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舞人是怎么做时长有两个小时的剧场作品的?
《三界》到底想表达什么?
如何给特定的主题或角色形象编舞?
什么是马师眼里的“好作品”?
……
一起来看看吧!
舞者情报
姓名:马晓龙
舞龄:20年
常住地:四川成都
职业:编导、编舞师、舞者
《这!就是街舞》第二、四季、《舞蹈风暴》、《披荆斩棘的哥哥》人气选手
Hello Dance签约舞蹈艺人
2018、2016年ARENA舞朝竞技场总冠军
2018、2016年世界舞蹈大赛WOD冠军
做“值得反复观看”的街舞作品
《南城哨》,一个超有大片感的谍战故事
跨过剧场的门槛
在马师看来,街舞是现实主义的,它的优势就是门槛不高;但作为一种“高雅艺术”的演出空间,剧场却有它自己的门槛。
创作一部舞蹈剧场作品,有着复杂的工作流程,和漫长的工作日程。
《火车站》有一个不太常见的前缀——“舞蹈剧场”。舞蹈剧场与舞剧不同,舞剧更像小说,舞蹈剧场则更像散文,由不同的篇章段落组成,是一种更加开放多元的舞蹈形式。“它不是一个具象的故事,但是它会给到你一些时刻、一些人物的状态和一些氛围”。
虽然在节目册上,黄潇、马晓龙和昂昂的名字出现在了“编舞”一栏,但在创作中,他们的任务远不止“出动作”这么简单,编舞要和导演、编剧“相互加持”,各取长处,相互给予灵感。
在共同确定了大方向之后,导演黎星和编剧崔磊需要先将大致的结构通过文字表述出来。他们为每个角色寻找了一些出处,例如马师所扮演的“异乡人”,这个形象来自于加缪的小说《局外人》。崔磊给到他们的文本通常只有一句话,马师的这句话是:“能让我记起这一世的,就是我想象的来世。”
编舞们则需要根据这些抽象的、文学性的描述进行解读和发散,创作一些动作素材,使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慢慢丰满、立体起来。
看更多人物形象,可戳:电子节目册丨舞蹈剧场《火车站》
关于如何将角色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马师在阐述他的新作《三界》时说得要更明确:
“好像一旦碰到西游记,大家都想去编孙悟空,大家都想成为那个英雄人物。这次我就想做一个反派,一个‘伪神’,表面上披着佛像,但内心欲望比谁都强。”
“因为我们扮演的就是那个角色(反派),所以我在创作动作的时候,他就会有本质上的区别。比如《三界》里的第一套舞蹈动作,我用了Tutting跟Popping,非常的机械化,雕塑感特别强,像傀儡一样,跟大家一想到神仙就是很仙、很柔的形象形成反差。而且我的动作跟跟我的妆造也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强烈的违和,恰恰证明了‘伪神’这个主题。”
说回《火车站》。
一部时长有两个小时的街舞+现代舞融合作品,也称得上中国街舞的“历史性事件”。能够突破街舞“一顿爆裂输出”的方式,将一个故事娓娓道来,得益于黎星导演超强的控场能力。
“黎星会给我们极大的信任和自由度,这跟我平时遇到的一些导演不太一样。大部分时候他其实是心里有底也有数的,就是在不变大方向的情况下,你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听起来好像很难,操作起来其实更难。
“我们是输出情绪信息的人,观众是接受情绪信息的人。我们不管跳什么,总要有一个信息的表达,表达一个词、一句话或者是一种颜色。我们只要不离开这个线索,慢慢的‘加持’它,就可以让它变得更立体。”
从“舞者”到“舞蹈演员”
如果你是一名看过《火车站》的现场演出的舞者,你可能还记得那种陌生的体验——场灯一关、幕布一开,偌大的观众席鸦雀无声,只有作品里音乐和旁白的声响;寥寥几次鼓掌,都发生在段落完结时,而不是舞者“炸场”或“放大招”时。更奇怪的是,虽然这与街舞的边看边给手和欢呼的习惯完全不同,你也会不自觉地遵守这种“静坐观演”的新规矩——这就是剧场空间的魔力。
街舞向来重视观众与舞者之间的交互性,通过给手、欢呼相互给予能量、反馈信息;而静默的剧场空间,一方面使更加深刻、复杂的表达成为可能,但一开始也让Hello Dance的舞者们有些不适应。
于是,导演和马师他们鼓励舞者们给自己加“内心戏”:“乘客们可以想象,我可以是个赶路的人,我可以是一个出去旅游的人,我也可以是一个北漂的人,他们都可以自己去加内心的支撑。那你投入进去之后,也就无所谓别人的掌声了。”
加了内心戏的舞者,就成了“舞蹈演员”。“有了这个‘角色感’之后,你的技术可以是街舞技术,表演是表演,技术是技术,这两个一点都不打架。”
这个方法在马师的新作《三界》中被放大了。任何一个看过《三界》的人,大概都忘不掉那个被众神睥睨的镜头——
马师说,整个作品,抠得最多的就是这个眼神了。
很难想象此处众神的内心戏——我就看你,我看死你!
信念感超强的。
马师表示,这个灵感来自于《黑神话·悟空》的开头CG,孙悟空飞出去要跟杨戬干仗,而杨戬身后站着四大天王。
“我之前编那段的时候,我觉得我做什么动作、什么技巧都不对,你倒踢紫金冠,你双飞燕都不对。很多人一听到音乐高潮的地方,大家就很大跳。但是我不想这样子编,我觉得那一段更多的是观看者的内心的震撼,而不是表达者有多么疯狂。”
《三界》在抖音上的观众Reaction
在马师看来,一部好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将信息传达得“刚刚好”。就像古代人形容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一样,过度旺盛的表达欲和过于内敛的情绪,都未必能准确地传递信息、击中人心。
“有的时候激烈的表达需要克制,而含蓄的输出是需要开放。如果满分是10分,我的内心和颅内一定是12分;但是我最终给人呈现的一定是8分——减去那4分,留一点点空白,刚刚好。”
这不光是编舞的道理,也是人生的道理。
街舞是一块海绵
“我们学了街舞的技术之后,我们有权利——甚至可以说权利这两个字——去做不同的呈现形式,而不只是单纯的只有battle或者跳片段。”
如果说前文提及的“突破”还停留在舞种融合、加表演成分等舞蹈本身的层面,而这些突破已经得到了圈内比较普遍的认可的话(比如这两年好像很少听到有人说马师跳的“不是街舞”了),马师已经开始了新的旅途。
这一次,他走得更远——在《三界》里,舞蹈成分可能只占了全作的60%,而舞美、妆造、影调、蒙太奇、镜头调度等等,几乎有着和舞蹈动作比重相当的分量,它们共同构成了这部作品的表达。
“这部作品里面充斥着矛盾感。首先是服装全是暖色调,但是我们的脸(妆造)是冷色调,这是第一个反差。第二,我们的服装是很柔和的,但是我们的动作是很机械化的。第三,我们选的场景是一黑一白,就是亦正亦邪,人也兽也,佛也妖也。情感逻辑上其实是蛮压抑的。”
还记得前面我们说的——一切技术为表达服务吗?在马师眼里,“一切技术”已经不仅限于舞蹈之中,而是一切艺术中的技术都可以为我所用。
“我个人会比较好奇其它行业的东西,也比较喜欢去冒险,所以就会经常去融合其他艺术类的东西,所以作品感就会越来越强。做作品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个比较驾轻就熟的事情了。所以我们现在做什么的时候,已经思考的不是作品本身成不成立了,而是在想可能更多可能的维度了。”
我们一直在出发
10月18—19日 北京站购票请戳:
袁康 出品
茶包 监制
阿开 撰稿&排版
马晓龙Derek/黎星工作室/Hello Dance 素材
☆ 品牌支持 ☆
【全新上线】
广告位招募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