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马宁宁同志于2023年11月被选派到滕州市大坞镇池头集东村任第一书记。大坞镇池东村位于滕州市西北部,北与济宁邹城市毗邻,西与滨湖镇接壤,全村271户1020人,党员27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全村耕地面积1030亩,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
自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他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贯彻驻村工作要点,紧密围绕乡村振兴16字方针和五大振兴工作要点开展工作,全力以赴,精准施策,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筑牢党建基础,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小院党课等活动,抓好党员日常学习,集中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3次,充分利用镇驻地国防教育基地、洪山口大会战记忆馆等红色资源组织参观践学,进一步丰富学习教育形式,激发广大党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动力。同时利用端午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党员集中开展关爱老人活动,确保学习取得实效。二是注重“实干型”村干部储备。结合村后备人才建设,建立“导师帮带”制度,由党支部书记、优秀离任村干部,与后备干部建立“1+1+1”帮带制度,引导后备干部在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锻造本领,推动后备干部从“看着干”向“跟着干”转变,不断提升基层工作本领。一年来共实现发展党员1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人,储备后备干部4人。三是构建“多维型”党员新模式。结合不同党员群体特点,加强对在职党员、无职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困难党员的精细化管理,按照在职党员目标式、无职党员定责式、年老体弱党员服务式、困难党员帮扶式、流动党员跟踪式全面建立台账,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安全生产、人居环境整治等5大类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内容做好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建立流动党员定期汇报制度、学习制度,做到“离乡不离党、高飞不断线”。
抓实产业振兴, 促进村级发展。一是持续做好合作社增收文章。紧盯“第一书记”职责落实。通过调研发现池东村在2020年成立了支部领办合作社(滕州市富粮专业种植合作社),驻村了解情况后,跟村“两委”成员共同商议继续做好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各项保障和集体经济增收工作。先后实施流转土地80亩,继续加大合作社投产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实现集体经济增加3万元。2023年池东村支部领办合作社被枣庄市评为市级合作社。二是推动完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持续做好池东村村企共建企业(盛道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的支持保障工作,通过3次宣传企业的服务和沟通协调,适当调整机动车检测价格(由230元调整价格为150元),吸引周边机动车到期需要上线检测的群众到检测线检测车辆,带动池东村集体经济稳步提升,夯实发展基础,促进集体经济、企业效益的双重提升。三是探索联农带农增收新路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驻村以来,先后带领村“两委”干部对村集体闲置土地进行发包,与一禾农场创新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模式,实现村民务工100人次增收1.8万元,推动池东村农民“土地流转得租金、劳务用工得薪金”。
驻村帮扶民生,推进乡村建设。一是完善设施建设推动安居乐业。利用第一书记项目,争取资金30万元,计划完成村内1200米道路的重新铺设提升;20盏太阳能路灯安装;重新粉刷办公楼;320米绿化带的提升改造和2000棵苗木种植;省道321池头集段共800米立面的升级改造。二是调解矛盾纠纷推动社会和谐。作为市派第一书记,时刻不忘责任担当,邀请司法所的同志到村开展普法教育1次,义务帮助村民解答各类涉法涉诉问题8条,成功化解村级矛盾纠纷1起,切实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增强了群众法治观念。三是兜底政策保障增进民生福祉。时刻将群众冷暖放在心间,把群众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办,一年来,共走访困难群众15户,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党员2户,借助民政部门的帮扶政策,帮助村里因残致贫的2人申请了民政低保,温暖了群众心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