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甘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陇原实践厅局(部门)探索】
共绘蓝天白云新画卷
兰州市春节期间空气质量专家咨询会集思广益献良策
张燕
1月28日至1月29日,兰州市受高湿静稳不利气象条件和烟花爆竹燃放、焚烧祭祀影响,空气质量有所反弹,主要指标细颗粒物浓度有所上升。从1月30日至2月4日,空气质量恢复并保持优良水平。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2月8日,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兰州市政府、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及兰州大学、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中心气象台等院所单位的专家学者,召开了兰州市春节期间空气质量专家咨询会,针对春节期间因烟花爆竹燃放导致的空气质量反弹问题,集思广益,共商应对之策。
会上,兰州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黄玉霞详细分析了春节期间的气象条件。她介绍,春节期间,兰州市主要受冷槽后部西北气流控制,地面气压场为均压场,湿度较大,风速较小,且存在深厚逆温层,这些不利气象条件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气象条件更为不利,导致污染物积累更为严重。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正高级工程师冯启彪则从地形因素入手,分析了兰州市空气质量反弹的自然原因。他提到,兰州地处两山夹一河的盆地地形,节前降雪导致空气湿度增大,天气呈静稳状态,再加上烟花爆竹燃放和祭祀焚烧等活动,使得污染程度较地形开阔的城市更为严重。同时,他也肯定了近年来兰州市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田文寿表示,尽管今年兰州市对烟花爆竹的管控力度与往年相当,且燃放数量有所减少,但由于极端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污染程度仍然较重。因此,他建议应充分征求气象部门意见,科学划定烟花爆竹禁放区和燃放区,并加强销售环节的管控。
兰州大学教授陈强从化学角度分析了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他提到,烟花爆竹燃放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气态污染物在高湿条件下会快速转化为硫酸盐并吸湿增长,从而加剧细颗粒物的生成。此外,他还指出当前烟花爆竹质量参差不齐,燃放后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对群众健康造成影响。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余晔则提出了探索大气环境容量研究的建议。她认为,通过精准管控固定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科学控制烟花爆竹燃放数量,可有效减轻污染程度。同时,她还表示要重视提前宣传,让群众清楚了解烟花爆竹禁放区域和时段。
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与会专家还对元宵节前后的气象扩散条件和空气质量进行了会商研判。据预测,元宵节期间全省部分地区的污染扩散条件将逐渐转差,加之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和祭祀焚烧等因素的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转为重度甚至严重污染。为此,省生态环境厅已向各市州下发提醒函,并作出专门安排,以严防元宵节期间空气质量恶化。
在此,省生态环境厅再次向广大民众发出呼吁:元宵节将至,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共同守护蓝天白云,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选择环保、安全的方式庆祝节日。通过减少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不仅能够保护自己的健康,而且能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清新、美丽的环境。让我们携手共建绿色家园,共享清新空气,共度一个温馨、祥和、环保的元宵佳节。
此外,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比如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民俗活动。每个人的一小步,汇聚起来就是社会的一大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甘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每日甘肃网
阿甘哥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