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元通宝)
前言:前几天在海鲜市场挂了一枚币子,有人就来问价,刚开始价格已经谈好了,就在临门一脚间,对方却以钱币边缘处有“蚂蚁咬”为理,放弃了钱币,遇到过这种事情的人,都会觉得挺让人无语的。
当然,这已经不是做生意遇到的第一次了,很多时候对于买家“变态式”的挑剔行为,真的想吐槽两句……
(汉·半两)
所谓古钱币,就是古人手工制作出来的时代等价物。这些手工产品经历了社会变革、斗转星移、王朝更替,这些东西既有先天的不确定性,又有后天的流通性,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就比如铁钱,字口清晰的本来就少,市面上大部分都是加刀货,像太平天国小平钱因为铸造工艺问题,字口清晰的非常不容易,如果你要挑品相,加刀币会等你。
(清·康熙通宝)
还有的喜欢黄亮的清钱,当然这种要求也比较变态,又要镜面工艺的丝滑,又要字口无粘连,没有一点毛病,还要包浆统一,这种要求下的钱币可谓是凤毛麟角,这完全是按照机制币的要求去玩古钱币。
身边钱币“高手”的朋友给我说:“以前玩古钱币多简单啊,不管是探出来的,还是铲地皮出来的,来的时候什么样,卖的时候就是什么样。
现在不一样了,又是加刀、又是养包浆,还得要黄亮,有的时候客户还要求钱币尽量包浆字口统一点“如母似样”,还得便宜,高科技全整齐了,买家这才作罢,天天卖古钱币,我真怕再这样下去,把自己干成科学家。”
(唐·开元通宝)
朋友说的幽默段子,也能侧面的反映出圈子的一些病态,时代变了,玩法也变了,当大家趋之若鹜的去要求钱币时,那么也会得到钱币的反噬,试问一下,市场中哪有那么多好东西?
当然,有的朋友挑品相,挑状态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过度的去要求一枚钱币的极致品相,那肯定是非常悲哀的,古物本身就经历了历史的沉淀,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清·钱背)
有时候,降低自己的审美要求,你获得的钱币就会更多,就会更加快乐,物为人用,方为良物,泉为人赏,方为兴物。
玩钱币的尽头是慢慢换藏,是去感受筛选的过程,而不是去要求,去挑剔,好钱币永远都在那里,当你不再适应换藏的过程,“海克斯科技”下的钱币就在你这里……
资料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由不大师团队整理。
因为公众号更改了推送规则,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如果您想要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新推送,麻烦右下角点个“赞”和“在看”,以便能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更新内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