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山东省水利厅批复支持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建设节水技术创新中心,11月21日,创新中心在威海市环翠区揭牌成立,创新中心以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为依托,由威海市政府、中国膜工业协会、欧洲膜学会、哈工大(威海)、环翠区政府五方联合共建,总投资3.5亿元,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6.76万平方米,是集政产学研金服用于一体的节水技术创新中心。中心现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家、中小科技型企业11家、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山东省泰山人才2人。
一、政府搭台,培育节水创新“孵化器”。一是功能定位精准。节水创新是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2018年,威海市政府规划布局“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环翠区抢抓机遇、积极推动,2019年7月产业园顺利开园并成功纳入威海市“1+4+N”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多年持续打造,已吸引30多家国内外知名水处理及膜技术相关企业入驻,合作关联企业100多家,形成了以研发为使命、以技术为产品,集研发、孵化、生产、展示、交易、投资于一体的创新中心,推动膜技术从理论研讨向产业化发展转化,持续擦亮“精致城市·精细节水”品牌。二是运营机制精良。在服务方面,创新中心由环翠区属国企负责运营,推出了“全程代办”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政务代办、项目申报、金融服务、成果转化等全方位“管家式”服务模式。同时,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的推进方案》等10余项扶持政策,护航企业在节水领域持续深入探索。在技术方面,创新中心依托哈工大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中欧膜研究院,拥有以马军院士为首的40余名专家教授等研学资源,聘请欧洲膜学会荣誉主席恩瑞克·德里奥利教授任荣誉院长,为创新中心节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资金方面,创新中心引进设立威海红土创业投资基金等基金30多亿元,对入驻企业和人才以及科研给予扶持,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构建成政府引导、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协同、市场化运作的良性机制。三是规划愿景精当。创新中心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依托节水科技骨干企业,联合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和学会协会等创新力量,积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先进膜技术节水工艺,开发先进膜技术节水产品,力争3年内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方面率先突破,打破跟跑局面,形成竞争优势。同时及时做好节水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培育一批有显著影响力的节水行业龙头企业,节水技术工艺、产品装备制造和管理服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全国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二、科创驱动,激发节水创新“源动力”。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节水产业发展需求,创新中心掀起自主研发热潮,积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先后在深水专用船载纳米微泡曝气装置、去色环境友好型生物絮凝剂、底泥分解生物球以及去除黑臭复合微生物制剂、改厕后续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成果显著。其中,山东中欧膜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强大的研发能力,组织实施节水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攻关,在膜技术应用、高浓度重污染工业废水治理、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生态修复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发表SCI文章300余篇,获自主创新发明专利124项(其中国际专利6项),膜相关发明专利4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3项技术被评为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2项技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协列为实用技术。二是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创新中心建立了合理的科研人员、技术辅助人员和管理人员结构,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人才合作,同山东大学、哈工大(威海)等高校联合构建项目研发合作单位、产学研合作单位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到创新中心交流。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开展合作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创新中心搭建桥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企业提出研发、实际生产和应用中的技术难题与需求,科研团队展示最新研究进展,双方共同探讨合作方向,推动达成合作意向300余项,促进节水创新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培养了一批应用基础、技术研发、成果推广相结合的节水人才队伍,加速了水处理及膜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进程。三是推动科技创新集聚。创新中心充分利用威海市连续多年举办中欧膜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大会的优良基础,围绕水处理及膜技术的上下游产业积极开展“双招双引”,成功引进30多家水处理及膜技术企业齐聚中心,既有上游膜材料生产研发的威海锦盛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水处理过程化学品研发生产的威海承盾新材料有限公司,又有从事水处理设备及配件、环保产品、净水设备、饮水设备、海水淡化设备的山东鼎智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还有集膜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组装、销售、安装和维护于一体的山东德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威海格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真正让创新中心成为资源集聚地,为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重点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业务培训和供需对接等提供平台,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集聚效应。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进经济增长,创新中心实现产值3亿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山东水利微信公众平台