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叶正、饶宇弘:街舞剧场《借东风》与街舞高等教育的二三事

体娱   2024-11-03 18:02   北京  
了解近期好活动,请关注“街舞活动小喇叭”喔!










2018年9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获批开设了国内第一个流行舞(街舞)本科专业。
2024年8月,他们的街舞剧场作品《借东风》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成为今年该计划中仅有的四个舞蹈类项目之一。
10月底,这部作品在上戏实验剧场与公众见面。作为一个实验性很强的青年编导作品,观众反响超出预期。
部分自媒体观众反馈截图

所以——
“街舞剧场”是个什么东西?

街舞是怎么表达“借东风”这么富有中国古典意蕴的主题的?

高校的街舞专业又是怎么做出一部剧场作品的?

带着这些疑问,小喇叭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流行舞(街舞)专业教师、这部作品的编导叶正(没错,就是你们知道的那个叶正叶师傅)饶宇弘聊了聊。

  01 | 街舞剧场《借东风》

在欧洲,“街舞剧场”(Hiphop Theater)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这个词汇脱胎于更早的“舞蹈剧场”,后者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现代舞,专指一种放弃叙述具体故事情节,更加关注剧场空间中的情感、能量交互的表达方式到了90年代末在政策倡导和赞助的支持下英国、法国等有着深厚剧场艺术传统的国家已有了了街舞舞蹈剧场的尝试,甚至有一些专门从事剧场演出的街舞团体建立起来。
但不可否认的是,“街舞剧场”在我国目前还处于“万事开头难”的阶段,演出市场尚未形成,更缺乏可供借鉴的创作经验。据小喇叭所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借东风》应该是国内第一个将自己的属性明确地定义为“街舞剧场”的作品
《借东风》以偏Old School的街舞语汇为主,往更多存在于Battle比赛中的Locking、Popping、Hiphop、House和Waacking等舞种,在剧场中仍然保留了音乐先行的特质,“是其所是”地呈现它们自身,同时又统合在一个更大的表意结构中,形成超出它们自身的、整体性的艺术表达。
在这部作品中,也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叶师傅“Wiik风格”的大齐舞编排方式,正在向更“剧场”的创作方式延伸。这种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作品的另一位编导、同为上视街舞专业教师的饶宇弘。饶宇弘是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编导专业的硕士,虽然不是街舞出身,但他更谙熟怎样结构一部时长60分钟的“大作品”,也更知道如何把一个好的“街舞舞者”调教成“街舞演员”。两人各取所长,又与学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负责人木巾老师、编曲、编舞老师们紧密配合,形成了一个目标明确的“街舞剧组”。




如何用流行的、“西方”的街舞语言,表达古典的、中式的“借风”?他们是这样破自己的题的:

“诸葛借风”的经典桥段完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式浪漫,更传递着一种源自中国古典美学的“逍遥”之感。这种天时得意下尽情肆意的精神状态,与街舞舞者在音乐中进行身体想象时的忘我与投入是相通的。

党委宣传部,公众号: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观演 | 一起加入中国街舞《借东风》的探寻之旅!


在小喇叭看来,比起拼贴中国元素、讲历史故事等更“省力”、更常规的创作方式,他们其实选择了一条更困难、更冒险,但也更真诚的路径,即从内在的气质与能量出发,寻找东方与西方、古代与当下之间的连结。这样的探索出现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板块里自然是令人兴奋的,挖掘街舞的能量与当代剧场相结合的思路是无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02 | 街舞专业,不止于街舞

跳着《借东风》的舞者和编导,实际上也借了“街舞专业”的东风,才能够顺利地排出这部作品
背靠学校,更容易得到项目委约和资金支持;
长期稳定的“排练课”,保证了作品排练的质量和进度;
街舞专业的学生则天然地构成了一个舞团,他们接受了相似的基本功训练、在朝夕相处中培养默契,则是排练效率与作品风格性统一的保证。

如果没有这些来自院校体制的“天时地利人和”,想要在街舞Studio里发展出“街舞剧场”这种艺术形态,大概还要等上几年。叶师傅在《借东风》演出谢幕时的发言上说“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历史”这大概不是一句夸大其词的表扬。



2018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开设了全国第一个能拿本科学位的“流行舞(街舞)专业”,虽然招生名额不算多,却开启了我国街舞高等教育的新篇章。而大家熟悉的著名Locker、Wiik Symphony老大叶正老师,从此拥有了另一个不太为人熟知的身份——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流行舞专业负责人
根据叶师傅的介绍,在高校开设街舞课程,与在Studio教课有着质的区别。

第一,他们被要求制定详尽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案,因此在四年的时间里,课程内容是有长线的科学规划的,授课会更加体系化,有着较强的连续性、系统性;

第二,因为所有学生都需要修满学分,所以不论学生们入校时专攻哪个舞种,在学校里都要上各个舞种的课程。而且,在街舞之外,他们甚至还要修中国舞、现代舞,向“全能舞者”进发

在叶师傅看来,在众多的街舞舞种里,Locking和House的训练价值尤其高,所有的学生都被他“强制要求”练好这两项。这两个舞种一个练手、一个练脚,一个律动以Up为主、一个律动以Down为主,练好这两个,就搞定了四肢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律动,也就搞定了街舞的“基本盘”。

第三,除了做“全能舞者”,他们还被要求具备“全能舞蹈从业者”的素养,毕竟,培养单一的“Battle战神”并不是街舞本科教育的目的。所以,除了各个舞种的学习,街舞专业的学生们还有许多文化课要上,例如流行舞蹈史、舞蹈概论、街舞英语等等。除此之外,舞蹈视频剪辑、舞美灯光、舞蹈编导等技能性更强的相关行当也在他们的课程设置中,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会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而在舞蹈编导专业出身的饶宇弘老师看来,接受现代艺术的审美训练,而不囿于Underground的Battle和齐舞比赛里,也是街舞专业的学生们非常重要的一课。他要求学生们去看画展、看演出,培养对于现代艺术的认知,这与小喇叭前一篇专访胡博文老师时,他提到的“积累审美”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时,《借东风》本身也是一次不可多得教学实践,以演代教、以教促演,参演《借东风》的学生,有些已经毕业,有些仍在学校就读,在老师们看来,他们确确实实在作品的创排和演出过程中,有了长足的进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上海视觉的办学“Slogan”里,“多元”是排在第一位的。舞种的多元和课程设置的多元只是手段,而培养“六边形战士”的最终目的,是拓宽未来街舞舞者的艺术视野,给他们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024年,街舞艺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越来越多的省份将“流行舞”纳入了省级统考的范畴。在这个意义上看,“街舞剧场”不仅有潜力成为街舞行业的“新赛道”,也有可能成为街舞高等教育的破局之法。


无论是创办一个专业还是创作一部作品,从无到有总是最艰难的一步。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叶师傅和他的同事们总要面临许多具体的困难,他们没什么东西可以借鉴,所以一切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充满了开创性。他们在慢慢摸索、寻找,在反反复复的自我创新与自我修正中,书写关于“街舞高等教育”的最优解。
虽然还有一些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在这个最开始、最初级的阶段,上海视觉街舞专业已经做了的、正在做的事情,让小喇叭对这个年轻的事业充满信心。

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的作品推介会上,《借东风》引起了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制作人Bia Oliveira的关注。沙德勒之井是全球最知名的舞蹈剧场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街舞剧场活动节“Breakin’ Convention”的承办方。得到他们的认可,则意味着上视街舞专业和他们的《借东风》至少有打入国际艺术市场的潜力。
他们或许会让世界看到,中国街舞并不只有强悍的Battle和齐舞,也有充满中式浪漫的剧场艺术。


再给街舞专业一点时间,
我们静待东风吹向更大的世界。



最后,欢迎关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SIVA流行音乐舞蹈学院】公众号,获取《借东风》后续演出信息,一起关注他们的成长!



袁康 出品

茶包 监制

阿开 撰稿&排版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饶宇弘/小红书网友 素材


☆ 品牌支持 



【全新上线】


广告位招募ing...



街舞活动小喇叭

    分享街舞圈好活动  

长按二维码关注







街舞活动小喇叭
分享国内外与街舞相关的赛事、活动信息,欢迎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