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我在_____!
文摘
2025-02-01 10:30
宁夏
👆向上滑动查看
1月28日12时,K1205次列车正点到站,身背行囊的春运旅客们熙熙攘攘,缓缓地涌入册亨站这座四等小站。
两道亮黄色的身影正往人潮流动的反方向走,李少康和付艺恒推着装满鲜肉蔬菜的斗车,将热闹的人群抛在身后。距离车站三百米远就是他们的“小家”——国铁南宁局南宁电务段册亨信号工区,这个班组和册亨站一样,“长”在了贵州深处纳爱山的山腰上。 “我和小付是2024年刚入路的新职工,我来自河南,他来自江西。我家那边都是大平原,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山。来这里之前我们都没想到,工区每天的食材是通过火车带上来的。”李少康卸下斗车上的物资,招呼着班组里的大伙过来帮忙。册亨信号工区成立于2022年,班组集结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 与刚满三岁的册亨信号工区不同,册亨县是最古老的布依族聚居地之一。“这是县里的布依族人民唯一与外界联结的铁路线。”工长张天鹏望着工区门外的铁轨。“他们通过这条铁道线走出去,让册亨县的文化走向世界。”而每逢春节,漂泊在外的人们又乘着列车回到这片令他们眷恋的故土上,寂静的小城变得热闹起来。 “春运期间,列车加开,旅客数量翻了几倍。册亨站位于南昆铁路上,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货运和客运的任务。信号设备使用频率变高,维护更频繁,给我们的检修任务加大了难度。”早上9点,张天鹏刚带领大家将册亨站的设备巡视了一遍,还没等把板凳坐热,他又钻进办公室处理起春运的设备台账。“我们班组虽然都是异地职工,但到了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刻,从没有人退缩。”他回忆起春节值班报名时那一双双举起的手,目光里流露出欣慰的笑意。作为信号设备维护班组,他们的任务就是保障铁路线路上的信号设备安全,每当春节这种重要节日,大伙需要驻守工区,当起这座四等小站的“守岁人”。 下午5点,太阳渐渐西沉,余晖轻轻地披散在工区小院里,给“花园”裹上了一层金灿灿的纱。说是“花园”,其实更像“农家乐”,工区成立以来,张天鹏带头整顿职场环境,搭葡萄架、种花养树,甚至还围上了鸡圈……慢慢地,工区越来越像一个温暖的“家”。 “噼里啪啦……”这一边的张天鹏还对着电脑飞快地敲击着键盘;另一边的厨房里,秦跃华手里的锅已经热好,随着香滑的牛肉下锅,厨房里顿时香气四溢。秦跃华是云南大理人,今年春节值班报名时,他第一个举起了手,“几年前,我在兴义安了家,这么久了,大家早就像一家人一样了。今年春节我值班,就不回老家了,保障旅客的春运旅途顺利才是最重要的”。他往锅中倒入调料,熟练地翻炒着,将册亨信号工区的“特殊传统”娓娓道来,“我们每天吃的饭菜,都是大伙一起做的,经过一顿又一顿饭的‘磨炼’,我们都‘进阶’成了‘大厨’。”“我们都喜欢吃秦师傅做的饭,他是我们的‘主厨’!”新职工王雄在一旁帮忙,他掀开熬汤的锅盖,香浓鲜美的气味扑鼻而来,让大家口水直流。 厨房里的水蒸气让玻璃蒙上一层薄雾,玻璃的另一面,是大伙下午一起贴上的窗花。不只是厨房,会议室、宿舍,娱乐室,每一扇窗户都贴上了喜气洋洋的红色窗花。“一门和顺常年好,满园祥和四季安。”他们一起为职工小家贴上对联。“出入平安!”张天鹏铿锵有力地念出横批,“新的一年,我们也要继续守护信号设备,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可靠。”为了迎接新年,大伙把工区里里外外“翻新”了一遍,虽然工区偏僻,但丝毫不影响他们过年坚守在这儿的热情。 晚餐时间到,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摆上餐桌,有湘菜、豫菜、川菜……班组成员都尝到了家的味道。大伙笑意盈盈地谈天说地,诉说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聊起明天早晨工作的内容……刚出锅的饭菜烟雾升腾,“年夜饭”暖到了大家心里。他乡亦是故乡,“我是‘守岁人’!”他们拿出饮料,杯杯相碰,一饮而尽。
👆向上滑动查看
1月28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广铁集团深圳北站已是人潮涌动,嘈杂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别样的乐章。老杨的身影在这涌动的人潮中格外醒目。 点名会上,当念到“20站台杨云飞”,他的回应仿若洪钟,“到!”这一声,冲破会议室的每一个角落,唤醒了每一位同事的斗志,也为新一天的忙碌工作奏响了激昂的序曲。这简单的一个字,承载着他十四载如一日的敬业精神,是他对这份职业无声却有力的宣誓。 老杨总是习惯比规定时间更早到达岗位,5点不到,他的身影就已出现在20站台。他熟练地巡视站台股道,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认真梳理作业表,每一趟列车的乘降安排都在他心中清晰明了;仔细整理备品,确保每一件物品都摆放整齐,随时可用。不止一次,都有新同事好奇地问他:“为什么每天都提前这么早来呢?”老杨笑着回答:“我喜欢早点来,把准备工作做好。每一趟车都承载着旅客的归乡之心,我要对每一趟车负责,对每一天负责。”“早到老杨”的绰号就慢慢传开了。 2025年春运,深圳北站迎来了汹涌的客流高峰。一天深夜,站台被凛冽的寒风吹过,旅客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在站台上焦急地踱步,满心的焦虑与疲惫写在脸上。G6562次列车因运输组织临时由20站台调整至16站台,旅客们的抱怨声此起彼伏。 接到通知,老杨他立刻通知检票口:“我这边马上宣传旅客从B20直梯上来,请做好接续引导。”紧接着,他拿起扩音喇叭,大声呼喊:“各位旅客请注意,G6562次临时调整至16站台,请大家跟我来,往B20检票口上楼,检票口有工作人员指引您到B16检票口乘车……” 有旅客满脸疑惑,质疑道:“这车还来不来啊,不会再变了吧?”老杨面带微笑,眼神中透着自信与安抚:“请您相信我们,按工作人员指引乘车,我们一定会确保大家顺利上车的。” 在他有条不紊的组织下,不到5分钟时间,70余名旅客全部安全有序地被转移至16站台。值班员温建东对老杨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道:“有老杨在,大家心里真踏实!” 有一天,老杨在站台组织列车乘降作业时,发现一位老人带着年幼的孙子显得手足无措。老人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焦急,小孙子则紧紧拉着老人的衣角,眼中噙着眼泪。老杨赶忙快步上前,轻轻蹲下身子,温柔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安慰道:“小朋友,不哭不哭,爷爷带你去找好吃的。”随后,他带着老人和孩子来到候车室的餐厅,帮孩子买了食物,又详细地为老人指明了换乘路线,还细心地联系了相关工作人员,确保老人和孩子能顺利换乘。 在时光长河的流转中,59岁的杨云飞,这位被大家亲切唤作“早到老杨”的铁路人,这个春运,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战役”,每一次上岗作业,都似一场与老友的深情告别,满含着无尽的珍惜与坚守。 老杨说,很珍惜和大家一起奋战的日子,在这个忙碌的春运中,他要为自己的铁路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站台班长王俊表示,“老杨总是主动承担任务,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向上滑动查看
除夕,大城小镇尽团圆,家家张灯结彩,欢度春节。而在陕北延安子午岭深处,陕煤黄陵矿业机电公司“80后”职工刘毓仍然坚守在偏远变电站,孤身一人守护着矿山供电安全。过年期间,他不能和家人团聚,只能通过电话表达对家人的关怀、祝福。舍小家为大家,其实在普天同庆的整个春节,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有无数个像刘毓一样的职工,为了大家的团圆喜庆在默默奉献。让我们谨以此视频,向春节期间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劳动者致敬!
👆向上滑动查看
“这次旅途让我感觉很温馨,有看的、有吃的,还有非遗表演,今年这个春节年味儿可真浓!”1月27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在齐齐哈尔开往北京的T48次列车上,一场主题为“金蛇送福、情暖归途”的列车春晚缓缓拉开帷幕。这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客运段北京车队连续第19年举办的“列车春晚”,也是联合齐齐哈尔市非遗协会举办的首个“非遗春晚”。 一进入9号车厢,五彩缤纷的新年装饰品格外鲜丽,悬挂的灯笼和大红的气球为列车增添了节日的氛围。18时55分,列车缓缓开出齐齐哈尔站,伴随着舞蹈《新年快乐》的背景音乐响起,动感的舞蹈让乘务员们“明星范儿”十足,“非洲手鼓”的悠扬歌声,带给大家别样的感觉,列车成了欢乐的海洋。 “以前我经常会在抖音、快手上看见火车上举办的一些丰富多彩的晚会,非常热闹,甚至还没到家就有了春联、福字,还有各种小礼品,一路欢声笑语,很是喜欢,没想到今天真切地参与到其中了,太幸福了。”从齐齐哈尔上车回天津老家的旅客王子怡一边欣赏节目,一边拿手机录着小视频,在家庭微信群里分享着旅途的喜悦。 贴春联、剪窗花、备年货、画糖画……作为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列车邀请第四代省级非遗项目剪纸传承人李新春参加活动,现场为大家讲解“剪纸”的传承历史,形态各异的生肖、寓意吉祥的福字、生动有趣的民俗场景……在他手下无不栩栩如生,引来现场一片喝彩。在车厢另一侧,列车长吕兢兢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制作简易糖画,当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糖画”握在手中时,每个人都拿起作品拍照留念,发朋友圈。为了让旅客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书法的独特魅力,齐铁公安处民警还主动邀请大家用毛笔写福字、春联,为他们送上新春的祝福。 活动最后,列车乘务人员还为旅客准备了热腾腾的饺子。参加活动的旅客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没想到列车上还吃到了饺子,真是暖胃又暖心啊!” “在列车上举办列车春晚,是我们多年以来的一个传统,今年已经是第19年了,这次,我们精心编排节目,突出非遗特色,让旅客在这个流动的大家庭里,感受到暖意融融的中国年。”连续10年参办列车春晚的列车长李鹏飞说。
👆向上滑动查看
冰雪覆盖大地,天气阳光明媚。1月25日10时,汽车驶离国道后,在戈壁滩的一条小路上颠簸约两公里的路程,便到了萨特玛站。穿着笔挺制服、一脸笑容的车站值班员严伟打开了写着“安全生产”四个大字的铁皮大门。 处在新疆南疆铁路的萨特玛站是一个五等小站,距离阿克苏站40公里,阿克苏市至阿拉尔市铁路从这里接入,成为一个重要的“门户”小站。随着车站行车系统和设备升级后,车站运输组织更加便捷,所需工种减少,严伟就在这个小站当起了“守望者”,每次在岗工作时,小站只有他一个人。 “萨特玛站和其他无人值守的小站不一样。”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阿克苏车务段阿拉尔车间值班站长王亮介绍说,小站因为有会让、解保列车作业和记录开往地方铁路列车时间的业务,必须要有人值守。 上班之前当过兵,从一身笔挺的铁路制服和干净整洁的工作生活环境中,严伟的一举一动还保留着兵味。“休息的时候就住在这里。”严伟指着运转室摆放的一张单人床说。王亮说,因为今天萨特玛站有一趟车要保留,车站要做防溜措施,平时驻在邻站的值班干部就要到车站来进行防护,协助车站值班员完成工作。 12时20分,要在萨特玛站临时保留停靠的列车开了过来。脱下制服,换上棉大衣和棉皮鞋,把换下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严伟一直保持着当兵时的生活习惯。穿好防护服,佩戴上对讲机、记录仪等物品,严伟要去对停留在四道的列车设置防溜,室内的工作就由王亮来代替。 “其实也想经常有列车在这里保留,我也能出门活动活动。”平时就在楼里面上班、吃饭、睡觉,能出来干活严伟反而觉着开心,他说,这叫“累并快乐着”。 走了500米左右,严伟从股道间的设备箱里取出铁鞋,一只手拎起防溜枕木,向列车最前面的车辆走去。“这个防溜枕木就差不多有20公斤。”今天他要拎100米左右到达防溜位置,最远的时候他拎过200多米。设置完东边的防溜,严伟还要逐一核对列车每一节车皮的编号,去西头设置防溜,干完这些活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萨特玛站四道防溜已设置完毕,现申请去做饭。”回到车站,已是14时50分,向段调度员汇报完毕后,严伟脱下棉大衣,换上单皮鞋,穿上制服后,又把棉大衣叠得方方正正,和棉鞋一起归置在一间他从没睡过觉的宿舍里。 “其实一个人的饭才难做,一忙就忘了。”严伟说这里的伙食供应很及时,每周送一次菜,想吃什么在车间的微信订菜群里一说,就有人送来。厨房在一楼,严伟从冰箱里拿出一袋速冻饺子。“一个人也有专门的食堂和餐厅,做饭用电磁炉。”严伟笑着说,比家里的厨房餐厅大多了。 “这个春节又要排上值班了。”严伟说,他已经记不住多少个春节在岗位上。“我一个人的坚守,就能让更多的人回家团圆,也值。”严伟坦言,他回家和朋友聚会越来越少,多陪陪父母家人也是很幸福的事。“晚上闲的时候和家人用手机视频聊聊天。” 饺子煮熟了,我们告别了严伟。关闭大门,严伟又开始了一个人的工作生活。
👆向上滑动查看
“难得遇到好天气。”临近春节,一场大雪后,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工程现场迎来了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当记者来到项目上时,熊坤正抓紧时间将GIS厂房内安装好的设备进行调试。 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之一,该项目的送端站——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位于新疆哈密巴里坤县,是“疆电入渝”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发源地”,距离县城近2个小时车程。 “换流站建成后,每年都可向重庆输送360亿千瓦时电量,其中超50%为新能源电。”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工程电气A包项目副经理熊坤说。 “疆电入渝”的“发源地”建在荒无人迹的戈壁。从工程概貌图来看,换流站位于哈密最东边,远离城市,毗邻蒙古国,该地冬季严寒漫长,大风、沙尘天气频繁,年平均大风天气能达90天。尽管困难重重,但拿到换流站建设项目时,熊坤和其团队的小伙伴们激动了很久。 春节期间,熊坤主动请缨留在施工现场,一方面春节前仍在开展GIS设备安装、换流变安装、电缆敷设接线等工作,另一方面要对已投运的站内用电系统进行日常巡检,确保供电稳定可靠。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我们也鼓励工人带家里人来现场,一起过大年。”熊坤一边说一边拿着准备好的灯笼、福字等装饰品前往自己的员工宿舍,开始装扮起来。 过年大礼包、年夜饭、节目表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职工之家”热闹起来,打扫卫生、贴福字对联、演出彩排,每个人都为新年和家人的到来做着准备。
👆向上滑动查看
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二,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卡场镇阳光明媚,畹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卡场分站民警郭礼荣带着刚刚采购的一车“年货”,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驶向边民通道所在地木嘎洋。 木嘎洋位于盈江县卡场镇东部,与缅甸毗邻,这里沟壑纵横、河流湍急、森林茂密,是蛇虫鼠蚁栖息的天堂,畹町边检站卡场分站卡场边境派出所民警值守卡场边民通道,负责两国边民之间的往来和边境安全。 “相比以前,现在的木嘎洋已经发生许多可喜的变化。”上午10时,车辆穿梭在密林深处,郭礼荣一边开车一边说道:“这几年,通道在原执勤点的位置上新建了出入境检查室,还改建了宿舍、增扩了生活区、配齐了各类设备……过去大伙期盼的事,如今一件件都变成了现实。” 和记者同行的畹町边检站民警杨佳林说起两年前的情况。“一面五星红旗、一根铁栏杆、两间活动板房,就已经是木嘎洋执勤点的全部,最初民警的厨艺都不行,经常吃泡面,时间长了大家自己动手,后来也都能拿出一两个拿手菜。” 说话间,卡场通道已出现在眼前。走进通道,4条出入境通道井然有序,办公室、备勤室、机房等办公场所分间设立;走进生活区,郭礼荣迫不及待和记者介绍:“曾经的大通铺变成了独立的民警宿舍,空调、洗衣机、健身室等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边关日新月异,边民通道也面貌一新。“这些年,随着国家日益富强,一线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我们坚守国门、戍守边关的信念也愈加坚定。”畹町边检站卡场分站执勤一队副队长岳希才说。 14时,经过短暂休息,民警开始贴春联、挂灯笼......与通道上逐渐浓郁的年味相比,巡逻道上民警肩扛五星红旗阔步前行,在森林茂密的边境线上显得更加耀眼夺目。 “我们除了通道的正常查验工作外,还担负着左右两翼4公里的巡逻任务,主要是检查是否存在破坏拦阻设施、非法走私偷渡等违法行为。”岳希才刚介绍完,巡逻人员就来到了一处近70度的斜坡。他指着肉眼可见的坡底说:“下面就是界河和中缅第18号界桩,也是我们这次巡逻的终点。” 话刚说完,岳希才一马当先扒着两侧的树枝就钻进了只容得下一人通过的边境小道,民警一个个紧随其后,经过近20分钟的缓慢前行,终于抵达了任务终点。 “大家仔细点,把沿线的拦阻设施都检查一遍。”岳希才告诉记者,越是临近春节,越要时刻保持警惕,在这片青山绿水的边境线上,也不时会出现一些“不速之客”。 时间的指针来到次日凌晨,一条突如其来的警情打破了边境线的宁静:值班员注意,通道左侧100米处有情况,请前往查看。 闻令而动,岳希才迅速组织民警前往通报地点进行查看,发现周围树枝有踩踏和砍动过的痕迹。“应该是有人偷渡进来了,刚过去没多久。”凭借多年的经验,岳希才果断将情况进行上报,并组织警力在各个通道进行围堵。 设卡围堵、巡线追踪......岳希才带着执勤民警与支援的警力协同配合,经过近4小时的围追堵截,在边境某路段成功抓获涉嫌偷越国边境的犯罪嫌疑人6名。 “大战”落幕,喧闹的边境线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天边也泛起了鱼肚白。 22日8时,天边晨曦初露,卡场通道执勤民警如往常一样整点打开国门。10时,从境外回国的边民李先生来到入境通道,看着已经贴满对联、挂着灯笼的国门,他笑着对执勤民警说道:“终于回到家了,新年快乐!” “人民群众的笑容,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我们守好国门,也就是守好了家门。”岳希才如是说道。
👆向上滑动查看
春节是万家灯火团圆时,在云南德宏这片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土地上,有一群特殊的守护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别样的年味。 德宏芒市中山乡尖山边境联防所距离中山乡24公里,是距离中山乡最远的联防所,与缅甸毗邻,这里驻守着移民管理警察、民兵,辖区最高海拔2836米,最低海拔528米,其中落差近2300米左右,边境线全长31.08公里,占整个芒市边境线的二分之一。 除夕当天,中山边境派出所的民辅警就赶往附近菜市场采购晚上的年夜饭需要的食材。老雷是一名社区辅警,在边境线已经3年了,每一个春节都是在单位或者执勤点度过的,今天他要做一道他的拿手美食——景颇族酸笋鸡。 “景颇族酸笋鸡最重要的就是酸笋,要够酸,腌制时间要恰好,鸡要选土鸡,鸡肉要先炒一下,这样才香,然后放开水,放酸笋,最后煮20分钟就可以了。”厨房内,老雷一边颠着勺,一边和身边的同事传授他的做菜“经验”。 其他未上勤的人员也在热火朝天地包饺子,一阵忙碌后,一道道美食端上了桌,联防所的年夜饭正式拉开帷幕,有酸辣的傣味鱼、鲜美的景颇族酸笋鸡、凉拌莴笋等当地景颇族和傣族的特色菜肴,每一道菜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大家边吃边聊,气氛热烈而温馨。 联防所的年夜饭虽然简单,但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共同制作,那种忙碌而又快乐的氛围,让他们暂时忘却了不能回家的遗憾,大家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他们却像一家人一样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当团圆饭的欢声笑语渐渐散去,民警和联防员们又迅速回到了他们坚守的哨位上开展巡边踏查,防范各类违法犯罪分子偷越国边境。在这个特殊的团圆时刻,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 “出发!”随着民警苏永栋一声令下,巡逻队员们列队整齐,开始每天雷打不动的边境巡逻任务。入冬后,中山气温骤降,山上的雾气更重了,他们每天要走十多公里的巡逻道,这些巡逻道藏在深山密林中,有的陡峭异常,有的湿滑难行。 “越是节假日,我们越要提高警惕,不法分子以为在节日里我们会放松边境的管控,那他们可能就会趁机从事一些违法活动。因此,我们要确保边境线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我们的监控之下,防止任何非法活动的发生。”苏永栋说道。 近年来,警地各级党委致力于加强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增设三级联防所、民兵执勤点和各类拦阻设施,采用“人防+物防+技防”的方式织密边境管控防线,有效遏制了走私等跨境违法犯罪活动。 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德宏边境一线的民辅警和联防员们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守护着国家的边疆安全。致敬春节期间
每一位在岗位上默默付出的劳动者
谢谢你的坚守
愿巳巳如意
来源|全国总工会微信公众号
初审|陈俊萍
复审|田新穗
终审|张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