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委、市政府最新发布!

民生   2025-01-16 18:52   山东  

近日

临沂市委、市政府出台

关于全面推进

美丽临沂建设的实施意见

全文如下

↓↓


中共临沂市委 临沂市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临沂建设的

实施意见


(2025年1月9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和《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系统推动美丽临沂建设,现结合临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摄影 孙运河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临沂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推动临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的目标定位,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奋力谱写美丽山东建设的临沂篇章。到2027年,美丽临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国土空间格局更加优化,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健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美丽临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与美丽临沂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工作推动体制机制完备,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空间开发格局科学合理,生态系统稳定安全,美丽临沂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脱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临沂全面建成。





摄影 孙运河


重点任务 

(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落实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完善临沂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品质国土空间格局。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执法监管和保护修复,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督机制,确保全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318平方公里。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控城镇开发边界,推动城镇空间高效利用开发。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水土保持空间管控。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规划环评制度,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衔接,推动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环境质量目标联动管理。探索规划“留白”制度,为发展预留空间。到2027年,河流湖泊自然岸线保有率完成省下达的保护目标;到2035年,生态保护红线功能不降、性质不变。

2.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投产,对项目实施清单管理、动态监控。用好生态环保、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三个工具”,坚决淘汰落后动能,持续推进淘汰类装备清理。引导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融合化转型升级,实施“千企千项”技改工程和以先进生产线为主的迭代改造,推动工业机器人、数控化生产线、智能物料配送管理、安全生产新型实用装备等技术和装备应用。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实施生态环保产业“三升三降”工程,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成长路径,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开展绿色园区、循环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行动。

3.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加快推进新能源发展。推动光储氢一体化产业发展和氢能开发利用项目。推进河东、沂水等6个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建设和新型应用场景探索。积极推进风电、地热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费。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节能技改,推动30万千瓦以上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加强集中供暖热源及配套管网建设,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合理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有序推进散煤替代,探索推进符合临沂实际的经济型、清洁型取暖方式。加快构建绿色化智能化新型电力系统。落实“外电入临”提质增效行动,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加快推进新型储能体系建设。到2025年年底前,完成恒源热力、华能电厂等14台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关停任务;到2027年,燃煤机组正常工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295克标准煤/千瓦时,“外电入临”达到290亿千瓦时以上;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完成省下达的目标。

4.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加快推进“公转铁”“公转水”,积极推进罗庄恒新能源、沂河新区远海物流2条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西泇河通航工程建设,力争到2027年年底实现内河通航项目零的突破。推进铁路场站、民用机场、物流园区等绿色化改造。优化现代物流城网络通讯、交通运输组织以及配套设施,启动新物流园区二期规划。依法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车辆,推动超低和近零排放车辆规模化应用。深入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低碳应用、综合治理和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更新。2025年年底前,完成省下达的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共汽车(除应急救援车辆外)新能源占比100%。

5.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落实省下达的碳达峰任务,加快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加快推进临沂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省级试点,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协同度评价,落实省级固定源污染物与碳排放核查协同管理制度及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排放清单。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和制度建设。积极开展近零碳城市、园区、社区示范创建。

6.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实施节约战略。聚焦化工、建材、钢铁等行业重点领域,推动企业能效对标提标,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实施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支持工业企业、园区、集聚区主动开展生产工艺和设备节水评估,实施工业水效提升改造,推进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实现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级利用。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5%;单位GDP水耗完成省下达控制目标。发展节水农业,全面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建设。到202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2以上。持续推进节水城市建设,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深挖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推动非常规水源和雨洪资源利用。扎实开展再生水利用工程,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强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开展工业用地利用情况调查,深化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建立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的工业企业发展质量评价机制。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对新供应工业用地全面实行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指标约束。积极开展废物综合再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加强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回收利用,提升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废旧动力电池等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引导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推进原料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支持山东临工、远通集团等企业发展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设备再制造。加强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推进大型电商和寄递企业包装物回收循环利用,到2025年年底前,形成贯穿快递包装生产、使用、回收、处置的全链条治理长效机制。到2035年,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摄影 孙运河


(二)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7.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以细颗粒物治理为主线,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和区域协同治理,落实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预案体系。鼓励各县区因地制宜开展环保绩效提级行动,争创环保绩效A、B级或引领性企业。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全过程、全流程综合治理,推动源头替代工程。持续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钢铁、水泥、焦化、火电行业和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环境管理。综合实施城市扬尘精细化管控,重点解决城乡接合部道路扬尘污染、建筑工矿场地裸土无覆盖扬尘及道路抛洒污染问题。推动大气氨排放控制,以化肥行业、脱硝行业、制冷企业为重点,探索建立大气氨排放重点排放源清单,开展大型规模化养殖场大气氨排放总量控制试点。加强焚烧污染防治,强化秸秆焚烧、垃圾焚烧管控。深入推进柴油货车清洁化,对违规排放车辆开展常态化检查,推动车辆全面达标排放。到2027年,全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到2035年,全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进一步下降。

8.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河湖长制,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健全流域分区管控体系,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扎实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强生态流量管控,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分区分类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形成规范的排污口“户籍”管理。推行重点行业企业污水处理与排放水平绩效分级。开展断面溯源排查,完善落实29个国、省控考核断面“一面一策”达标保障方案,做好出境河流安全隐患排查,重点解决青口河、鸡龙河、新沭河、绣针河等重点断面及敏感断面水环境突出问题,确保鲁苏出境安全。以美丽河湖建设为引领,推进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河湖垃圾清理行动,强化河湖湿地建设、保护和修复。加快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建立黑臭水体治理清单动态调整机制,长效开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城区雨污合流管网分流改造,同步实施雨污管网混错接改造和破损修复。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加快乡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继续加强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进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建设。到2025年,实现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雨污管网合流“两清零”;临沂市中心城区污泥处置能力新增200吨/日,污泥处置能力稳定达到500吨/日。到2027年,地表水水质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70%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到2035年,市域范围内美丽河湖基本建成。

9.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农业用地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对优先保护类耕地强化预防性保护,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加强管理。开展耕地周边涉重金属行业企业、重有色金属等矿区历史遗留环境污染排查整治。落实重金属污染防控,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完善全口径涉及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名单,推动实施一批重金属减排工程。依法严格落实重点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准入管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潜在高风险地块清单、超标地块清单,严格管控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持续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加强地下水环境风险管控,对全市化工园区、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等开展污染源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科学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完成省规定的目标,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5年,地下水国控点位I-IV类水比例达到省要求,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控制。

10.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根据《临沂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形成临沂市“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与城市建设管理有机融合。健全源头减量、回收利用、末端处置的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体系。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市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规范提升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强化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加快兰陵国家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沂河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推进临沂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基地开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强化危险废弃物环境监管能力,配备与本市危险废物产生量基本匹配的处置能力,培育一批危险废物处置骨干企业。深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持续开展规范化管理考核,提高危险废物信息化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开展污泥安全处置集中攻坚行动,强化环境风险防控。持续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行动,严格落实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中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到2025年,基本达到国家“无废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到2027年年底前,全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95%以上;到2030年,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到2035年,全域建成“无废城市”,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摄影 孙运河


(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


11.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稳固全市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全市各类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推进莒南、平邑、兰陵、临港等12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采矿塌陷地环境综合治理。督促矿山企业依法依规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履行义务。加强湿地公园建设与监管,推进云蒙湖、武河等湿地公园提升改造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实施差别化保护治理措施。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大力实施蒙山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持续强化蒙山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加快建立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开展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到2025年年底前,全市大、中、小型绿色矿山建成率分别达到90%、80%、70%;到2027年年底前,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到203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水土保持率达到83%左右。

12.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本底调查,率先在蒙阴建设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建设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信息平台和种质资源基因库,逐步健全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繁殖地、迁徙地以及重要野生植物原生地区域的保护修复。实施“放鱼养水”工程,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促进渔业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到2025年,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生态质量指数EQI稳中向好;到2035年,全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摄影 孙运河


(四)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13.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临沂市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与经济安全、资源安全等领域协作,完善生态安全政策体系、应对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应对山区、林区、流域等生态环境风险以及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环境风险检测、识别、评价和监测。强化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健全临沂市特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加强特色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

14.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做好物资储备及应急能力提升相关工作,不断完善分级负责、属地为主、部门协同的环境应急体制机制,健全预防、预警、处置环境风险应急体系建设,提升环境风险预警数字化水平。督促指导各县区做好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工作,提高重点行业企业备案率。全面推行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一河(园)一策一图”。落实环境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

15.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开展风险指引型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检查,对全市放射源利用单位从严监管,强化对放射源安全管理和常态化巡查。完善辐射应急预案体系,督促各县区、相关企业分别开展区域性、专业性、模块式应急演练。


摄影 梅鲁生


(五)加快美丽临沂全域建设


16.建设美丽城市。推进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的美丽城市建设。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给排水、环卫等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集中开展一批城市积水点和内涝片区改造工程。深入推进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制定印发《临沂市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有序建设“宁静小区”。强化恶臭气体、餐饮油烟等污染治理。提高城区餐饮油烟科学治理、精准治理、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餐饮油烟治理“兰山经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开展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评估。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开展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开展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试点。

17.建设美丽乡村。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健全完善临沂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以“百千工程”为抓手,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绿化美化,保护和恢复乡村特色风貌,加强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继续推广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持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指导科学选肥用肥,增施有机肥,指导农膜科学使用和清理回收。加大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集成和培训。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深化拓展“三清一改”。对已经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规范管护,防止返黑返臭,新增农村黑臭水体纳入监管清单,逐步开展治理。持续深化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抓好畜禽养殖标准化场(小区)建设。到2025年,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92%左右;到2027年,市级以上美丽乡村达到1000个;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

18.打造美丽临沂样板。提升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引领,强化城际、城乡生态共保环境共治。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打造一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临沂样板。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积极培育美丽园区、美丽工厂、美丽社区、美丽学校等“美丽细胞”。到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摄影 梅鲁生


(六)全面推进美丽临沂建设全民行动


19.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持续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究、学习宣传、制度创新和实践推广,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在全国生态日、六五环境日等重要节点,充分利用媒体搭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传播渠道,强化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传递绿色发展理念。

20.培育弘扬生态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价值观念,推进红色沂蒙精神与绿色低碳新风尚深度融合,创作一批反映临沂绿色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文艺精品。创新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融合发展模式,放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示范效应,发挥好“沂蒙乡愁”民宿学院培训作用,培育打造一批乡村旅游聚集区、示范村,推进红色旅游绿色低碳高品质发展。

21.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培育简约适度、低碳绿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消费意识,建立健全“碳普惠”公众参与机制,大力发展绿色消费,扩大政府采购物资绿色覆盖范围,引导企业自主、自愿执行绿色采购指南。积极倡导绿色出行方式,提升全市建成区,区、县中心区域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到2027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40%。

22.建立多元参与行动体系。积极参与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深入推进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行业自律。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动员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项目和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公益讲堂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


摄影 梅鲁生


(七)强化美丽临沂建设支撑保障


23.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美丽临沂建设制度保障,加强生态环境制度建设。强化环评源头预防管理,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深化全市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综合站+样地”生态质量地面监测网络,构建美丽临沂数字化治理体系。从严从实推进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12345·临沂首发、生态环境信访热线等信访线索,推动解决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健全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司法保护,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24.强化政策保障。健全完善推进美丽临沂建设的政策措施,强化财政、科技、价格、金融等领域的政策协同。落实环境保护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信贷支持,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创新,推动全市绿色贷款余额稳步增长。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金融支持模式。落实差别化用水、用电等价格政策,通过资源价格杠杆遏制高耗低效行业发展,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推进企业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重要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

25.加强科技支撑。实施美丽临沂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鼓励我市市场主体、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和生态环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和应用成果转化,以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提高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6.强化项目支撑。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在全市范围内选择有条件的行业、企业实施治理试点。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品质提升工程,推进实施一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重大项目。加快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领域开展补短板强弱项行动。实施生态环境管理支撑保障能力建设工程,推进各类项目库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队伍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全市生态环境执法规范化水平。





摄影 梅鲁生


组织保障 
坚持和加强党对美丽临沂建设的全面领导,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负责美丽临沂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推进,研究重点建设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各县区要认真贯彻中央意见、省实施意见精神和本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分类施策,建立推进落实机制,推动任务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要细化实化全面推进美丽临沂建设的政策措施,分领域开展行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美丽临沂建设过程评估,形成调度、总结、考评的工作制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要把美丽临沂建设作为重大任务,将推进美丽临沂建设年度工作情况书面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由其汇总后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爱临沂客户端视频号”精彩推荐


临沂综合频道
六十万粉丝关注!有料、有趣、有温度、有态度!有正能量、有您发言的一席地!了解临沂,爱上临沂,从关注“临沂综合频道”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