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孙子,可真能耐!

财富   2024-11-04 11:31   江苏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80年),生于春秋末期,字长卿,祖先本是陈国贵族,后逃亡到齐国,即后来齐国四大家族“田氏”一脉。祖上因战功被封,并赐孙姓。从小熟读兵书,后因齐国四大家族争权,只身避难吴国,潜心著作《孙子兵法十三篇》。在吴国,孙武遇到了逃出楚国的伍子胥,遂被举荐给吴王阖闾,并被任命为将军,后助吴败楚,成就霸业。《孙子兵法》虽只有十三篇,却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成系统的兵法,享誉全球。现代很多国家的军校都将其列为必读书目,拿破仑生前就曾多次熟读。里面很多理念今天又被政商两界所倚重。



作者:国馆

 兵家传承 


孔子说春秋无义战。春秋末期又尤其混乱,连年的征战几乎没有停止的时候。在时代的洪流中,哪怕有人心向和平,恐怕也难以如愿。


公元前545年,正是最为混乱的时期,孙武出生在齐国的一个贵族家中,他的父亲孙凭为他取名“武”,意在“止戈”。但孙武的一生不仅没有在和平中度过,还在战争中取得了留名史册的巨大成就。


图 |《典籍里的中国》©

早在公元前672年,孙武的祖先陈完是在仓皇之中从陈国逃到齐国的。 


陈完本是陈国的贵族,父亲是陈厉公。彼时的陈国一团乱麻,简直和当时的大时代相得益彰。陈厉公并不是合法的继承人,先是他的兄弟杀了太子自立,然后他又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夺得大位。陈厉公也逃脱不了同样的命运,仅在七年后就又被弟弟,后来的陈庄公所谋杀。陈完记恨陈庄公,又联合王族杵桕杀了陈庄公。杵桕上位,是陈宣公。陈完因功被封为大夫,后来他又试图暗中携助太子夺位,事情败露后逃去了齐国。


陈完手里掌握着当时最为先进的烧陶技艺。齐桓公听说陈完来投奔,激动地亲自出迎,还想要给他“卿”位。卿的地位仅次于诸侯国国君,有封地,还有私人军队,而且可以世袭。陈完明白,齐桓公如此厚待他,一定会要他以陈国的利益做交换,他拒绝了。齐桓公也不强求,授予了他“工正”的官职,掌管齐国百工。陈完就此改姓田。将来田氏的一支会成为齐国的大族,还会将整个齐国占为己有。田完拒绝为卿,但他的后代田书将依靠军功获得“卿”位。


田书是孙武的祖父,很有军事才干,在讨伐莒国中立了大功,齐景公给了他一块封地,并赐姓“孙”,从此田书这一支,改姓为孙。


孙武出生时,田家在齐国的权势正达到顶峰,甚至招致了君王和其他大族的忌惮。


孙武的父亲孙凭是齐国的卿,相当于齐国国内的一方诸侯。他的叔父田穰苴,是齐国的大司马,把控齐国的军事大权。田氏因此跻身齐国最有权势的四大家族的行列,另外鲍姓、高姓、栾姓三姓暗中联合,试图除掉田穰苴,打压田氏。


在年少的孙武的记忆里,叔父田穰苴一直遵礼守法,一心只想做一个匡扶君王的贤臣。



有一次齐景公到田家拜访,田穰苴以为发生了战事,急忙换上戎装,持戟相迎。当他知道齐景公只是来找自己饮酒时,立马开始劝谏:“作为君王,不可随意到臣子家中饮酒,不合礼法。”大煞了齐景公的雅兴不说,第二天在朝堂上又当众劝谏。齐景公在历史上不算是太昏聩,但他却也越来越不喜欢田穰苴。


君王不喜欢,百姓却很喜欢,田氏在齐国的声望一天比一天高涨。鲍氏、高氏和国氏,轮番在齐景公耳边提醒他要堤防田家。齐景公最终选择罢免田穰苴,让他回家闲居去了。


赋闲在家的田穰苴很郁闷,唯一开心的事情就是与侄子孙武谈论兵法。


田穰苴是孙武在兵法上的启蒙者,而孙武是田穰苴心中的希望。他将孙武视为自己的衣钵传人。


田穰苴虽然已经被罢黜,三大家族却不肯就此罢手,三番五次派人来暗杀。当时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但兵家还没有出类拔萃的人物和著述出世。田穰苴一直想写一部兵法,流传后世,但现在说不定哪一天自己就死于非命了。他非常忧虑。


当时,姜太公传下来的《司马兵法》很流行,田穰苴常用来教导孙武。《司马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仁战。可孙武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战国之交的乱世,仁义早就被抛在了脑后。他说:“现在诸侯之间,连年征战,只是为了争夺霸主,连‘义’都顾不上,谁又去讲什么‘仁’呢?如果真要写一部兵书,就一定要切合这个时代的需要,能为时代所用。”


图 |《典籍里的中国》©

在孙武看来,《司马兵法》仅在尊“礼”的西周时期适用。到了春秋后期,守“礼”已经成了一种迂腐,沦为了一种笑话。宋襄公打仗讲“礼”,可最后身死国破,沦为笑柄。现在的战争,只要战败,就必须要承受土地沦丧、国家覆灭、百姓死亡的代价,和礼、义、仁没有一点关系。


战争的第一要义,是要能赢。孙武觉得,既然要著书立说,就应该遵循这一原则。


所以在孙武后来写的《孙子兵法》十三篇里,核心要义就是如何赢得一场战争,而不是其他。


孙武明确提出,用兵打仗,为了赢得战争,可以采取一切能够想到的有效的手段。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孙子兵法·始计篇》


即便同样是一场战争的胜利,在孙武的观点里,也分为不同的等级。判断的标准,就是在这场战争里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二者之间需要算一笔账,是否以最小的付出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图 |《典籍里的中国》©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兵法·谋攻篇》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争的最高境界。整个《孙子兵法》都围绕着如何能够达到这一最高目标而展开。孙武从多个角度展开了论述,并提出了具体实用的方式和方法。这也是《孙子兵法》在几千年里一直被兵家奉为经典的原因。因为它足够实用而且有效。


比如,发动一场战争前,如何评估国家的财富用度是否足够?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


要从哪些方面做好战争的准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


上到政治高度,下到具体每一场战争如何利用地形、统御士卒、利用间谍、保障后勤……《孙子兵法》虽然只有不足万字,都做了细致的论述,从负责上层设计的统治者,到冲锋陷阵的士兵,都能拿到即用。


孙武对战争的思考和见识,让田穰苴意识到,他实在是一个军事天才。这叫田穰苴又喜又忧。喜的是后继有人,而忧的是,如果孙武露出过人的军事才能,那孙家和田家就更难逃过三大家族的迫害。


果然在不久之后,田穰苴就被另外三大家族迫害致死。再过一百多年后,田氏将杀死姜姓的齐简公取而代之,历史上称之为“田氏代齐”。再后来,田穰苴的后代齐威王让人将《司马兵法》和田穰苴的治兵之法结合起来,整理成了一部新的兵法《司马穰苴兵法》。到了唐朝,田穰苴被列为十大名将之一,供奉在武成王庙中,宋朝也将他供奉在宋武庙中。田穰苴因此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兵家代表人物。


田穰苴被杀时,孙武时年二十六岁,只身逃到了吴国避祸。


图 |《典籍里的中国》©


遇伍子胥


孙武逃到吴国后,避隐在深山中潜心研究兵法,专心著述,写成了《孙子兵法十三篇》。四年之后,遇到了从楚国狼狈逃出来的伍子胥。


第一次见面,伍子胥正被一路追杀,衣衫褴褛,形容枯槁。孙武收留了他,但并没有对他做过多的盘问。因为在当时,流亡之徒随处可见,并没有什么稀奇。


图 |《典籍里的中国》©

但孙武满屋子的兵书却成功引起了伍子胥的好奇,但两人也没有做过多的交流。当时,伍子胥还要忙着去逃命。


第二次见面时,伍子胥已经成了吴国公子光的座上宾。公子光,是吴王僚的堂兄,手里握着吴国的兵权。


公子光有一个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叔叔——季札。公子光的爷爷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诸樊、余祭、夷昧和季札。寿梦特别喜欢幼子季札,临死前想传位给他,但季札不接受。王位只好由大哥诸樊继承。诸樊知道父亲的心愿,死后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二弟余祭,并留下遗命,余祭死后就传位给三弟夷昧,夷昧死后再传给四弟季札。但等夷昧死后,季札仍然坚决不接受王位。吴国人没有办法,拥立了夷昧的儿子继位,就是吴王僚。


公子光是诸樊的儿子,心里非常不服气。他说:“如果按照兄死弟及的规矩,那继位的应该是叔叔季札。如果按把王位传给儿子的规矩,那也应该是我。”


伍子胥来找孙武,是因为他笃定孙武是一位难得的隐士高人,想引荐他为吴国效力。更重要的是,伍子胥想要孙武出山,助自己辅助吴国打败楚国,报仇雪恨。


这一次,伍子胥向孙武讲了自己的故事。


当时的楚国,在位的是楚平王。秦国和楚国结盟联姻,将公主嫁给楚国太子。楚国派去迎亲的是大臣叫费无忌。秦国公主长得非常漂亮,费无忌回来后,极力怂恿楚平王将秦国公主占为己有,给太子另觅新妇。


楚平王经不起女色的诱惑,果然自己娶了秦公主,还把太子打发去守卫边防。费无忌又担心太子将来继位,会找自己算这笔旧账,就天天在楚平王身前诋毁太子,说他心有怨怼,准备起兵造反。楚平王信以为真,要杀太子。太子只好逃出楚国。而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正是太子的师傅,因而受到牵连下狱。伍奢有两个儿子,老大叫伍尚,老二就是伍子胥。费无忌向来妒嫉伍奢的才能,又怂恿楚平王将伍家斩草除根,以免后患。


楚平王下令,只要伍子胥和伍尚前来自首,就放了他们的父亲伍奢。但两人心里都清楚,这是楚平王想要把他们一网打尽的阴谋。但如果不去,又会落下不孝的骂名。兄弟两人商议,哥哥伍尚从容赴死,弟弟伍子胥逃出楚国,等待时机复仇。


伍子胥九死一生逃到了吴国,他想利用吴国打败楚国,为自己复仇。


孙武告诉伍子胥,吴国目前不会有灭亡楚国的打算。孙武的理由很简单,公子光掌握着兵权,但他一直有篡位的野心。夺位成功之前,一定不会深入楚国腹地。何况楚国本是实力足够问鼎中原的强国,而吴国还只是一个偏居江南的小国。


孙武的分析,让伍子胥更笃定了他一定是可以助自己复仇的高人。来此见孙武之前,他刚从王宫出来,他向吴王僚献言出兵楚国,却被公子光阻拦下来。公子光劝说吴王僚:“伍子胥劝大王出兵,是为了报私仇罢了。这陷吴国于危境。”


伍子胥把最后一丝希望放在孙武身上。


他请教孙武:“如果我要帮助吴国灭亡楚国,应当怎么做呢?”


孙武没有给他任何答案,而是反问道:“吴国有胜算吗?”


孙武的问题如当头棒喝,伍子胥只能陷入沉默之中。楚国的疆域辽阔,在楚庄王时更是曾问鼎中原,让天下诸侯臣服。而吴国要打败楚国,毫无胜算。


明知没有胜算的战争,孙武是明确反对的。毕竟,他强调的是战争不仅要胜利,最好还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为了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孙武觉得首先就要创造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形势。对于这样的形势,孙武打了两个比喻:就像在万丈悬崖顶上,立着一个巨大的圆石头,只要轻轻一推,石头就会滚滚而下;又像把一条落差极大的河流堵塞住,一旦把堤坝挖开,惊涛骇浪就会奔腾而下。无论哪一种,都会形成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能量。占据这样的形势,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孙子兵法·军形篇》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孙子兵法·兵势篇》


如何才能创造这样的形势?当然是从国家财富、军队、外交、民心、将帅人才等多方着手准备。这个过程就是把巨石推上山顶,把湍急的河流堵住的过程。这些努力都在刀枪相对的战场之外,却是孙武最为看重的取胜之道。


当时吴国四面环敌,又与相邻的楚国、越国同时交恶。吴国一旦进攻楚国,越国一定会趁虚而入,攻击后方。而楚国本身是强国,又与更强的秦国联盟,还有唐、陈、蔡等小国附属臣服,一旦开战,楚国远近皆有帮手。吴王僚很有自知之明,所以并没去招惹楚国的打算,更没有雄霸天下的野心。吴国也没有出众的将才可用,当然就没有灭楚、胜楚的希望。


伍子胥感到绝望,难道说他就没有复仇的希望了吗?



孙武倒也不这么以为。在他看来,一个真正的善于作战的人,面对不利于自己的形势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有足够自保的条件,不要让敌人有可乘之机,即让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可以击败敌人的机会出现,果断出击,战胜敌人。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孙子兵法·第四篇:军形》


对于目前伍子胥和吴国所面临的形势,如何自守?又如何做好准备,等有机会的时候能一举战胜楚国呢?


孙武给伍子胥制定了一个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依附公子光,并帮他夺取吴国的统治权。孙武笃定公子光既有将帅之才,又有雄霸天下的野心。要想利用吴国灭亡楚国,吴王僚显然指望不上,非公子光不可。


第二步,协助公子光内修国政,屯兵练武,增强吴国的国力。对外一方面改善吴国和其他诸侯国,特别是邻国的关系,另一方面离间楚国和其他诸侯,达到此消彼长的目的。


第三步,等待形势发生变化,时机成熟时发动对楚国的战争,灭亡楚国,公子光成就霸业,伍子胥报仇雪恨。


图 |《典籍里的中国》©

孙武给伍子胥设计的三步战略,前两步即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第三步即最终战胜敌人。


公子光确实有夺位的野心,但孙武和伍子胥知道,吴王僚当然也知道。所以,第一步就很难走。


伍子胥在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结识了一个壮士叫专诸。当时专诸正在和一群人打架,气势逼人,伍子胥认定他是一个难得的勇士。


当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想要杀掉吴王僚夺取王位时,把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


吴王僚爱吃鱼,专诸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在太湖边学做鱼。学成之后,去公子光府上做了一名厨师。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死了,吴王僚趁楚国发丧之机,派自己的两个弟弟领兵讨伐楚国,国中再无吴王僚的亲信。


公子光觉得机会来了,邀请吴王僚到家中吃鱼。吴王僚心怀戒备,不仅自己穿着盔甲赴宴,还让侍卫夹道而立站成两堵人墙,从他下车的地方浩浩荡荡一直延伸到桌前。


专诸端着一盘鱼从容走到吴王僚面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鱼腹中抽出一把锋利的短剑,借势刺进了吴王僚的胸膛,吴王当场身亡,专诸也被侍卫格杀。专诸刺吴王僚的短剑,由此被称为鱼肠剑。司马迁写的《刺客列传》中就有专诸。


公子光顺利登上王位,即吴王阖闾。



阖闾踌躇满志,一心想要称霸诸侯。伍子胥也得到信任和重用。他遵照孙武的计划,协助阖闾先修吴国内政,充实国库,屯练兵力,大幅度提升了吴国的实力。


伍子胥急于报仇,迫不及待地筹谋伐楚。但越是如此,越让阖闾一时无法下定决心。他担心伍子胥为了一己私仇,置吴国的安危于不顾。



本文为国馆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双11好茶专场,每满50就减5!



致亲爱的家人们,有读者反映最近看不到封面头图。
因为平台规则调整了,在这里提醒大家设为星标
才能第一时间看到文章推送和精美封面哦!看图指示,莫错过!



喜欢戳在看】,好看的人都点了【赞】

蔚选择
人生,无畏选择;人生,蔚聊选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