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的一天,一位老人在重症监护室离世。就在同一天,他账户里的82万元被分多笔转入了一个陌生账户。这笔钱的去向,揭开了一段复杂的情感纠葛,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亲情、爱情与财产的争议。
01-
在山东某城郊,黄先生经营着一家小超市。离婚后不久,他认识了杨女士。两人相恋两个月后便开始同居,杨女士也开始在超市帮忙,负责收银和补货工作。
"我们自己的日子自己过,简简单单就行了。"也许是这样的想法,让这对恋人同居了20多年,却始终没有去领结婚证。他们的生活平淡而温馨,直到2022年初,命运突然转折。
黄先生被查出患有肺癌晚期。从确诊那天起,杨女士寸步不离地照顾着他,带他去医院看病、做治疗。由于黄先生需要长期住院,超市无人打理,最终不得不转让给别人。
"等你病好了,我们再把超市盘回来。"在病房里,杨女士这样安慰着黄先生。
病情越来越重,黄先生把手机银行的密码告诉了杨女士,说是方便她交住院费。他还说:"剩下的钱你就留着养老吧。"这句话,后来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02-
黄先生离世后,他的女儿小黄发现父亲账户里的82万元被转空,这些钱大部分是超市转让的钱,还有一些是平时的存款。当她得知是杨女士在父亲去世当天就把钱转走时,勃然大怒。
"这是我和你父亲的共同财产,他生前也说过要给我。"杨女士这样解释。但小黄并不认可:"你们又没领证,你凭什么转走我父亲的钱?如果他真想给你,为什么不写遗嘱?"
争执不下,这场纷争最终走上了法庭。
法院审理后认为:黄先生和杨女士虽然同居20多年,但未办理结婚登记,他们的关系不受婚姻法保护,仅属于同居关系。
黄先生生前的口头承诺并不构成有效的赠与。根据《民法典》规定,赠与合同需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且口头承诺赠与动产的,赠与人可以撤销。
最重要的是,杨女士在黄先生去世后,未经继承人同意就擅自转账的行为构成不当得利。法院最终判决杨女士必须归还这82万元。
03-
这个案例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同情杨女士20年的付出,认为她理应得到这笔钱;也有人支持小黄,认为父亲的遗产理应由子女继承。但从法律角度看,这个判决无可厚非。
没有婚姻登记的同居关系得不到法律保护。不管感情多深,时间多长,法律认定的权利必须通过合法途径确立。
口头承诺往往靠不住。如果黄先生真心想把钱留给杨女士,应该立下遗嘱或者在生前就通过合法方式转移财产。
在处理遗产问题时,擅自处置死者财产是违法的。即使是出于好意,也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这个故事没有赢家。杨女士失去了相伴20年的伴侣,也失去了这笔钱;小黄失去了父亲,还要与父亲生前的伴侣对簿公堂。如果当初能把事情处理得更规范一些,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
在法律面前,情理往往难以取胜。与其相信口头承诺,不如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确立权利。这或许是这个故事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