它的这个充满奋斗色彩的名字,就像是时代的烙印,深深的刻划在这上下三代人的心中。现在回想起来,我依然觉得它带给我们这辈人的童年记忆是一种不一样的美好。
跃进河是一条人工河,两边是高耸坚实的大堤,河道笔直,在水系发达,河流纵横的苏北,它宛如搭在弦上的一支箭,随时准备发出。在陆地交通不便的年代,它是水上交通要道,连接了大大小小的村镇。交粮的、贩盐的、收猪的、卖鱼的,来来往往,好不热闹。对于我们小孩来说,这条河简直就是我们的欢乐场。
虽然说春天的河堤两边会开满不知名的各种野花,也会有我们放了学就成群结队趴在河堤追寻的“茅针”,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夏季的跃进河。我学会“狗刨”就是在这里,当时我是边哭边刨边骂把我丢进河里的邻居哥哥,他竟然还在笑,把我气个半死,也是从此以后,我终于摆脱了卡车轮胎游泳圈,和小伙伴们徜徉在河里、塘里,不亦乐乎。靠近村大队部旁边,跃进河上有个石板桥,从桥上一跃而下,扑通扑通跳进河里,是小伙伴们的最爱,但是我从来没有这么做过,我总感觉这样有很大的危险,我妈也添油加醋的告诉我,以前谁谁谁跳了,腿摔断了……更加让我对此羡而远之。除了游泳,一人推一个大盆或者木制的脚桶漂浮在河面上,成群结队在跃进河里摸河蚌也是一景,不但可以嬉水,还可以收获满满一桶一盆的大河蚌,配上门前的青菜,放点自家磨的辣椒酱,咸鲜微辣的味道,想来就口水直流。我记得在河流交汇的地方,基本都有一个小闸。夏天也是我们在小闸上,用缝衣针自制鱼钩钓虎头呆子的好时候,这种鱼生活在小闸、码头和石头的缝隙里,我们用鱼钩串上蚯蚓在小闸的缝隙里来回的轻轻抖动,它们就会游过来,狠狠一口咬住,一个小闸可以钓到十几条,鱼肉鲜嫩Q弹,现在野外好像不常见了,菜场里倒是看到过,那应该是养殖的,比起我亲手钓的,味道肯定差远了。到了晚上,还处在少电的年代,断电是农村的家常便饭,这时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喜欢带着凉席在桥上乘风凉。摇着蒲扇聚在一起听老人讲故事,《白蛇传》《沈万三》《杨家将》都很受欢迎,有时候还讲《聊斋》,一定要人多的时候,我才敢听上一会儿,然后可就苦了,一到晚上,一个人都不敢走夜路,总感觉阿飘就在哪个黑暗的角落里。到现在我也不敢看恐怖片,这得益于我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强的声图立体构建能力,说通俗一点就是擅长自己吓自己。那时候夜幕降临时,天空上星星真的是一闪一闪的,耀眼明亮。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热,一切都不急不慢的,刚刚好。
你知道吗?我们小时候的冬天,那是真的冬天,特别冷的时候,连水路要道的跃进河也被冰封住,可以从上面过人,胆大的小孩把小板凳翻过来,登面朝下,一个坐着一个推,在冰面上疯跑。当然,这也不在我的安全范围内,我顶多在河边一步一步试探着走走,拿着砸开的冰块,像打水漂一样,用力擦着河面上的冰层滑出去,发出“嗖嗖嗖”的尖锐而悦耳的声音飞驰好远好远……
转眼离开家乡二十多年,我也从青涩变得成熟,回去再看到跃进河,它似乎并没有我记忆中那么宽大,现在也没有孩子再跳到河里嬉戏。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河边的房子也越来越少。这个曾经承载着父辈们壮志豪情的地方,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记录了我的乡愁!
陈阜生,1980年出生在江苏盐城,上海银耀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法人,工作之余,偶用文字记录心情,抒发胸怀。
人生格言:眼中有山河万里,何惧几分秋凉!
文学家园 分享交流
敬请关注
至乐读书会系列作品182《陌上花开,斯人与归--记至乐读书会2025新春年会》文:盛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