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是“十四五”攻坚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12月26日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明确,明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聚力产业提升,厚植赛道新优势。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锻造新质生产力。要扩大新能源产业优势,聚焦“发储送用网”,纵深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打造代表江苏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要抢占未来产业高地,积极培育合成生物、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基因技术、人工智能等成长性、前沿性未来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和领先优势。要领跑智能产业赛道。全方位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落实“人工智能+”行动,扎实推进新一轮“十百千”工程。要强化优质项目支撑。紧紧依托产业链优势,持续聚焦行业头部企业、领军企业,深入开展央企对接,引导更多海内外企业来常布局新兴业务、高端项目。
加快科技创新,锻造强劲新动能。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必答题,以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抓手,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要打造更具承载力的创新平台。深化“一核一园两室三中心”建设,高标准打造龙城实验室,积极推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清洁能源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链接更多科创资源。要培育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主体。深入推进科技型企业“倍增行动”,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完善“揭榜挂帅”机制,引导支持广大企业敢于投入、加大投入、投出成效。要涵养更具吸引力的创新生态。持续迭代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提高在常高校毕业生留常率,全面释放人才公寓引才“磁吸效应”,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支持高技能人才参与技术革新、科技攻关。深入推进龙城金谷升级版,做大做强产业引导基金,壮大资本市场“常州板块”。
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发展新活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为高质量发展增强内生动力、创造最佳条件。要落实深化改革“任务书”,深入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重点改革任务清单落实,探索一批常州试点先行、发展迫切需要、具有牵引意义的改革事项,努力形成一批有成效、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样本”。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强资源整合、要素集成,打造层次更高、质态更好的国际合作园区,吸引更多外企来常布局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功能性机构,推动跨境电商产业集中集聚。要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持续放大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效应,推动更多政策非申即享、直达快享。当好“店小二”“急郎中”,真诚为企业着想、帮企业解难、促企业发展。
加快能级提升,拓展城乡新格局。在更深层面、更广领域、更高标准上提升城市能级,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综合竞争力。要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全速推进在建工程,持续织密综合交通网。以创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目标,纵深推进“水运常州”建设,推动货运能力、物流水平持续提质增效。要拓展城市未来空间,按照“五年成势、十年成形、十五年成城”既定目标,深化“两湖”创新区核心区规划,加速推进重要功能项目和品质配套项目,引进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打造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长三角最美湖湾城”。抢抓常泰长江大桥建成契机,加快推进高铁新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跨江融合桥头堡。要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十百千”工程,更好展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优化生态环境,绘就美丽新画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深化“两山”理念三条转换通道,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要在提高环境质量上持续发力,高标准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扛起上游担当,开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攻坚,全面完成涉磷企业整治等八大专项行动重点任务,加快实施河流水质提升专项行动,确保河流水质持续改善、湖泊生态环境明显提升。要在绿色低碳转型上久久为功,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深化碳排放预算管理试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等“新三样”出口,积极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产品碳足迹管理。全面抓好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新型智能微电网、新型储能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产业生态化、能源绿色化,深化“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要在打造生态绿城上做好文章,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稳步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推动城市绿化提质扩容,让更多市民畅享“绿色福利”。
彰显人文底蕴,引领文化新风尚。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探索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常州实践,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要让文化底蕴充分彰显,高质量推进老城厢复兴,推进盛宣怀故居周边织补、青果巷三期、约园修缮等重点项目,全面激发老城厢活力,扎实推进“春江八景”等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让文旅消费迸发活力,推动文商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提升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区、特色街区、乡村旅游村镇,持续擦亮“青春乐都”“江南美食之都”品牌。要让文明之风浸润人心,全面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人民更满意的文明城市。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真正让崇德向善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擦亮民生名片,展现幸福新气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进一步擦亮“六个常有”民生名片。就业渠道要更宽更广,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重点群体就业。民生底线要兜稳兜牢,加快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完善智慧平台赋能精准救助,让每个困难群众都能感受到温暖关怀,进一步织密扎牢共同富裕保障网。公共服务要普及普惠,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优化“一老一幼”服务,加力实施城中村改造,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更新,不断提升群众安居宜居质量。
维护安全稳定,探索治理新路径。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理念和举措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要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久久为功推进“1+29”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全面压实“五个责任”,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要持续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儒林实践”经验,强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深化“一网统管”城市治理模式,完善“三级联动、五级响应”城市运行指挥体系。
全媒体记者:舒泉清 唐新卫 丁宁
编辑:想想
校对:张钰颖
随 手 点 赞
好 运 不 断
点 个 在 看
能 量 加 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