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两个!就在今日(2月3日)22时10分...

文摘   2025-02-02 20:14   安徽  

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2月3日22时10分

我们将迎来立春节气


图源:人民日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是一年四季的始点

立,是 “开始” 之意

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立春标志着

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

开始进入风和日暖

万物生长的春季


图源:人民日报


不知您注意到没有

乙巳蛇年还是一“双春年”

除了2月3日(大年初六)“立春”

蛇年的腊月十七

也是“立春”节气




立春到了

天气什么时候回暖呢

我们常说“春捂秋冻”

立春后虽逐渐向暖

但春季气候多变

乍暖还寒


图源:人民日报


据安徽气象消息

6-7日沿江江南有一次雨雪天气过程

皖南山区部分地区有雨夹雪或雪

其余时段全省以多云到晴天气为主


气温方面

6日前我省气温起伏不大

7-8日受冷空气影响

全省平均气温将下降5~7℃

8-9日早晨全省最低气温普遍-8~-5℃

9-10日我省气温逐渐回升



图2 2月2日全省降水量预报


▼ 未来十天全省具体预报


2日(初五,周日):全省阴天转多云,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大部分地区有小雨。


3日(初六,周一):全省多云到晴天。


4日(初七,周二):全省晴天到多云。


5日(周三):全省多云。


6-7日(周四):淮北地区多云到阴天;淮河以南阴天,沿江江南部分地区有小雨,其中皖南山区部分地区有雨夹雪或雪。


8日(周五):淮北地区晴天到多云;淮河以南阴天到多云。


9日(周六):全省晴天到多云。


10-11日(周日至周一):全省多云到晴天。






再看池州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

受冷空气影响

3日(初六)早晨

池州地区最低气温-3℃左右

山区-5℃左右

3日起天气转好

6日后又有

新一轮降水降温过程

周最低气温-4℃左右

山区-7℃左右周

最高气温13℃左右

周累计雨雪量3~10毫米





延伸阅读:
“双春年好还是不好?”



乙巳是闰年双春年源自历法现象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创造。二十四节气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以春分点为零点,太阳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个回归年,共360度。


立春节气属于阳历,二十四节气的周期也就是太阳运行周期365.2425天。

公历每月都有两个节气,上半年分别在每月的6日和21日左右交节,下半年则在每月的8日和23日左右交节,上下差不了一两天。以立春为例,绝大多数年份为2月4日,个别年份为2月3日或2月5日。因此在公历中,不论是平年365天还是闰年366天,每年都会出现一次立春节气,24个节气也都只出现一次。

农历闰年是384天或385天,多于公历一年的天数,就可能会出现农历闰年一年中有25个节气,年初一个立春节气,年尾一个立春节气。“即将到来的乙巳蛇年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一年为闰年,全年共有384天,起于2025年1月29日,止于2026年2月16日,包含了两个立春节气,即乙巳年的正月初六立春(2025年2月3日)和同年腊月十七立春(2026年2月4日)。”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说。


100年中37次“两头春”


杨婧表示,“两头春”并不罕见,反而很常见,平均2年至3年就会出现一次。统计显示,在本世纪的100年中,“两头春”的年份有37次,“两头无春”的年份有37次,“单春”的年份有26次。这么来看,“两头春”和“两头无春”是再正常不过的历法现象,公众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将之与吉凶福祸相关联。


吉利不吉利看认知


古人对双春年或无春年赋予特殊含义,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文化心理影响。
秦汉以前,礼俗所重的是立春日。重大的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等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因此当一年出现两个立春,古人便会过度解读,认为是上天的特殊预示,由此产生各种迷信说法。


理性看待“双春年”


从古至今,人们都对幸福的生活、美好的婚姻都有朴素的向往。面对生活和命运的未知,人们往往希望能预测自己的未来,趋吉避凶,这无可厚非。

但实际上,双春年或无春年对婚姻、运势等并无实质影响。婚姻是否幸福取决于夫妻双方的感情基础、性格契合度、沟通方式以及共同经营的努力,和结婚当年是否为双春年毫无关系。



立春的由来



“立春”一词,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已出现。据《礼记》记载,周朝时,每逢“立春”,周天子亲率公卿、诸侯、士大夫,在东郊举行迎春大典,然后赏赐群臣并施惠于民。


当时的人们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大地开始复苏,万物开始生长,因此将这一天定为立春。


立春三侯


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1

东风解冻


立春后第一个五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2

蜇虫始振


第二个五日,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3

鱼陟负冰


第三个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习俗



1

打春


打春,盛行于唐、宋两代,最早来自皇宫,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古时农业靠天吃饭,因此旧时人们会在立春前一天用泥土做春牛,立春时用红绿鞭抽打,被称为“打春”。


2

咬春


立春“咬春”,就是用极薄的面皮包裹上新鲜的时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细品“咬春”,满口都是春的味道。


3

迎春


最初的迎春活动,主要是国家祀典,后来发展为民间的活动,如贴宜春帖、挂春幡、贴春画、戴春鸡等。

4

游春


游春即民间庆祝立春的一种活动。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十分壮观。


来源:“今日池州”综合自网络,安徽气象,池州气象


今日池州
新安晚报池州融媒体官方平台。看今日池州,知池州大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