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年前,古人的脚印,落在了浙江,从此以后,演绎出深厚的文化沉淀。穿越时空,聆听历史的回响,探寻镶嵌在古迹风景中的岁月印记,在当代的繁华中寻找万年浙江的价值。
安吉县八亩墩墓葬,越国高等级贵族墓园,近20年来,继绍兴印山越王陵发掘后,浙江越文化考古另一重大发现。遗址是怎么被发现的?数次被盗为古墓的发掘带去怎样的难题?考古揭开神秘面纱,古墓又具有何等规模,指向墓主人会是谁?
眼前这座超级大墓,便是安吉龙山107号古墓葬,俗称八亩墩。称它八亩墩,是当地人根据墩的大小叫的,它的边上还有一个九亩墩,规模再大些。八亩墩是被人用土夯筑在安吉城北的一处土墩上的,因此也有人称它是“浙北金字塔”。
如今看来,八亩墩也算是个“显眼包”了,可是它在松木的遮蔽下,沉寂了数千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古墓才进入今人的视野。
1989年,浙江省考古学会年会组织了一场“江南石室土墩遗存专题研讨”活动,当时安吉博物馆的几个工作人员,对古城遗址周边的石室土墩遗存进行了一次田野考古调查。调查初步结束后,程亦胜(安吉县博物馆原馆长,八亩墩遗址主要发现者)和当时的馆长匡得鳌一起,在返程路上,发现机耕路以南不远处有一座大土墩,正好有农民在那里挖泥,露出来的黄土剖面让他们眼前一亮。
出于职业敏感,二人立马上前查探详情。粗略的刮面后,一层一层的夯层清晰可见——这是一个人工堆筑的土墩墓。随后,两人又在村民口中得知,附近有个炮台山,村民俗称炮台山便是因为这是一个大土墩,周边还有很多的小土墩,像炮台一样。
与炮台山遥遥相对的便是八亩墩,八亩墩的发现可了不得,主墩周边不仅有数十个小墩,整整齐齐排列着,在它的外围还有壕沟保护。所有线索指向这墓主人的身份,一定不同寻常。很快考古人员将这一情况上报,后来由于要申报文保单位,工作人员的频繁考察,这也使得八亩墩、九亩墩这两处“显眼包”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其中也包括盗墓分子。
考古界有个规定,不能主动去打扰先人的“休眠”,对地下文物最大的尊重是保护原样,考古发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八亩墩遗址只能是保护起来,考古工作一直没有开展,可是依然有盗墓分子在这一带铤而走险。
2014年春节,刺耳的爆破声混杂在新年的爆竹声中,给了八亩墩墓葬一个巨大的打击——盗墓分子用爆破的形式炸出了盗洞。尽管很快盗墓分子统统落网,所盗文物也悉数追回,但爆破的威力直接威胁到了主墓室,抢救性发掘获批开展。
后经考古人员历时四年的辛苦努力,终于在2019年底完成了八亩墩这座超级大墓的发掘,其中共清理了1座中心主墓和31座陪葬墓,以及长达23米的器物坑,依然整齐摆放着大量的印纹陶、高等级的原始青瓷等随葬器物。主墓室位置还另有大量精美的以绿松石为主的玉石器。
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品时代和文化面貌判断,墓园范围内墓葬均为春秋晚期的越墓,中心主墓规模巨大、气势雄伟,或达王侯等级,是继绍兴印山越王陵后越文化考古的另一项重大新成果。
绍兴印山越国王陵,旧称木客大冢,据传是勾践之父允常的陵墓。而八亩墩遗址从葬制来看,与绍兴越国王陵如出一辙,散发着“王陵”级别的尊贵气派与显赫身份。虽在体量上,印山越国王陵更大些,但是两者作为越国高级贵族墓葬的杰出代表,在历史文化价值上相互映照,共同揭示了越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虽出土发现很是丰富,但是到目前为止,八亩墩里没有发现能确定指向墓主人身份的玉、墓志铭、青铜器、乐器等等,墓主人究竟是谁,答案呼之欲出却又遥不可及。遗址附近,便是安吉古城遗址,考古初步认定安吉古城始建于战国时期,是越国的重要城邑,秦时为鄣郡郡治,这是否能为墓主人的身份留下一丝线索?
扫一扫
看《文化浙江大讲堂》往期节目
文化浙江,锦绣华章!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浙江新闻频道,每周日晚 21:20推出文化专题节目《文化浙江大讲堂》。
点告诉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